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驻英大使称外界对中国外汇储备存误解
中国驻英大使谈伦敦G20峰会:中国为合作而来。
中新社伦敦三月三十日电 题:中国外汇储备拒绝被“忽悠”
中新社记者 李鹏
百年一遇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众多国家、企业和机构银根紧张。在一些人眼中,拥有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似乎“不差钱”,因此指望中国出资救市的声音不绝于耳。
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三十日接受中文媒体采访说:“不管外面怎么‘忽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基于自身国情、历史和文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不能飘飘然,也不必妄自菲薄。”
此前一天,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人安德鲁·马尔现场直播采访傅莹时也表示“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拥有钱财,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是中国了”。
傅莹当即回答说:“当人们给中国戴上‘富裕’、‘有钱’和有大量储备等等各种帽子的时候,中国民众会感到这是在吹捧中国,甚至是在忽悠中国。”
在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增资和改革是议题之一。很多人针对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主张中国多向IMF捐资,救助那些经济和金融形势岌岌可危的国家。
傅莹表示,外界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存在误解。这些储备并不是财政资金,是老百姓和企业的辛苦钱,中央银行则是这些钱的保管员。“如果要在境外借贷这些储备,就必须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收益,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政府的义务。”
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上周也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撰文阐明中国立场:在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支持IMF增资,愿与各方积极探讨融资方式 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主张IMF按照权利与义务平衡、分摊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筹集资金。在增资方式上,应首先考虑增加份额。如短期内难以增加份额, 应按现有份额出资。当份额出资不足以解燃眉之急时,IMF即可启动发行债券方式,中国将参与认购。
傅莹对记者说,中国外汇储备总量虽多,但人均算下来只有一千五百美元,而德国、法国、意大利的人均外汇储备都在一千六百美元以上。她还强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
虽然通过金融危机,中国人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更加全面。但是,在西方国家的语境中,走上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一会儿被捧上天,一会儿遭无端指责。傅莹为此引用古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
傅莹说,“中国从未能像今天这样,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大变革中,有条件、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合理要求,提出正当关切,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力量争取更多代表权和发言权,让秩序的调整和改革符合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