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海外并购应采用轻触模式

2015-11-12 15:29 422

眼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却并未真正想好该如何收并购企业。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是为了资源和品牌,应该采用轻触模式进行收购,“现在实际

201402240844278101.jpg

眼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却并未真正想好该如何收并购企业。

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是为了资源和品牌,应该采用轻触模式进行收购,“现在实际运营中,还没有一套成型的轻触模式做法,企业很容易犯错。”

所谓的轻触模式(Light Touch),是指企业被并购后依旧保持独立性,掌控公司运营,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保留核心技术人员,最大可能降低裁员人数。丁远指出,从财务角度来说,轻触模式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广阔市场嫁接到有核心竞争力的海外最先被收购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在财务上达到预期效果。

“不一样的全球化路径”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布的调查数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仅2014年,中国企业就完成了154起海外并购交易,交易额261亿美元,但并购交易完成率只有67%,远低于发达市场。

丁远表示,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为了获取资源,并不是为了向海外推销中国产品,而是把海外优质资源拿回来服务于国内市场,这也就造成了企业收购后管理难度大的局面。

看中海外的资源而非市场,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跨国并购不太一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王高指出,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动机与传统西方跨国公司不同,其全球化的路径也是不一样的,西方跨国公司是占领海外市场,“原来的学术成果包括主流的教科书,就没有办法可以真正指导中国企业如何全球化。”

不同的全球化路径带来了不同的并购处理手法,相对于轻触模式而言,另一种是通用电气推行的“重手模式”,即在管理团队能力很强的前提下,让自己的管理人员去接管被收购企业,以快速融入通用电气体系。

“重手模式的背后是你清楚你想要什么,适合比较有形的资产,这样可控,管理能力越强,重手效率越高。”丁远称,由于中国企业很多时候买的是无形资产,包括品牌、研发和技术等,这些与企业持续经营密不可分,也很难转移,所以收购后的处理必须小心。

丁远以中欧校友企业金昇集团6.48亿瑞郎收购了卓郎纺机为例称,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并购,从2013年6月底交割,到2015年都是保持盈利的,“他们买到更多的是供应链的无形资产,所有品牌和技术的完整性,对于一些剥离出去的有形资产,我们建议不要买,因为会增加收购成本。”

当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即便拥有充足的收购资金,但假如收购的技术和研发等无法在中国落地,那背靠这个大市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丁远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更多考虑做增量,考虑被收购的企业如何能持续创造价值。印度的塔塔集团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塔塔收购英国捷豹路虎后,也是做增量,但没有依靠印度本土市场,而是借助中国市场,“背后还是通过印度的资金放到英国,在包括中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将这个企业盘活。”

增加业务量的确是一种途径。丁远表示,有些企业业务能力一般,但有很强的技术和品牌,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成长性不够,甚至出现亏损,如果可以增加业务量,能够消耗掉固定费用,那企业很快可以扭亏为盈。

呼吁可预期政策环境

丁远指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要成功必须要有四个环节,政策窗口、收购窗口、财务窗口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就像一个串联电路,任何一个不对都可能失败。”

但事实上,真正能遵循上述条件的企业并不多,或者说要完全符合这些条件不容易。丁远表示,中国企业对于政策依赖性很强,在收购过程中,并不是以被收购标的最佳时机去完成收购,而是看国内出去的政策窗口,或者是资金获得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在政策和资金窗口合适的情况下就走出去,但这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收购时机。”

丁远强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是需要更多更强的政策支持,而是要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波士顿咨询的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完成交易的不到七成。但完成交易并不代表能够符合预期,丁远称,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外的跨国并购有70%达不到股东预期,那中国的并购,失败率肯定会在80%以上。

谈及中国企业失败的原因,丁远认为,首先是并购的机会主义成分太多,主要是因为两个窗口的问题造成的,其次是对很多困难低估,但又高估自己的管理能力,不太善于建立一个机制来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储备欠缺,“管理、激励、考核等都很粗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忻榕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后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要让被兼并企业的人才对兼并方产生信任,看到意义,才能心甘情愿地留下来一起奋斗。”

丁远指出,中国企业有时候过于放大政府的作用,过于相信政策给收购带来的帮助作用,如果企业本身没有跨国并购管理的能力,最终结果仍然不会乐观。以“一带一路”为例,丁远认为,中国政府推行“一带一路”没有问题,但不能掉以轻心的是,最终的实施是依靠参与的沿线企业和项目,而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则考验管理的能力,“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个投资项目,背后就是一个个企业。”

此外,近些年,有更多的民营企业也开始走出去,丁远认为,相比国企,民营企业更独立,通过培训和辅导,能力提升更快,因为通常交易规模小,所以风险相对可控。

来源:东方早报;

0
标签: 中国海 观点 模式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9月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归零”

2023-10-19 13:29
53746

中国海油: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18.87亿元,同比增长116%

2022-08-26 15:52
16401

联易融携手国机集团:助力中国海洋航空集团供应链金融数字化

2022-04-21 12:52
35278

中国海洋石油:中国证监会受理公司A股发行股份申请材料

2021-11-16 14:07
8665

中国海装破冰平价海上风电

2021-11-02 15:34
20132

中行宣布:将不再向中国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新建煤炭开采和新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

2021-09-27 14:31
2165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