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差别存准率,傻傻分不清楚?

2016-02-24 12:46 478

近日,央行发消息称将于2月25日实施新一轮准备金率动态调整。从央行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定向降准考核结果看,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因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来源:贸易金融编辑部


近日,央行发消息称将于2月25日实施新一轮准备金率动态调整。从央行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定向降准考核结果看,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因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那么,什么是定向降准考核机制?它和人们常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到底有何关联?实施定向降准考核目的何在?今天,小编带您一起去了解了解。


定向降准意在支持“三农”和“小微”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引入了定向降准考核机制,通过对满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标准的商业银行实施优惠准备金率,并按年根据商业银行“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动态调整其准备金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改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上一次定向降准考核和准备金率动态调整于2015年2月实施,此次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将于2016年2月25日实施。


所谓定向降准,就是对过去特别是去年“三农”、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的一种正向激励机制。央行根据定向降准考核机制,定期对金融机构实施考核,根据是否达标对其差别准备金率进行动态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此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


不同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基本都是间接的,这是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无论是支农再贷款,还是再贴现,还有定向降准,这些都必须最终通过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来进行操作。


金融机构应按照信贷政策导向要求,将释放的资金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人民银行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


从此次央行考核结果看,绝大多数银行信贷支农支小情况良好,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可以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一些此前未享受定向降准的银行通过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达到了定向降准标准,可以在新年度享受优惠准备金率;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因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考核结果有上有下,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属于考核制度题中应有之义,与新增贷款增速或宏观审慎评估无关。


此外,从2016年起,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该评估为按季进行,第一次评估将在今年一季度结束后实施。届时央行会根据各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等级,运用正向激励机制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加以激励和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差别存准金率意在制约贷款扩张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


2003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进度较快,部分银行扩张倾向明显。一些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等指标有所下降。


借鉴国际上依据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区别对待和及时校正措施的做法,从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4月25日起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有利于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防止金融宏观调控中出现“一刀切”。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此项政策调整不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经济生活。


考虑到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改革进程的差异,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暂缓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差别存准率制度实施后,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资本充足率低于4%的商业银行将向人民银行多缴存款准备金,相应收缩了其贷款总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类金融机构扩张风险资产。因此,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施行,对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市场合理有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约束和强制监管。


二是警示效果明显。商业银行按照“提高贷款质量、降低不良存量”的思路,改善盈利性和风险性状况,经营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商业银行采取精选优质客户、适当上浮贷款利率和建立快速审贷机制等手段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法律维权力度、设立专业处置部门、监控风险贷款户收支等渠道盘活不良贷款,制度的警示作用已初步显现。


三是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制度实施后,风险类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思路,加强内部管理,部分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赢利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所增强。


四是关键指标未根本改善效果待提高。部分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率较高、存贷款比例快速上升、中长期贷款比率和对流动负债依赖性比率明显超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恶化等问题,表明其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总体质量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与其业务发展状况极不相符,人民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0
标签: 差别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药品差别定价广东试水 三大类药品可申请入围

2009-08-18 10:16
516

广东出台药品差别定价办法

2009-08-11 12:54
523

贸易融资差别化贷后管理!

2016-12-25 23:08
1531

定向降准、差别存准率,傻傻分不清楚?

2016-02-25 10:01
1434

如何进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差别化贷后管理

2015-12-03 14:49
2009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