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资管理新动向:新技术和风险控制

2015-04-21 11:34 573

调查显示,财资管理转型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财资管理的集中度,考虑采用更为先进与专业的财资管理系统,同时也需要将范畴从基础的现金

调查显示,财资管理转型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财资管理的集中度,考虑采用更为先进与专业的财资管理系统,同时也需要将范畴从基础的现金管理拓展到风险管理上去。

中国企业已将新技术和风险控制作为其财资管理部门的重点投资领域。这符合他们提高现金管理效率、加强财务控制,以及更大力地支持业务增长的经营目标。

企业财资管理的现状

实施集中财资管理的企业仍占少数

就财资管理的集中度而言,实施高度集中财资管理模式的企业仍然占少数。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22家)表示,全球财资中心做出集团所有决策。这其中除了7家是外资企业/中外合资外,股份制/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为13家,国有企业为2家。这显示,相比较国有企业而言,在外资企业和私营/股份制企业中,资金在集团层面集中管理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当企业规模变得更大,必然要在资金的总部集中与区域自治之间确立有效的平衡,以保障集团资金管理有效的透明度和实操层面的执行力。有20家企业表示,区域财资中心作出本区域的财资决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家为亚洲跨国公司。

相对于资金集中管理而言,分权式的管理仍然比较常见。有24家企业回复,每个子公司都设有自身的财资部门,其中5家为国有企业,占参访国有企业数量一半以上。有5家外资/中外合资企业选择在子公司设立自身财资部门,其比例也达到了近三分之一,凸现出外资企业之间财资管理的差别很大。当然,这也有可能由于一些外资企业出于管理实际的需要,尤其是中国市场因为监管原因相对独立,令设立专门的财资管理团队成为必要。

企业仍然依赖内部的财资管理系统

财资管理体系(TMS)的使用是衡量一家企业财资管理水平的标杆。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企业仍选择使用独立的财资管理系统。同时出于中国市场的特点,使用银行提供银企直连解决方案的比例也很高。相对而言组合使用基于云平台的TMS以及诸如“市场数据终端”等专业财资管理功能的企业比例很低。

就财资管理系统而言,33家受访企业选择使用供应商提供的财资管理系统,比例超过一半。此外12家企业表示,使用自行开发的财资系统,其中3家为国有企业。

有3家选择同时拥有内部开发财资系统,与供应商提供的财资管理系统,两者相加,即有42家或者近3/4的受访企业选择内部开发的或者由供应商提供的财资管理系统。

此外,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点的是,银行提供的银企直连解决方案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19家(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拥有这样的银行平台。此外有7家选择使用网银,4家选择手工Excel。

相对而言,虽然最近几年云平台及“软件即服务”的发展突飞猛进,企业在财资管理方面使用云平台仍然十分慎重,只有7家企业选择设在公共服务器云上由供应商提供的财资管理系统,用市场数据终端的企业只有3家。

企业财资管理仍专注于基础业务

受访企业财资部门就职能划分而言,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财资管理业务。绝大多数企业将现金管理、现金流预测、银行关系与账户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列为财资管理的主要范畴。有3/4的企业也将支付流程列为财资管理的涵盖点,凸显出支付环节的重要性,也是对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基于互联网支付的兴起的一种反映。

在基础的现金管理业务之上,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财资部门负责“负债与投资管理”。其中有7家外资/合资企业将“负债与投资管理”列为重要的财资管理象限。此外,只有2家国有企业财资管理涵盖这一业务。

相对而言,外汇、利率、大宗商品的对冲与风险管理是少数企业财资管理涵盖的范畴,比例都超过1/3。

财资管理转型

调研显示,大多数企业都将财资管理转型列入议事日程,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34家)表示正在转型过程中。有9家企业表示已完成了财资转型,其中3家为外资企业。

相对而言,只有18家或者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明确表示,没有财资转型的计划,其中8家为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可以这样理解,一些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因为其财资管理体系已经与全球最佳实践接轨,不再有转型的需求。

推动转型的目的较多,既有提升现金管理水平的要求,又有加强财务管控的需要,还有提高支持业务发展需求的需要。

不少受访企业提出,提高现金流预测能力、加强压力测试以及处理多币种账户是提升现金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控的需要。实现迅速的区域扩张以及整合并购的需要则是提升财务服务业务水平的需要。此外也有受访企业提出升级资金管理系统,采用成本效益较高的基于云的TMS,从而推动转型。

不进行财资管理转型也有明确原因。有超过3/4的企业(14家)表示,公司业务规模不需要改变现有的财资管理系统。类似的,企业对于尝试新的财资管理系统,特别是基于云平台的TMS有其顾虑。其中,既有对“云”和“软件即服务”在安全方面的担心,又有对与现有系统整合问题的顾虑,还有企业表示缺少能管理系统改变的人才。

费用并非是企业不进行转型的主要原因。制约企业财资转型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一家外资企业表示,转型没有意义,因为外汇和跨境现金流受到限制。一家企业表示因为自己是境内上市公司,业务没有多元化,没有特别的财资管理需求。

如何推进转型?

无论企业是否选择推动财资管理转型,调研显示关键的着眼点都是TMS。

我们让受访企业对自身TMS进行梳理,并选出最为重要的技术平台。超过1/3的受访企业(22家)仍然把(设置在公司内的)客户端/服务器作为最重要的技术平台。相对应的,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将云计算(16家)或者集合云计算和客户端(2家)列为重要的技术平台。由此可见,对先进技术的理解与推动财资管理变革相辅相成。

未来两年会投资哪些技术领域?

调研显示,接近一半的受访企业(26家)仍然把ERP的安装和升级作为投资重点,只有1/6的企业(10家)会在细分的TMS安装和升级领域内投资。企业对ERP的专注意味着国内企业对于依赖IT提升管理已经不再陌生。

同时对TMS较低的关注度意味着不少企业仍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综合IT管理平台,从IT投资的序列上讲,仍然将实施综合性的IT管理平台作为要务,把相对专业性的TMS放在比较次要的地位上。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受访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正在明显加强,有将近一半的企业(26家)将改变风险管理工具和流程作为未来IT投资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有3家企业将SWIFT的链接与支付作为IT投资重点。企业实施SWIFT通常与其拥有大量跨境资金交易,需要构建涵盖全球的资金管理体系有关。而这三家企业均是外企,凸显国内企业构建全球资金管理系统的需求尚不急迫。

做出哪些变革?

超过3/4的受访企业(49家)把改变内部流程列入变革的要务。具体而言,内部流程的变革有着战略层面的考虑。有受访企业明确表示,财资管理的流程需要“与业务流程有较高的匹配程度”。也有企业提出,财资管理需要“与业务相结合,对业务的促进要有价值导向”。在理念层面,有企业提出,打造“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平台财务”的三位一体的新体系,而财资管理则需要建设“全球统一结算平台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也有企业将财务共享服务作为流程变革的重点。

除内部流程变革外,获取新技术也是变革的要点。

总体而言,推进企业财资管理变革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战略层面的考虑,也需要战术层面的安排,更需要对系统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0
标签: 管理 集中度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