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为啥越来越难做?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难做”成为很多民营中小微企业老板感慨的话题。的确,中小企业过去长期依赖的低能源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的“三低时代”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中小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生存与发展课题。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难做”成为很多民营中小微企业老板感慨的话题。的确,中小企业过去长期依赖的低能源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的“三低时代”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中小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生存与发展课题。那么,中小微企业到底难在哪里?企业的真实生存状况与想法是什么?解决之道又是什么?本期的“非公经济圆桌论坛”采访了7位来自一线的中小微企业的负责人,请他们谈谈企业发展的真实现状和感受。
流动资金短缺是企业发展难题
■刘青山 民建会员、成都昌盛鸿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和成都市农业龙头企业,我们公司在2014年9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三等奖,目前拥有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在内的全国13000家大型商超卖场营销渠道,公司生产的鸿笙玉米粉系列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但是目前,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从2013年10月开始,在严峻的金融形势下,多个银行加强控制非固定资产抵押物的贷款规模。就我们公司来说,遭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合计近4500万元贷款抽贷,加之传统商超也受金融紧缩、电子商务冲击,把风险转嫁给供应商,账期虽然原定是45-60天,但实际支付却在3-6个月。因此,流动资金短缺的巨大困难,直接导致公司销售金额下滑。公司在流动资金抽贷和终端回款困难的双重打击下,咬紧牙关,艰难度日。
在此严峻的经营形势下,我建议,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应该倾向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重大课题,对2014年10月以来,国家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逾期或违约的中小企业及企业主,不上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及黑名单。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和经营的特殊性,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较差,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不足,而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会尽量减少或不贷给中小企业资金以规避风险。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增高,而融资成本的增高,又会促使企业少融甚至融不到资,从而加剧企业融资困难,这是一个死循环。
我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一是,国家可以推进建立完善的小金融机构,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体系。二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发展前景较好、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通过提供其发展所需资金及经营管理所需的咨询服务。三是,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息的补贴力度等。
另外从地方政府层面,首先,在转换政府职能的同时,更应加快理顺政企关系,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渠道,建立健全当地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符合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引进和鼓励发展与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相关的各类服务性机构,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操作性的相关措施、政策。其次,推进实行中小企业税收支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对中小企业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加大基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区管委会职能,在融资渠道、信息、市场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人力和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杨根莲 民建会员、安庆协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批中小企业相继倒闭、重组、并购,有的企业家负债累累后甚至跑路。而幸存下来的企业,很大一部分也是在如履薄冰。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及营销模式的转变,很多中小企业家的思维未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出现“不创新是死,创新创不好是找死”的两难境地。
根据以上状况,我认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态势下,如何解决安庆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局和挑战,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以旗下安徽安思恒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重点阐述企业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政府的期望。
安思恒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安全家居智能 “云”系统(物联智能锁、单机电子锁等)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2015年初创立至今,因人力、资金、推广等方面的原因,产品迟迟未上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安庆地处皖西南,因地理区位的原因,导致城市发展滞后大量人才外流。据2014年的调查数据统计,在安庆地区规上企业的人才存量中,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分别占员工总数的7%、13%和28%,平均每个企业有近52%的人才缺失技能培训,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率才0.5%。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安庆企业人才比例的严重失衡。在安思恒,市场开发人员、科研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均严重缺乏,公司战略目标的细化、量化,新产品研发的系统流程和科学管理,前后期客户开发的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层层叠加,导致产品上市一再延缓推迟。我曾经面试一个来应聘的客户经理,各项经验都很丰富,在准备录用时,但其提出的年薪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让我胆战心惊。在安庆地区,薪酬水平低、产业发展水平低、城市发展速度低,此“三低”是导致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众筹思想和体系严重缺失。安思恒创办之初以及我现在创办的多个互联网O2O平台,因前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得不寻找志同道合之人。虽然有意向之人甚多,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和众筹思想的模糊,最终我风险自担,独自一人相继投入近百万元。究其众筹失败的原因,我发现大量企业家对众筹认识不足,存在诸多误解。一听到众筹立刻联想起非法集资。在现有的政策下,债权类众筹、股权类众筹还存在诸多限制,如果放开去创新则可能触犯法规,保守则不利于创新,缺乏吸引力。所以,在重大项目面前,如何集众人之力、之智,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的建议是,第一,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清理、废止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规范性文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同时希望优化金融环境,结合安庆实际,制定细化关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等政策;发展并推广以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为重点的专业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提供信贷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继续推动各类商业银行落实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任务。
