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第二轮出海并购潮锁定欧洲 中资券商险资取代银行成主力

2015-04-07 17:28 894

晨哨研究部的监控数据显示:中国金融业以券商、保险资本为先锋,正在加速海外并购投资的速度,而欧洲目前已经成为首要投资目的地。中国金融业


晨哨研究部的监控数据显示:中国金融业以券商、保险资本为先锋,正在加速海外并购投资的速度,而欧洲目前已经成为首要投资目的地。


中国金融业在十多年前的第一轮大规模出海并购投资中曾遭遇“滑铁卢”,平安对富通银行的投资就遭遇巨亏,238亿投资缩水至不足10亿。


晨哨根据最新的监控数据认为,中国金融业正在发起第二轮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并购大潮。而与上一轮外投潮流相比,目前中国金融业出海的主力构成有所变化,保险和券商已经取代银行成为出海并购的绝对主力。而从地域上,欧洲仍然是中国金融业最亲睐的海外投资目的地。


中资券商加速出海:海通证券连续并购

自2014年以来,中资券商开拓香港及海外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过去中资券商出海的第一步基本都从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开始,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券商不仅更乐于通过赴港上市这种具备资本基础和品牌效应的方式占领桥头堡,同时,并购也迅速成为搭建海外业务平台的主要途径。


2月2日晚,光大证券宣布收购香港新鸿基公司旗下新鸿基金融集团有限公司70%的股份。


国金证券究所证券行业分析师贺立认为,收购是国际化布局最好的方式,因为香港市场格局相对稳定,若是新增牌照则业务较难起步,并购则可以很好地切入当地市场,赢得发展香港市场的业务机遇。


而已经在香港拥有多张牌照的中信证券并不满足于现有资源。1月31日,中信证券宣布拟收购知名外汇经纪商、港交所上市公司昆仑国际60%的股权,中信证券将获得后者控股权。


华泰证券研究所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沈娟表示,昆仑国际集团主要业务为杠杆式外汇及其他交易﹑现金交易业务及其他服务,收购将为中信证券全球外汇交易业务提供国际性平台。可通过昆仑国际的外汇交易技术、外汇之星系统及其持续经销商平台及基础设施开展全球外汇交易业务,并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进一步将公司的客户群及销售网络从中国境内市场拓展至国际市场,加强公司在地区及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014年8月,西南证券亦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入主港交所上市公司敦沛金融,接受后者配售12.45亿股新股,股份占扩大后股本的51%。今年1月27日,股份要约及购股权要约截止,西证国际持有敦沛金融73.79%股权。


“香港只是很多内地券商海外拓展的桥头堡,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券商不安于这块地方,将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亚太其他区域和欧美市场。”有投行人士表示。


2009年,海通证券收购香港大福证券后改组成为海通国际;2012年,中信证券国际以12.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里昂证券100%的股权,成为第一家控股海外跨国金融机构的中资金融机构。此后,这两家公司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海通证券的表现尤为激进。海通国际成立之后,海通证券以此为平台先后在新加坡及日本建立分公司。2013年,海通证券又以7.15亿美元收购恒信金融集团,进入金融租赁行业。2014年12月,海通国际更是以3.79亿欧元的机构收购了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BESI)的100%股权,BESI为葡萄牙最大投资银行,拥有144年的历史,以欧洲为其本土市场,并在伦敦、纽约和香港设立分支机构,2013年营业利润为7600万欧元,净利为700万欧元。


广发证券的国家化步伐也不慢。2013年7月,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旗下广发期货香港公司宣布,公司已完成对英国NCM期货公司100%的股权收购,这桩交易规模达3610万美元。2014年1月,广发期货获得NCM期货公司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一类交易商席位,并以广发金融市场(英国)有限公司名义进行相关业务。次月,广发金融市场(英国)有限公司成为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中国会员企业。


2014年9月25日,广发证券(加拿大)有限公司在温哥华隆重开业,这也是中国(大陆)券商进入加拿大的首次尝试。


在一线券商大刀阔斧进军海外的同时,中小券商也在默默地尝试着海外突破。2014年7月11日晚间,东吴证券发布公告称,拟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及监管部门核准的其他证券业务,其中东吴证券出资金额不超过750万新加坡元,股权占比75%。


太平洋证券股份也在去年11月获准成立老挝代表处。公司在今年的年报中表示,将积极谋划拓展东盟市场。


复星带头安邦跟进 国内险资瞄准海外保险公司

晨哨研究部发现,自2014年以来复星集团奉行“巴菲特策略”先后并购了海外4家保险公司,揭开了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保险公司的序幕。


复星集团投资海外保险公司的理念是利用成本相对低廉的海外保险资金在海外众多行业进行深耕布局。安邦集团自2014年以来先后买入3家海外保险公司。对于安邦保险集团而言,利用低廉的海外可投资保险资金固然是其并购海外保险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拓展海外保险市场,实现战略协同效应是其购买海外保险资产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晨哨研究认为,并购国外保险企业,可以为国内保险企业带来巨大战略利益。


保险公司本身有巨大的境外投资需求。保险公司负债久期长,可长达20年至30年,但是国内资产久期短、金融市场品种相对单一,因此,国内投资往往有期限错配情况。目前险资出海境外主要投向为不动产行业。


但是保险资产投资非常重视投资标的分散化,随着对于险资出海政策的不断放松,险资出海将不会仅仅聚焦于不动产行业。但是国内险资对海外投资市场往往缺乏深度的了解与认知。海外保险公司熟稔当地投资市场,可帮助国内保险企业有效配置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例如,2014年复星通过旗下葡萄牙保险公司Fidelidade成功收购葡萄牙医疗服务商ESS。


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锁定欧洲

高烧不退的欧债危机令欧洲的金融机构正面临增长乏力和债务危机,众多欧洲金融机构资产缩水严重。纵观中资券商及险资对于海外金融行业的投资,欧洲地区的金融行业特别受青睐,晨哨研究部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万亿欧元QE的正式推出,及美联储升息的预期,欧元仍将处在下跌通道中,欧元资产将会更加便宜,这对于使用人民币来购买欧元资产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是极大利好消息。其二,欧洲金融行业历史悠久,在诸多领域,比如投行业务、大宗商品定价、保险资产投资配置等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随着欧洲区经济的逐步复苏,金融行业应该会率先从低迷中走出,欧元金融资产将会显著升值。


中国金融业出海风控须知

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整合方面的问题,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协同可能是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金融行业的内部人士对近期中国金融行业收购海外金融资产的逻辑、价格和步伐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交易有时显得操之过急或毫无章法。有香港投行人士表示:“他们获得了不惜一切代价在海外扩张的授权。”他认为中资在海外金融行业最近的一系列交易是在“打造帝国”。但是除了在海外建立立足点,中国金融企业的海外并购战略目标非常模糊。


晨哨研究部认为,尽管存在质疑,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以中资券商为例,中资券商与国际投行相比在业务功能及经营模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中国证券公司的证券经纪业务占据总业务的较大份额。而国际投资银行,业务重点则放在了证券承销和自营业务上,金融创新交易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中资金融企业应该积极通过跨境并购方式在业务范畴及业务能力方面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金控集团。在具体交易模式上,则应谨慎理性投资,寻找到真正的价值洼地,能够产生企业协同效应。而非为了并购而并购。


0
标签: 金融业 欧洲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