电票“得宠”纸票何去何从:仍有意义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至今,虽然交易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是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显得相对薄弱,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电子化程度较低。与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市场早已实现电子化交易不同,我国票据市场上目前进行的交易仍然是以纸质实物交割为主。
来源:中钞实业
提升票据市场交易电子化,有两层涵义:
一、是长期内逐渐以电子票据取代纸质票据;
二、是短期内在电子票据还无法取代纸质票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推动纸质票据在银行间市场的电子化流转交易。
央行2009年推出电子票据时,由于其在交易效率、交易成本、安全性等方面毋庸置疑的优势,市场曾对其寄予厚望。但时至今日,电子票据也尚未能动摇纸质票据的主导地位。2015年上半年,电子票据的签发量和交易量分别只占全部票据的22%和20%。市场通常认为,电子票据发展速度总体上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其无法完全满足市场成员在现有市场和监管背景下的业务经营需要。但是,另外一个可能被忽视了的重要原因是,票据本身的属性也决定了当前纸质票据的存在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相比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我国的票据具有两个显著的独特属性:
一是支付属性。股票、债券是纯粹的融资工具,而票据既是融资工具,也是支付工具。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规定,票据最初的签发和转让是源于企业之间商品交易的支付结算,票据在办理贴现、进入银行体系之前,应该是作为支付工具在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之间流转。
二是草根属性。目前股票、债券的发行都有较高的门槛,要求发行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而票据的主要签发和使用者则是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由中小型企业所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占三分之二”。
票据的这两个独特属性,决定了当前纸质票据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由于本身财务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水平不高,有时相互之间使用纸质票据进行交易支付,可能比使用电子票据更加灵活方便。正如在当今银行卡和网络支付已经非常发达的情况下,有些人还是更愿意在生活中使用现钞(尤其是在小额交易支付时),未来即使电子票据能加速普及,纸质票据也必然因其能满足部分使用者的某种需要或习惯而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虽然由于小微企业的支付使用需要,当前纸质票据的签发流通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推行纸质票据的电子化交易。票据从办理贴现、进入银行体系开始,已不再是支付结算工具,而是完全转化为融资工具。票据在银行之间的转贴现交易,主要是为了资产买卖获利或是规模资金调节,而且一般皆以大额批量形式进行。因此,对效率和安全的更高追求,使得电子化的优势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纸质票据流转灵活方便的特点也仅仅是在小微企业之间的交易中方能体现,在银行间交易中完全不存在这一问题。
在银行间市场推行纸质票据电子化交易的基本思路是:
纸质票据贴现后,由贴现银行封存保管票据实物(或将其送至指定银行进行封存保管),同时将票据的要素、影像、跟单资料等输入或上传交易平台系统;之后,在银行间进行转贴现交易时,不再转移票据实物,仅在交易平台系统中更改票据所有权登记。当然,这其中的关键是需要一个权威的组织来牵头建立一个各家银行都认可的交易平台系统和运行机制。
综上,在当前纸质票据仍有较大存在意义、尚无法被电子票据取代的情况下,提升票据市场交易电子化程度的重点可以放在推动纸质票据的部分电子化交易上,即纸质票据在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零售市场”仍然采取实物交割的传统方式,而在银行和银行之间的“批发市场”实现电子化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