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融资的玩法与风险点

2016-05-13 14:28 2064

近年来,我国货币信贷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超常增长现象,货币信贷增幅远远超过GDP和物价水平上涨之和,通过对信贷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或成因分析,票据贴现贷款成为本轮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首要因素。

来源:文章来源:节选自《商业现代化》2011(21)新金融部落(ID:httribe)


票据融资的乘数效应


近年来,我国货币信贷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超常增长现象,货币信贷增幅远远超过GDP和物价水平上涨之和,通过对信贷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或成因分析,票据贴现贷款成为本轮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首要因素。


事实上,本轮信贷的实际增长绝对没有统计数据反映的这么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之间通过空转票据业务虚增放大的,即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银票贴现……这种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不仅使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脱离实质经济而呈现出超常增长势头,而且由于贴现被统计在信贷之中,从而也使其成几何级数地被虚增放大。


它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首先,一家本身并无资金或只有少量资金的企业,先在某家商业银行贷款1000万元,然后转为存款,并以此作为保证金,如果说保证金是50%,则可以开出一张2000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企业将此承兑汇票拿到他行贴现,扣除贴息即可得到1800多万元的资金。而后又以该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开立4000万元左右的承兑汇票,再次贴现后又作为保证金并开出8000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是1.6亿元、3.2亿元……如此循环往复


贷款创造存款,存款支撑贷款,在票据承兑贴现泡沫越吹越大的同时,货币信贷与存款也越吹越大。换句话说,超常增长的货币信贷与存款,就在这种票据业务的空转对倒中,被衍生虚增出来,而且承兑保证金比例越低,被虚增出来的泡沫越大。这里,票据承兑贴现的空转存在着一个十分可怕的乘数放大效应,即1000万元的贷款支撑着1亿元,甚至2亿元、3亿元的信贷规模,形成一个倒金字塔。


金融部落编者提醒:以下是纯理论部分,没有兴趣研究的可以跳阅后文。


见图1,设银行贷款给某企业A亿元,进行票据承兑贴现空转,保证金比率为k,贴现率为r,若以公式来表示,则在开出n次银行承兑汇票,贴现n次票据后,原本A亿元的银行贷款,可能被成倍放大为如下信贷和存款规模:


信贷规模=A[1+(1—r)/k+ (1—r)2/k2+…+(1—r)n/kn]


存款规模=A[1+(1—r)/k+ (1—r)2/k2+…+(1—r)n-1/kn-1]



图1:贷款作保证金的乘数放大效应


举例来讲,若初始发放贷款为1000万元,贴现率为3%,保证金比例为50%,那么经过第一次空转后存款规模为1000万元,总的信贷规模扩大到2940万元,第二次空转后总的存款规模扩大到2940万元,而总的信贷规模扩大到6704万元,依次循环,若这一过程没有中断,那么存款和信贷将不断被虚增出来,且其规模也将以几何级数增长,直至泡沫破裂。在这里,根据上述公式,被虚增出来的存款和信贷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保证金比例(k)的大小和票据被空转的次数(n),保证金比例越低、票据空转次数越多虚增的泡沫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这个倒金字塔中,表面上似乎只有第一笔贷款有风险,整个转手过程中的其它环节似乎都没有风险,票据承兑行有保证金作抵押,票据贴现行有票据到期后承兑银行的无条件付款。然而,一旦链条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链条一断,则这个倒金字塔立马就会崩塌,空转链条中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可能因为存贷款规模的剧烈变动而陷入风险。空转对倒隐含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商业银行不断吹大的票据泡沫,不仅使货币信贷增长数据失真,误导经济形势判断,而且泡沫破灭引发的系统风险,势必也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票据业务隐含的风险点有哪些


近年来,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收入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在该项业务超常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不少问题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风险,并影响到了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1、为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申请人签发、贴现商业汇票。我国《票据法》等有关文件规定,商业汇票是交易性票据,必须有真实的贸易背景,承兑(贴现)银行应对出票人或贴现申请人的商品贸易合同、增值税发票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其复印件存档保管。部分商业银行为追求票据业务量的增长,无视《票据法》的规定,对商品交易的真实性把关不严,放松、甚至放弃了汇票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违规为无商品贸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的出票人和贴现申请人签发、贴现商业汇票。有的商业银行甚至伙同承兑申请人利用复印技术,或伪造、变造虚假合同、过期失效的合同,或要素不全的合同,为其签发、贴现商业汇票,或同一合同重复承兑、超合同金额承兑,套取银行资金,扰乱了金融秩序,形成较大风险隐患。


2、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形成较大的承兑风险。部分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漠视有关管理规定,给企业持有的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将贴现资金直接转入该企业的保证金帐户,在企业没有任何商品贸易的情况下,为企业重新签发更高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而企业利用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不同的商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通过激活部分保证金,办理出相应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在其他商业银行贴现后,又将贴现资金转出贴现行,继续申办更高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致使企业在不同的商业银行间通过激活保证金,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获取其实际信用额度的需求。看似高比例的承兑保证金,一旦某个资金链断开,就会引发承兑风险。


3、贷款转保证金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形成潜在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为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贷款的流向监控不力。企业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下,以购货的名义,将贷款转到保证金帐户,通过激活100%的保证金,获取银行承兑汇票,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通过贴现套取银行资金。这种作法表面看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只是扩大了银行负债,没有任何风险,但是,如果这些银行承兑汇票经过贴现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就会形成信贷风险,若再考虑贷款作保证金的乘数效应,那么这种信贷风险会数倍的扩大,把本来应由企业承担的风险通过贷款转保证金的方式又转回银行自己承担,从而使风险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


4、关联企业相互勾结,套取银行信用。出票人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与另一关联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后,由关联企业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并将票据贴现资金回流给出票人。目前商业银行对此类关联企业票据交易还缺乏严密的监督和控制,对关联企业相互提供担保以及关联交易真实性风险认识不充分,没有制定有效防范票据业务中关联交易风险的制度和操作程序。而向关联企业签发承兑汇票后,受益人随即办理贴现并将贴现资金迅速划给承兑申请人,这种以融资为目的的套现过程,并没有真实贸易背景,隐藏着极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发生债务危机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受冲击的也不仅仅是一家银行,其影响将是系统性的。


5、票据市场交易工具单一。成熟的票据市场应提供足够数量的不同期限、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特征的多种信用工具,便于市场主体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票据市场缺乏额度足够的操作工具。在交易性票据结构中,银行承兑汇票是最主要的交易工具,商业承兑汇票所占比重较低。这种单一的票据种类格局,对经济活动的适应能力不强,许多企业的支付和融资需求都集中到银行承兑汇票上,票据业务发展过多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商业银行防范票据风险,引导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也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文章来源:节选自《商业现代化》2011(21)新金融部落(ID:httribe)


4
标签: 票据 玩法 风险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计量规则探讨

2018-01-18 17:13
15971

防范票据诈骗风险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2017-11-17 15:54
27284

央行或已开始关注“互联网票据理财风险”,它不能游离法律之外

2017-09-04 23:02
7981

银监会展开城商行票据业务风险排查工作

2016-07-11 17:28
1243

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加码“同业户”出借或成历史

2016-05-05 15:56
1147

银行票据案累及P2P 如何识别票据理财风险?

2016-04-20 12:07
74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