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机制创新展自贸魅力 开放融合助互利共赢

钟自炜 | 2016-03-07 13:03 941

来源:中国经济网八闽三月,春潮涌动。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扬帆起航。如今不到一年,自贸优势发力、自贸效应展现,福建交出

QQ截图20160307130938.jpg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八闽三月,春潮涌动。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扬帆起航。如今不到一年,自贸优势发力、自贸效应展现,福建交出漂亮成绩单。


机制不断创新、开放持续提升、发展频出亮点。深谋远略下,福建以大思路绘就新篇章;融合升级中,福建用大格局赢得新空间。


改革试验田:机制创新展自贸魅力


十分钟,一次进出口货物申报便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完成。


“以往年底正是我们物流企业最忙的时候,加班加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嘉里大通物流(厦门)有限公司的报关负责人叶雅阳表示,“如今企业报关报检的流程简化了,差错率和费用也降低不少,还节约了人力成本。”申报再提速,得益于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一个界面、一次递单、一点接入、统一管理”模式下,减少了企业30%的重复申报项目,节省了50%的人力资源和货主每个集装箱600元的物流成本。


“企业是自贸试验区的绝对主角,从企业需求出发、以问题导向着眼,福建自贸试验区向改革要红利,以制度垒高地。”福建省自贸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落地实施创新举措126项,其中49项属全国首创。前所未有的机制体制创新,在福建自贸试验区11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接连上演:


着眼简政放权,三个片区都建立了综合服务大厅,80%以上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下放自贸试验区实施,企业办事基本实现不出区。企业设立全面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一章审批、一日办结”服务模式,企业设立由29天缩短到最快1天;


聚焦提升服务,福州片区则通过全国首创的“一掌通”3A移动税务平台,让企业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轻松快捷地处理各类涉税事项。平潭片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商事主体名称“自助查重、自主选用”,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查询和选择名称;


推进监管创新,梳理出55个监管风险点、88条防控措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公示失信被执行人,对其联动惩戒,任职、股权变更和转让质押、银行贷款、招投标等进行了限制。自贸试验区土地出让业务全程在线办理,接受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管……


爱拼才会赢,主动作为的机制改革为福建发展赢得大空间;敢为人先,走在前列的制度创新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2015年10月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在全国推广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潭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福州片区简化ECFA及CEPA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和放宽海运货物直接运输判定标准的两项做法,被海关总署复制推广到四个自贸试验区;截至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已有50项改革创新成果分三批在省内其他区域推广。


机制创新,催发强大内生动力;服务追身,吸引企业纷至沓来。截至今年1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16201户,增长4.78倍;注册资本3189.16亿元,增长8.53倍。


开放新平台:开放融合助互利共赢


2015年11月10日,由台湾第二大食品企业、佳格食品公司投资1.5亿美元的葵花籽油项目在厦门奠基动工。“以前投资食用油脂加工项目只允许境内外双方合资。”项目负责人介绍,此次这样的外商独资食用油脂加工项目在我国还是首例。


项目的顺利落地,得益于自贸试验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新模式下,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内资、外资享受同样待遇,并只需实行备案制。截至今年1月底,通过备案设立外资企业883家,占新设外资企业数的97%。


助力吸引外资的负面清单模式,正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又一点睛之笔。以开放融合之姿、筑放眼世界之势,自贸试验区正成为福建吸收利用外资的新高地和聚集区。


——扩大开放领域。截至今年1月底,引进服务领域外资企业540家,包括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和类金融、旅游休闲、专业服务等。台湾医疗机构抢滩平潭片区,平潭台湾牙科医院已经对外营业;


——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海丝”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福州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快形成线上与线下、电商与店铺、展示与销售相结合的区域性海产品集散中心。近100家企业与韩国、新加坡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AEO(经认证经营者)互认。福州海丝商城已入驻海丝沿线国家企业上百家。厦蓉欧班列把海丝与陆丝更紧密的连在一起扩大了开放半径;


——发挥对台优势。先后推出20多项两岸经贸贸易便利化措施,两岸货物、服务、资金、人员要素流动更加便利。率先对120种台湾商品实施“源头管理、结果采信、抽检验证”快速验放模式,对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和签发台胞电子证书。实施两岸征信查询试点、检验检疫电子证书互换。设立全国首家两岸常设仲裁机构,台湾居民到自贸试验区设立个体工商户。截至今年1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台资企业553家,占新增外资总量的60.7%。


经济领头羊:多措并举促转型发展


1月21日,利嘉国际物流园在福州保税港区内正式开工。这个占地636亩、总投资约30亿元的项目,将依托江阴保税港区产业发展需求及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全力打造海西最大的保税仓储基地。30万平方米的利嘉国际商业城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也于1月9日试营业,将加速构建集展示、交易、结算、电商、物流、体验式消费于一体的区域性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分拨中心。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加速集聚。


2015年9月,厦门太古公司完成了一笔特殊的订单。在厦门海关的协助下,公司承接了美国通用包修协议下的一台东航发动机的维修任务。敢“吃螃蟹”的勇气,源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支持,“新机制下,我们采用‘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监管模式。”公司负责人介绍,未来飞机发动机维修业将是企业大力发展的方向。


实体产业砥砺前行,金融业态同样孵化创新。


福州片区内,汽车金融方兴未艾。平安银行牵头设立江阴港整车进口贸易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中国银行则与福州速传保税供应链公司合作,授信7亿元用于整车进口,促进整车进口逆势增长69%;截止到去年12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内已有金融机构125家。同时,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加强与税务部门合作,实施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新常态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福建省自贸办有关负责人说,“福建自贸试验区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足功夫,自贸试验区内政策效应开始展现、发展功能逐步形成,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福建自贸试验区亮点频出、风景亮丽,“经济领头羊”的地位愈发明显:如今,一批功能性平台加速培育,江阴整车进口口岸、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夏商风信子进口商品直购中心、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等重点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大量企业向自贸试验区聚集,特别是融资租赁、跨境电商、保税展示等新业态大量发展,为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活力,缓解着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效带动了投资和贸易增长。外资方面,2015年自贸试验区新增合同外资拉动全省合同外资增长53个百分点;出口方面,沿海十大出口省份只有广东、福建、浙江实现正增长,福建增长0.7%,其中自贸试验区新增出口额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87个百分点,为全省外贸正增长发挥主要作用。(记者 钟自炜)


0
标签: 福建 自贸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