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大爆发——细读银行中报理财那些事儿
2015-08-31 16:54462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
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长来自哪里呢?财通证券分析师金赟表示,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居民的需求和商业银行自身两方面。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表内存款利率受到基准利率和上浮倍数限制,而表外利率已较表内利率率先完成市场化,从而加剧了金融脱媒和存款搬家。只要表内外存在收益差,资金便会源源不断地由存款转移至银行理财。而在众多表内存款的替代方式中,银行理财基于银行体系的渠道优势和其较好的稳健性与类似存款的产品设计,成为存款搬家的第一大去向,也使得银行理财成为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首位。 虽然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的政策趋势使得表内融资渠道更为通畅,商业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非标融资主体需求也明显回落,银行通过表外理财规避监管、对接非标的动力有所下降,但并不妨碍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长,理财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转型和发展成为综合金融平台的重要方式。在非标暂告一段落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仍将继续寻觅高收益资产以保持收益水平,做大资产规模。
通过2015年各大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不难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从财报来看,国内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规模方面都有较高增长,以下是不完全统计,对比几家有代表性的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情况。截至6月底,浦发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达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50%。此外,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239.03亿元,同比增长5.5%,这个数字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日均净利润达到1.3亿元。
另外,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初至今,浦发银行实现了理财收入同比暴增111%的闪亮业绩,居全行业领先位置。曾经在2014年创下理财中收同比暴增209%神话的浦发银行,今年在这一方面也继续着高增速,在同业内一直以光速前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大银行纷纷寻找转型模式、摸索改革方向的道路上,理财中收这项数据也日益受到行业内人士的重视,依然成为衡量商业银行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末16家上市银行资产管理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是18%。报告期内,浦发银行理财业务对应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2.77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111%,在全行非利息收入中占比达到近2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8%。下图为几家银行相关数据对比:
今年上半年,国内股票市场出现了罕见的火热景象,上证指数从2000点级别一跃涨至5000点以上,随后,在6月、7月、8月的几次暴跌之后,目前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下徘徊。这样波动剧烈的市场对银行理财市场是有很大冲击的。 自从股市开始剧烈震荡以来,客户端涌入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开始不断增加。“基于避险心理的作用,投资者的观望情绪较重,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这些场外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 只要表内外利率存在缺口,存款将持续分流,理财规模也将不断扩大。而在收益方面,2015年以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银行存款利率均呈现较快下行,而银行理财收益率仍坚挺地维持在高位,直至6月后才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行。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在做高收益、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动力下,不断寻求高收益资产所致。 不仅个人投资者开始青睐银行理财产品,上市公司也重新投入了理财产品的“怀抱”。上证报资讯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显示,在A股震荡剧烈的7月份,共有178家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购买了442.44亿元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大都为3—6个月的中长期品种。 而在此前连续不断的下行之后,临近8月末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在近期出现了止跌势头。银率网统计显示,上周市场上共有791款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4.76%;从平均预期收益来看,已结束连续7周下跌的趋势,在上周出现小幅回升。
按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方向,预计未来预期型和净值型产品将进一步分化,前者仍将延续稳定收益和刚性兑付的特征,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提供的收益会略高于全国性商业银行,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而净值型产品将更为侧重风险资产的投资,呈现出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的银行理财市场,增长势头仍然不会轻易改变。作为存款搬家的第一大去向,银行理财未来仍将继续高速增长。大势所趋之下,可以期待新一轮理财市场的井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