第二,不断创新,引导企业家转变思维模式。安庆迎江区、宜秀区相继启动电子产业园科技项目,而大观区的“在线产业带”项目还是一片空白,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创新企业的培育力度,实施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同时,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产业高飞猛进,而安庆大部分企业家互联网思维缺乏,希望政府多举办创新思维讲座、讲坛,扶持传统企业的改型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第三,支持市场开拓,提高发展能力。指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改善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希望政府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诸如法律、信息、技术、融资、人才培训乃至市场开拓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不断强化地区竞争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的特殊背景下,各地政府更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支持企业妥善应对新的挑战。
跨境电商企业亟须政府更多扶持
■王成华 民建会员、厦门华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我们公司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跨境电商企业,现面临以下问题:首先,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作为新兴业态的跨境电商与传统电商有着专业上的差异,而现有的教育很少有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其次,需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作为自贸区的跨境电商企业,我们对通关、报检等方面的政策依赖程度较高,然而目前所在地方很多政策尚在研究和探讨中,落地的还不多。最后,资金缺口大。作为起步阶段的电商,在平台推广上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自有资金在快速发展方面还较为吃力。
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快速成长还是困难重重,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跨境电商企业更多扶持,例如,加大力度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宣传,制订务实有效的通关和报检政策,在融资成本和门槛上能够放宽等。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新增的中小企业中,近60%倾向于第三产业。关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我认为在政策落实上、区域的覆盖面上,以及实施力度三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首先,推动政策落实。现在政府不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真正参与其中的中小型企业身上,而有一些没有真正参与的大型企业或关系型企业拿到了政策支持,这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其次,在区域上,政策的覆盖面不平均,有的地方政策支持大,有的地方政策支持小或者没有,甚至对待不同的自贸区政策也有不同。企业对政策的落实心中没底,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均衡发展。
最后,在政策支持的力度上有不合理之处,尤其在资金环节,限制太大,以至于几乎无法申请到。尤其是针对于电商部分的“起步价”太高。比如厦门出台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办法》中的投资奖励、开办奖励等,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太高,没有实质性意义。建议政府制定差异化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比如跨境电商企业在起步初期,面对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政府的呵护和支持。
就以上问题,我认为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推动和助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首先,人才方面需要政府制定引进优秀人才的相关政策,通过组织全球或全国人才招聘会等来扩大影响力以引进优秀和专业的人才。
其次,在政务服务方面,政府可以尽量简化手续,删繁就简。例如今年6月,辽宁省工商局发布《辽宁省工商局关于鼓励大众创业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年内实现‘一照一码’,将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的时间,由现在的8天压缩到5天以内。”这些措施都很便民利民。
再次,在融资方面,政府金融机构需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松和放宽限制,降低门槛,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融资而不用去借成本很高的民间贷款。
最后,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鼓励新兴业态的技术创新和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帮助和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
■陈陈 民建会员、天津海滨天船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1年下半年,温州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引发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再度成为业内关注话题,在中小微企业所遭遇的“两高两难两门”中,融资难显得十分突出。中小企业贷款依然困难,这也是中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由于实力薄弱,再加上数量众多,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中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甚至很难进入银行的“法眼”。
因此,这便需要专业诚信有实力的民间信贷机构,来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贷款难的困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之后,当地政府是否可以牵头搭建融资平台?使得当地民间资本在政府融资平台的保证下,增强为当地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可操作性。我建议,当地政府拿出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与当地民间资本共同构建扶持中小企业的“资金池”,好的项目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来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资金池”带来的效益由政府与民资共同分享。
从地方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上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无疑会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动力源泉。关键之处在于,政府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着眼点应注重可持续化,同时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进行结构调整,形成地方循环经济链,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构想需要政策、资金等大力支持。
中小企业难享国家扶持政策
