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

2015-08-07 09:10 1001

近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新华EID)与Visa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在对以出入境旅

近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新华EID)与Visa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在对以出入境旅游、跨境电子商务、海外留学为代表的跨境消费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跨境消费将步入跨越式发展的“红利期”,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未来三年将实现翻番的增长目标。

本次《报告》基于visa持卡人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情况及其变化,开发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指数体系,包括“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频率指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强度指数”,用于评估各贸易伙伴国(地区)对中国居民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渠道消费的相对吸引力强度,以及中国电商在跨境电子商务渠道对主要目标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强度。

根据中国消费者“跨境网购频率指数”,在本报告所持续关注的10个样本国家/地区中,美国仍然稳居中国最大的跨境网购进口国地位。2014年,中国消费者对美国跨境网购频率指数达到1854,这意味着中国网民在美国电商的购买次数约为10个样本国家/地区平均水平的18倍。

英国是中国消费者跨境网购的第二大目标国,交易频率指数为433。虽然美国和英国仍是中国消费者最青睐的跨境网购目标国,但2014年交易频率指数均比2013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中国居民海外网购目的国正趋分散化。

2014年排名第三的中国网民跨境网购目标国/地区由香港变为日本。中国居民对日本跨境网购交易频率指数从2013年的99上升为197,指数涨幅较大,说明近期中国居民从日本网购的次数有较快的增长趋势,这可能与近期人民币对日元升值趋势有关。中国内地居民对香港地区的跨境网购交易频率指数为144,比2013年的218大幅下降。

对中国而言,美国同样是中国最主要的跨境网购“出口国”,英国和加拿大是另外两个中国跨境网上销售的对象国。上述国家对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交易频率指数较高可能与当地华人华侨数量较多有关。在样本国家(地区)中,对中国网上跨境购买较少的国家(地区)是韩国、德国和香港。

虽然都处于绝对次数较低的水平,但是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韩国网民对中国电商的购买次数出现较快增长,但香港网民对中国内地电商的购买相对次数则出现较快下降。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强度指数”反映的是中国与目标国家/地区单笔消费金额的相对大小。《报告》显示,中国居民虽然从美国电商跨境购物的次数最多,但就单笔交易的金额而言,2014年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

相反,样本国家中的三个亚洲国家(地区)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交易强度指数都较低,日本、香港和韩国依次为90、84和70。考虑到中国与目标国家/地区之间的距离问题,中国消费者对亚洲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可能采取“多次-小额”网购;而对澳大利亚和英、法等距离相对较远的国家则采取“少次-大额”网购模式。

另外,《报告》还指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市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进口”方面,高峰期出现在年末,由于美国的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等购物旺季;最主要“进口”商品是教育类,增长率最高的则是服装类,其次是休闲产品。

“出口”方面,交易规模在年内呈现前低后高,每年10月-12月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也恰逢西方的圣诞节,百货公司、超市、服装、直销店、航空公司等出口电商更受国外消费者青睐。

福州蝉联入境游“最具吸引力城市”

《报告》指出,与上一年度相比,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呈现众多新特征。福州则蝉联“入境旅游综合市场吸引力最高城市”榜首,其入境旅游综合市场吸引力指数值为36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5倍,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入境游客停留时间的延长。入境游旅游综合市场吸引力指数排名第2至5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泉州、厦门和苏州。

旅游外汇收入仍然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城市中,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整体来看,2013年旅游外汇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入境旅游综合市场吸引力指数及其排名与2012年相比都基本稳定,天津和北京依然位列前两位。

《报告》基于现有数据,推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和中国海外留学市场发展的几大指数体系。其中,“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吸引力指数体系”包括“入境旅行时间指数”“入境游客单位时间支出指数”和“综合市场吸引力指数”。“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能力指数体系”包括“收入增长指数”“旅游偏好指数”和“出境旅游偏好”指数。

在外汇收入最高的10大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旅行时间指数最高的为福州市,入境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为6.23天,入境旅行时间指数为2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6%。

《报告》主笔、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范志勇表示,通过相关指数发现,中国从2013年开始在一些主要城市推出了7times;24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同时,“我们还发现中国的环境问题的确是影响到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因素,通过研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自然环境越好的地方,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强”。

