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的春天还远吗?
2015-03-16 13:24288
2015年首个宏观经济数据新鲜出炉,只是出炉的数据并不火热,甚至有些寒冷,似乎是2009年初时的场景再现。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10.8%,出口下降3.2%,进口下降19.7%,下降幅度大大出乎了之前的普遍预测。
2015年首个宏观经济数据新鲜出炉,只是出炉的数据并不火热,甚至有些寒冷,似乎是2009年初时的场景再现。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10.8%,出口下降3.2%,进口下降19.7%,下降幅度大大出乎了之前的普遍预测。
2015年首个宏观经济数据新鲜出炉,只是出炉的数据并不火热,甚至有些寒冷,似乎是2009年初时的场景再现。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10.8%,出口下降3.2%,进口下降19.7%,下降幅度大大出乎了之前的普遍预测。
外贸下降特别是出口下降的原因,必须要考虑农历春节假期的季节性因素。“入世”以来,每年1月、2月中国的月度进出口同比名义增速都忽高忽低、忽上忽下。众所周知,春节前集中出口成品和来年复工前准备进口原料,是多数中国外贸企业的做法。2015年的春节在2月18日,比去年晚了近20天,因此外贸企业抢闸进出口的安排自然也会推后到2月上中旬,势必导致1月份外贸出现双降。到了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特别是出口表现应该会好于1月份。
然而,全球经济总体疲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或许才是导致中国外贸出现颓势的真正原因。
外部市场需求不振是拉低出口增速的最主要因素。
当前,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出现分化。发达市场中,美国经济表现抢眼,欧洲、日本增长乏力;新兴市场中,东盟、印度经济略好,对大宗商品较为依赖的巴西、俄罗斯等国经济增长受阻,俄罗斯还同时面临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
1月份,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表现与其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吻合,其中,中国对美国、东盟和印度出口保持了4.9%、15.6%和5.1%的正增长,对欧盟、日本、巴西和俄罗斯出口降幅均深于总体出口降幅,分别为下降4.4%、20.4%、17.8%和42.1%,对后四者出口值合计拉低1月中国出口总体水平约3.5个百分点。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下降是抑制出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月份,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下降6.8%,占出口总值比重为42.7%;而同期的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4%,占比高出外资出口3.2个百分点,达到45.9%,成为了如今支撑中国出口的关键力量。此外,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上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高等因素,正在削弱中国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占出口总值22%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达到8.4%,就印证了这一现象。
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进口骤降的“罪魁祸首”,但国内经济加速下行同样是重要原因。
1月份,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价格几乎全线下跌,其中原油进口价格下跌41.4%,成品油进口价格下跌34.6%,铁矿砂进口价格下跌45.1%,煤进口价格下跌18.4%,大豆进口价格下跌14.5%,铜进口价格下跌10.9%,这些商品的进口价格下跌拉低了1月进口值降幅达9个百分点。
但不可回避的是,1月份上述商品中除了大豆外,其余商品进口量也纷纷出现下降,这与去年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的表现大相径庭。如果说进口价格下跌是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影响较深,那么进口量的减少只能是国内经济继续下行、产能过剩仍待化解所致。通常情况下,国家统计局会缺席每年1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虽然我们对其他宏观经济指标无从知晓,但数天前中国央行在3年后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不仅仅是对全球市场货币宽松的一种回应,更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对当前经济运行的担忧。
仅仅1个月的数据,还不能为我们判断今年的中国外贸趋势提供足够的依据,更何况2015年的中国外贸依然存在不少有利条件。从外部环境看,过去一年中国政府的全面外交为中国与全球的经贸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为中国增加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人民币汇率中长期波幅扩大为中国产品出口再度创造了竞争优势;国内方面,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还有进一步落实的空间,简政放权和贸易便利化提升也在继续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推动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也可以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
农历春节过后,中国外贸应能迎来属于它的春天。(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