■何进 民建会员、山西路恒交通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9条的出台,是对促进中小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树立了坚定的信心,但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依然制约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
首先,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面临的困境上有以下方面。一是人才竞争优势不足。国有企业的文化积淀、高福利政策及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世俗观念,使许多高素质人才趋之若鹜。高尖端人才在国有企业里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技术上的支持,还可成就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同等甚至高于国有企业薪资待遇的条件下,中小企业也很难得到高尖端技术人才的青睐。
二是扶持政策的门槛高。国家出台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的优惠、社会保险的缓、补缴等,高新园区的入驻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各项经济指标的要求,将很多中小企业拒之千里,真正享受到的扶持政策并不明显。
三是公共信息获取不畅。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信息基本在公共平台上公布,但还是有许多行业性、地方性的公共信息通过层层下发文件的形式发布,即使有行业协会或中小企业局的联络,民营中小企业也很难及时、充分获取相关公共信息,丧失把握有利政策的发展时机。
四是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中小企业从事的行业竞争壁垒较低,新的竞争对手容易加入和模仿,从而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自身弱小的中小企业很难经得起此类冲击。另外,在项目的投标过程中有行政或公益性质的招标单位,因为民企中标常常会习惯性招来非议,很多评审专家和招标单位不愿招惹不必要的是非,更倾向于让国企中标,从而对中小企业形成另外意义上的不公平。
五是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致命硬伤。由于中小企业在自用资产、信誉名声等方面的弱势,银行通常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或者为中小企业融资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创业板、新三板等多种融资渠道的推出,缓解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但是在融资过程中支付的费用昂贵,也使大部门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其次,中小企业稳步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一是建立公平的人才机制。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例如在专家的评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把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中。对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培养高级人才给予政策性补贴和奖励等,促进中小企业解决人才短板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优惠力度。国家出台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也提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的若干措施,但是在企业中,基本感受不到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是优惠政策的不明确、申报审批标准不透明。例如在税收返利政策上,实现多缴多返,鼓励中小企业不隐匿资产,阳光化操作,保障税收政策顺利实施。
三是公开、透明发布公共信息。建立发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和交流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督促有关政策和信息应公开的尽量公开,使国家的扶持政策更加透明、公开,使中小企业从正常渠道便捷、有效地获取公共信息,真正体现出国家政策的公平性,支持中小企业长足发展。
四是简化政府评定程序。我国各行业都陆续推出信用评价、认定等,为同行业界的认知提供了信息。但是评定标准偏颇、评定程序复杂、评定时间较长,对于中小企业的隐性成本过高,只能选择放弃。因此,行业的信用评价、认定等并未落实到有实际需求的中小企业中,相应的各种优惠政策自然也与中小企业无缘。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不仅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将中小企业信用评定监管的征信工作导入困境。因此,健全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和资信调查制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从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定与征信制度,将较多渠道的信用评价进行合并,简化评定程序,公开信用信息,来提高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参与度。
五是降低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创业板、新三板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门槛,但在实行过程中,初始费用也非常惊人,例如新三板上市费用大约在100万—150万元。对于预期较低的企业便难以承受如此重负。为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法规,使资金有更多、更通畅的渠道流向中小企业。
中小微企业发展不应盲目跟风
■陶海军 民建会员、湖南广域农业开发公司执行董事
目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常态。一是盲目跟随。譬如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电视、手机、QQ、微信、朋友圈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学、方法论、伪科学内容;几乎每周都会有人与我谈关于众筹、P2P、新三板、“互联网+”。以致周围很多的企业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并不反对移动互联网、众筹、P2P、新三板、“互联网+”等等,只是认为小微企业一定要搞清哪是自己的地,不要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是把当前的企业发展的困境寄托在政府政策、资金扶持上。在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上,政府当然要着力放开对中小微企业的束缚,提供一些导向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但是,作为企业主一定要清楚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从来都是稀缺资源,全国千万家中小微企业在利用好政府和资金扶持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住市场这块蛋糕。
三是投机心态重。企业不能真正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点积累就去搞民间借贷、证券等高风险投资;或者宁愿去搞高消费,也不能居安思危,不愿意为企业未来多做些创新、管理、人才方面的投入。
四是企业主缺乏真正的对市场的认识。一部分企业主靠早期资源优势又赶上国内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没意识到随着现在法制建设的推进,以及信息越来越透明,旧的方式方法已经没那么行得通了,不能适应新形式。
面对我国WTO“保护期”即将结束、“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认为促进经济发展,一定要激发民众的创造力,要促进各项经济要素更高效率地配置和流动,百花齐放其实也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大的商业环境变化、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会产生一批被淘汰者。而中小微企业要做大做强,资本就是第一门槛,人才是第二门槛,技术是第三门槛,其他的如信息获取、企业主的知识结构、行业资源等门槛也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不想成为牺牲者,就应该围绕自己的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强化工匠精神,重点把企业自己的产品、服务、市场、团队、管理等巩固发展提高。另外,中小微企业没有大资本、大规模和大品牌优势,要学会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区域市场里,做出自己的招牌菜,先做强,再做大,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