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黄金十年”,外资银行路在何方?

2016-03-01 10:11 564

掐指一算,外资银行入华已有十年。经历初期的高飞猛进以及“黄金十年”后,外资行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业绩下滑,渣打甚至迎来首次年度亏损

掐指一算,外资银行入华已有十年。经历初期的高飞猛进以及“黄金十年”后,外资行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业绩下滑,渣打甚至迎来首次年度亏损。

 

近期,渣打、汇丰、花旗、德银,这些当年纷纷抢滩中国内地、赚得盆满钵满的外资银行,极不情愿地祭出了2015年度业绩报告,同时也开始勒紧腰带过日子。

 

告别“黄金十年”,外资银行将何去何从?

 

零售业务陷入恶性循环

 

2007年,中国践行入世承诺,一大批外资法人银行应运而生。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来,一直盘算着“一边本土化,一边扩张”的战略。当时市场普遍忧虑,中国开放金融业将会“引狼入室”。

 

确实,10年前,外资银行在高端理财、银行卡、丰富的金融衍生品和网上银行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据统计,美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率高达35%-40%,花旗银行、恒生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控股等零售银行业务的利润贡献,分别占到总利润的69%、51.25%、54.4%和46%。上述数字表明,零售银行业务一直是外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然而,虽然手握这些利器,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外资银行的速度还是太慢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网点少、存款就少;存款少、贷款自然少;零售业务盈利受损,反过来又导致网点扩张迟缓。

 

与此同时,中资同行学得飞快,外资银行私人理财部门成为中资银行的“黄埔军校”,外资行自己培养了大批“竞争对手”。

 

现在情况越来越糟。2015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行,外资银行本就不多的人民币存单开始“搬家”。汇丰银行深圳分行的知情人士向“港股挖掘机”透露,原本从各种渠道汇集起来的人民币存量(以香港客户为主)集体出走,甚至出现了亿元人民币存单一夜走光的现象。

 

中间业务的经也没念好

 

相比“鸡肋”般的零售业务,外资行中间业务的进展也迷雾重重。

 

2016年伊始,为打击外汇投机套利,中国人民银行对“个别外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暂停其跨境及其参加境内外汇业务至3月底,被暂停的外汇业务包括现货平盘等。消息人士称,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星展银行等3家外资行处于被暂停之列。

 

近日,彭博报道称,中国已向外资银行发出警告,如果拒绝参与拟推出的人民币黄金定盘价,在华业务将可能受到抑制。目前,外资银行中,只有澳新银行(ANZ)、汇丰银行(HSBC)和渣打银行(SCB)是持有黄金进口许可证的外资银行。

 

中国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市场,推出人民币黄金定盘价,挑战的是当前全球金价标准——以美元计价的伦敦金价。所以,在华外资银行如何跟着规则走,也是个问题。

 

此外,中国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正好击中了外资银行风控严格的软肋。中国的电子商务大型服务商,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多的客户数据和信用库,尽管客户中的绝大多数都缺乏抵押物及漂亮的现金流,算不上传统银行的“优质客户”,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拉走了海量的金融资源。

 

中资股权被迫套现离场

 

在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中,切入中资股权是重要内容之一。当初,外资行争前恐后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抢占山头”,而眼下面临整体财务状况不佳,又纷纷抛售中资股权——

 

近期,德意志银行完全卖出持有近10年的华夏银行19.99%的股权;汇丰银行控股的恒生银行抛售了5%兴业银行股份。花旗正在洽商出售持有近10年的中国广发银行20%的股权;汇丰本身也在过去几年中抛空了此前购入的中国平安、上海银行的股权,目前仅持有20%交通银行股权。

 

彭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外资银行至少抛售了近140亿美元的中资银行股股份。银行股权如是,信托基金也不能幸免。

 

去年11月,麦格理清空了2009年收购的华澳国际信托的19.9%的股份;12月,摩根士丹利全部卖掉2008年收购的杭州工商信托的19.9%的股份;巴克莱也将其在中国合资企业新华信托的股份从19.5%大幅削减至6%。

 

大规模的抛售套现,让市场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利。在外资银行普遍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出售资产获利以缓解资金压力是无可厚非的选择。

 

全球经济若继续震荡下行,外资银行忍痛断臂的戏码或许会愈演愈烈。

 

整片新兴市场折戟沉沙

 

不止在中国,在其他新兴市场,外资银行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汇丰相继退出俄罗斯、韩国、巴西等地的零售银行或保险业务;花旗退出在阿根廷、巴西的零售银行业务。

 

去年,苏格兰银行曾针对正在恶化的亚洲以及新兴市场做了一个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以亚洲为核心市场的汇丰和渣打银行受压情况最为严重。

 

外资银行最近公布的2015年业绩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测试结果。



 

告别“黄金十年”,外资银行路在何方?

 

渣打出现自1989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税前损失15亿美元,较2014年盈利42亿美元的水平大幅下滑。渣打表示,其围绕亚洲新兴市场为主的策略,在新兴市场经济放缓之后,令其被大量坏账困扰。

 

对于全年净利润下滑,汇丰董事长Chairman Douglas Flint表示,去年净利减少主要受成本上涨与信贷准备增加影响。

 

阵痛中孕育新机遇

 

裁员、迁移注册地、削减非核心业务,调整战略目标——当前的外资银行,正在经历阵痛期。当然,阵痛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新一期《彭博市场》(BloombergMarkets)杂志报道,中国已变成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高净值家庭拥有大量财富的经济体。(高净值人士指的是除房地产以外,可投资资产超过100 万美元的人群。)

 

智通财经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到2014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财富总和高达4.5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的财富将达8.2万亿美元。

 

这其中一个新的群体——中国科技富豪的大量崛起,吸引了全世界财富管理机构的目光。这些科技富豪更有学识、更具国际化视野,也更年轻,他们靠互联网科技创新创业并依托股权和资本市场实现财富暴增,令人瞠目。

 

中国这一巨大的财富版图变化,对摩根士丹利、花旗、汇丰等这类希望逐利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跨国银行来说,意味着机遇,也代表了非凡的挑战——如何服务新的财富阶层,并让他们满意?

 

此外,考虑到对外资银行的限制,中国银行市场对于这些外来的“和尚”来说,“根本是难以攻破的”。但中国不断发展的金融技术似乎是外资银行一个新的出路。

 

“港股挖掘机”注意到,近5年来,中国市场涌现出大量的新兴金融科技业务模式(包括各类“理财宝宝”、供应链、P2P等创新产品),这些在国外是比较少见的。对于墨守成规的外资银行来说,如果能抓住这一新的金融趋势,并形成自己在金融创新服务市场尤其在海外财富管理上的竞争力,这将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即使中国经济放缓,跨国银行依然可以从中国大陆财富与海外金融工具相搭配融合的趋势中获得巨大机遇。如何把握新机遇,是外资银行迫在眉睫的挑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外资银行不得不面对如下事实——除非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开始恢复,否则无论业务多样性、全球化程度多高,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Eric

0
标签: 外资 渣打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