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重构新思路 加速走出去......

2016-01-08 15:33 1139

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使我国经济发展在2015年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物流行业在复杂的经济

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使我国经济发展在2015年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物流行业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物流需求规模增速出现了小幅回落,物流企业盈利水平未见明显好转。


2015年,物流企业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在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迈开了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步代。铁路、航运、港口(内陆港)等企业纷纷参与跨境铁路班列运营。当然,这只是它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冰山一角。


铁路企业:国际布局阔步前行

铁路是建设“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的必然选择。2015年,中铁总在加快打通内陆与沿海铁路通道的同时,以中欧铁路班列为代表的国际货运班列,逐步构建起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与欧洲、中亚地区的双向物流通道。


从第一条中欧铁路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出发,经阿拉山口出境,终点是德国的杜伊斯堡)开始,我国目前已经开通20多条中欧班列;从数量上看,从2014年的308列,到2015年10月底的1058趟中欧班列,直通欧洲7个国家的11个城市。


目前运营的中欧铁路班列能盈利的线路寥寥无几,铁路线路重叠、回程空载较高,政府补贴运营,也让各地竞相上马的中欧铁路受到不少质疑。这一方面是由于线路处于运营初期,需要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这与新开民航线路类似,政府也给予适当的补贴。另一方面,不能只盯着货运量的多寡,顾眼前的一时利益得失,要将目光放长远,看到构建起的国际大通道,对于沿线地区和国家间经济交往的带动力。


作为地方对接国家战略、抢滩国际市场以及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的中欧铁路班列,在不断扩大战果的同时,中老、中蒙、中缅、中俄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跨国铁路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之中。2015年12月19日,中泰铁路项目启动仪式正式举行。


航运企业:“软”“硬”并举创新发展

2015年,全球航运市场的低迷仍在持续,国内航运企业也不例外。“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给处在“严冬”的航运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将进一步增加与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经贸往来。作为承运着我国绝大多数外贸进出口货运的航运业,如何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创新发展,在逆境中突围?这一年,航运企业用行动给出答案。


中海相继开通了亚洲-黑海快运航线、海湾地区-东地中海快运航线。中远航运发挥特种运输船队的优势,在远东至地中海、远东至欧洲、远东至波斯湾、远东至美洲、远东至非洲等航线上,形成了稳定可靠的班轮运输优势。中远太平洋联手招商局国际,收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Kumport集装箱码头约65%股份。


借力“一带一路”突围,不止需要航运企业在基础设施等硬件上“互联”,还需要在交通物流信息上的“互通”。2015年航运企业,借助“互联网+”,压缩渠道环节、提升效率,加快转型升级。中海集运2014成立的深圳一海通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实现线上线下物流的无缝对接,也是中国海运从传统航运业向“互联网+航运企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运用互联网技术,使航运企业综合服务和增值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提高。


港口企业:功能拓展服务延伸

中国航运业借“一带一路”实现突围,除了像中远、中海等本土航运企业外,港口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5年,我国港口企业在继续优化国内港口布局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扩大自己的海外“朋友圈”;在形式上,除了建立友好港的合作关系,还通过参股、参建、控股收购等形式,使海外港口、码头的规模和布局不断实现突破。2015年3月,上海港赢得以色列海法湾新港竞标,获得25年经营权。


2015年本土港口企业,一边以各种形式加码布局国际海运市场,一边因地制宜拓展业务,在提升东部地区开放水平的同时,发挥其作为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平台功能,带动腹地内陆地区的开放步伐。


北部的大连港,正在积极筹划“东北新丝路”。以北冰洋航线“辽海欧”“辽满欧”“辽蒙欧”三条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将促进东北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在东部的上海港,正在谋划“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论坛,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的港口携手共进,建立信息平台网络、物流平台、贸易便利平台,通过港口间大力发展直达贸易、国际中转集拼等业务,实质性地推进“一带一路”发展。


在南部的北部湾港,通过数条铁路线,使之成为湖南、湖北、昆明及贵州等西南和中南腹地对接东盟乃至世界的门户和枢纽港。深圳的盐田港,在立足主业的同时,推进深圳港东西两翼协调发展,积极培育与港口供应链相关的新兴业态。


陆港企业:对标港口潜力无限

在西部地区,近年来崛起的内陆港,让内陆省市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西安国际港务区(以下简称西安港)就是其中代表。陆海联运功能成为其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杀手锏”。2014年底获得并启用国际代码(CNXAG)的西安港,被赋予了国际多式联运功能。


为了提升多式联动的服务能力,2015年西安港在增加“长安号”中欧班列的运营能力的同时,加强港口、口岸设施和功能建设,如加快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提升货物通关能力。东部地区的货物通过陆港联运在西安港实现中转:对内,疏运至中西部地区;对外,通过中欧铁路班列可运至中亚地区。目前,西安港全力推动“长安号”向西延伸,争取尽早通达莫斯科乃至西欧地区。


在打通线下的交通物流通道的同时,西安港依托西安作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优势,为西安市和陕西省筑就了一条面向亚欧国际市场的线上丝绸之路。2014年年底实现常态化运营的西安跨境贸电商平台——“洋货码头”,截至2015年12月8日,交易累计进口通关47031票,货值约2387.9万元人民币;累计出口通关551288票,货值约495.9万美元。


快递企业:前景光明道路漫长

“一带一路”战略明确提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给热得发烫的跨境电商再添一把火。“衣食父母”电商企业纷纷拓展国际业务,市场已经进入“五毛时代”,逐利的基因让国内快递企业将扩张的触角伸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2015年圆通年初聘用UPS原亚太区高管钟展荣任职副总裁,负责港澳台及东南亚跨境业务。这可以看作圆通在2015年加快布局国际市场的一个信号。圆通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得到验证。从联合菜鸟开通国际航线,到牵头筹建“全球包裹联盟”,再到在习大大访美期间巨资购入15架飞机。不仅是圆通、申通、中通等快递企业,也没有放过潜力巨大的跨境市场。它们采取与国外快递物流企业结盟的方式。如2015年申通与俄罗斯驿马签署了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借船出海、抱团作战可以看作通达系快递企业国内加盟模式的海外版。


与通达系快递企业采取海外结盟模式不同,采取自营模式的顺丰速运,在海外市场继续采取自给自足的方针。在强大航空运力的支持下,2015年顺丰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的同时,积极构建自有的生态圈。这一年顺丰开通了直飞俄罗斯的全货机航线,提出在全球布局仓网。


“走出去”的快递企业正追随跨境电商的足迹。以通达系快递企业为例,在菜鸟网络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互联网+”,使其在“一带一路”上布局更加有的放矢。

0
标签: 阵痛期 经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