从中国居民出境游购物来看,《报告》称,虽然一些消费项目在绝对数量上仍然相对有限,但是在2014年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反映出市场消费趋势的新方向。2014年中国居民境外旅游购物支出增速最高的商户类别是医药品商店,支出金额翻番。

美国稳居中国最大跨境网购“进出口国”

《报告》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跨境消费将步入跨越式发展的“红利期”,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未来三年将实现翻番增长的目标。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表示,随着作为跨境消费“最后一公里”的支付技术日臻完善,在有效提升跨境消费便利性、安全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跨境消费的成本。可以说中国跨境消费市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红利期”,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之一。

《报告》指出,2014年美国稳居中国最大的跨境网购“进出口国”。就单笔交易金额而言,2014年中国内地消费者在国外电商网站单笔消费金额最高的三个国家/地区分别是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最低的三个国家/地区为日本、香港和韩国;而香港和日本消费者对中国内地电商单笔购买的金额最高。

根据相关报告数据,今年1至5月,虽然中国对外贸易呈下行趋势,净出口同比下降7.8%,但跨境电子商务的净出口交易额增幅超过了30%。Visa中国区总经理于雪莉表示:“可以预测跨境电子商务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莉预计:“未来五年跨境电商的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希望成熟规范的电子支付方式在跨境电商方面能够做出贡献,这样不走地下钱庄的话,消费者的安全就会受到更好保护。”

海外留学:澳大利亚最贵 美加英最受欢迎

与上一年度报告相比,此次发布的报告还增加了留学消费数据的相关分析,包括对留学生在留学所在国/地的消费,以及除母国和留学所在国/地之外的第三国/地跨境旅游,留学生亲属因陪读、探亲等形成的跨境旅游和消费规模现状的分析,并初步建立了定量分析留学消费的指数体系。

《报告》指出,在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目的国/地样本中,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每年人均消费支出最高,为美国的121%;香港地区最低,仅为美国的48%。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对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消费支出做定量分析。

《报告》显示,从中国留学生人数海外留学目的国/地分布来看,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稳居前五位。

上海、北京位列入境游“最具吸引力省市”前两位

《报告》研究发现,在10大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省市(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入境旅行时间指数最高的仍然是天津市,2013年这一指标为15.6天,大大高于其他省市。其次是福建省、北京市和江苏省。

而入境游客单位时间支出指数最高的是上海市,入境过夜游客人均天支出约为259元,入境游客单位时间支出指数为1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9%,其次是北京。《报告》认为,这可能与上海、北京两地物价水平较高、电子支付环境相对完善等因素有关。

《报告》还指出,从整体来看,2103年旅游外汇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中,入境旅游综合市场吸引力指数及其排名与2012年相比都基本稳定,天津和北京依然位列前两位。

中国居民出境游购物药品消费增幅最高

《报告》显示,虽然一些消费项目在绝对数量上仍然相对有限,但是在2014年却呈现出快速增长,这反映出市场消费趋势的新方向。2014年中国居民境外旅游购物支出增速最高的商户类别是医药品商店,支出金额翻番。

其次是电器商店,百货公司、超市和食品店,销售额增长从一倍到五成不等,这可能与近期中国与相关国家/地区一系列贸易自由化协定的签署有关。医疗保健服务支出的增长也接近五成,显示了国内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报告》指出,从2013年1月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机场开始陆续实行境外游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但便利政策实施两年以来,过境免签政策效果不彰。

相关数据显示,在政策开始实施的2013年,来自过境免签国家/地区的入境游客的旅游消费支出与不享受此项便利政策国家/地区的入境游客旅游支出相比,增长率并无显著差异。

考虑到政策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报告》考察了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情况,发现非过境免签国家/地区在华游客消费支出呈现快速增长;然而来自享受过境免签国家/地区游客的在华消费支出并未出现类似的增长。

《报告》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对过境免签政策进行调整。相关的政策选项可以包括扩大过境免签国/地区的范围;适度扩大免签游客在中国的活动范围;以及放松对过境免签游客购买机票的限制等等。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多数地区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恶劣的空气质量势必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报告》研究显示,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空气质量较高的城市往往旅游外汇收入也较高。因此从发展跨境旅游业的角度来看,环境保护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可以转化为相当的经济利益。

0
标签: 报告 跨境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