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到底还行不行?关键要看国际物流大通道!

2016-05-24 16:01 1520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ID:wuliushidai)近日,商务部发布2016年春季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ID:wuliushidai)


近日,商务部发布2016年春季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报告显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外部需求总体依然偏弱、外贸竞争优势转换尚未完全到位、贸易摩擦的影响更加凸显。


报告指出,我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政府将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为外贸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以下为《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全文: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增长速度缓慢且分化严重,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不乐观。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缓中趋稳、稳中有进,部分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且分化加剧。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局面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复苏进程的差异性进一步显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总体稳定,房地产市场稳步回升,制造业恢复扩张,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与预期提高,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热点纷呈,但经济增长水平仍低于危机前,企业投资波动性较大。


欧元区经济在石油价格低迷、欧元贬值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且“难民潮”加剧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纷争和成员国之间的离心倾向,增加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持续下滑,通缩风险并未解除,货币政策效力递减问题突出,短期难以走出经济困境。受结构性改革滞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及政策空间收窄等因素影响,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但印度等国家在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IMF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再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0%,新兴经济体增长4.6%。


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可能加剧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启动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预期2016年美联储将继续推进加息进程。而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还在加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新兴经济体也倾向于进一步降低利率。各国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将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美联储加息将驱动美元进一步升值,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融资环境趋紧。


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规模为500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对外资依赖较大、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对外债务规模高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偿债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机。


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不确定性上升。


2016年1月下旬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一轮上涨行情,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均较低点明显反弹。展望2016年全年,世界经济尚未进入稳固的复苏阶段,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加上大宗商品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商品价格持续上行缺乏有力支撑。在供需脆弱平衡的情况下,市场对突发事件和政策变动高度敏感,反复震荡将成为市场新常态。


中东、北非、俄罗斯等主要原油出口地区均面临较高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较大,可能成为短期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发因素。美联储若再次加息,可能推动美元进一步走强,势必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施加回调压力;还可能推动金融资本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流出,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下行。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不仅影响矿山、油田的正常经营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而且使得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经济遭受重创,给大宗商品进口国带来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国际贸易投资面临新变局。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佳,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震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都成为全球贸易企稳回升的重要阻碍。世贸组织预计,2016年世界贸易量增长2.8%,增速与2015年持平。其中,发达国家进口量增长3.3%,增速较上年略有放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口量增长1.8%,增速较上年有所提高。


与世界贸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强劲反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5年全球FDI大幅增长36%至1.7万亿美元,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但全球FDI的高增长主要由跨国并购而非绿地投资推动,投资的活跃并没有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扩张,对贸易发展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2个国家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协议,使TPP正式进入各成员国完成国内程序阶段。与普通的自贸协定相比,TPP涉及议题更多、开放水平更高,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全球经贸规则的走向,也将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但仍面临下行压力。


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领域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保持在预期合理区间,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运行在6.5%至7%的预期区间,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名列前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一半,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积极迹象增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先行指标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企业利润增速提高。但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多方面阻碍,就业、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还在积累,对经济稳定运行的挑战增大。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2016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总体依然偏弱。


全球贸易陷入低迷,整体外部环境不利。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此前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相关结构性问题迄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速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市场需求偏弱。新兴经济体受到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政策空间有限的双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市场需求普遍萎缩。


一些国家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推动货币贬值,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市场份额竞争。据世贸组织统计,2016年前2个月,全球71个主要经济体(占全球贸易额90%左右)进口额合计同比下降8%。据中国商务部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近8成的企业反映外需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二是外贸竞争优势转换尚未完全到位。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传统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弱化,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导致部分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周边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表现在贸易数据上,2007年加工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还在50.7%的较高水平,到2016年一季度已降至32.9%。


2010年,中国在美国、欧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分别达到50.6%和47.9%,2015年分别降至47.1%和43.6%,而中国周边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在美欧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近几年,中国新兴产业、新型商业模式出口较快发展,大型成套设备等资本品出口好于总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仍存在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低迷的影响。


三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更加凸显。


2015年,多边贸易自由化有所进展,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全面协议,成员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批准稳步推进。但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趋紧。


根据世贸组织2015年底发布的贸易限制措施报告,世贸组织成员国仍在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超过1900项,2008年以来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实施。在此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明显加剧。一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37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加55.6%。特别是钢铁行业遭遇多个国家贸易救济调查,出口形势严峻。


同时也要看到,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国家对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加强融资保险支持等政策降低贸易成本,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为外贸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将有效提振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企业接单能力。


针对加工贸易竞争力弱化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促进进出口回稳向好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1)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扩大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增加短期出口信保规模,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


(2)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施支持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政策。鼓励中西部到东部招商引资,对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


(3)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和服务体系。培育外贸自主品牌;


(4)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和技术进口。更好发挥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5)在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在税负公平、风险可控前提下,赋予具备条件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进一步降低出口平均查验率,年内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


外贸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中国政府将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巩固提升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发展新动能。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强双向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为外贸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筑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外贸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规则环境。


资料来源:商务部


0
标签: 形势 外贸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