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筹钱 PPP大有可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除了市场期待的即将出台的“一带一路”规划,多国间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是重点,而基建如何融资也成为焦点。在“一带一路”庞大的基建资金饥渴下,政府如何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显得极为迫切。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除了市场期待的即将出台的“一带一路”规划,多国间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是重点,而基建如何融资也成为焦点。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一带一路”基建两大融资工具: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望今年底成立并运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另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也有望为“一带一路”相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在“一带一路”庞大的基建资金饥渴下,政府如何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显得极为迫切。
1月21日,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在全国民族地区发展金融峰会上,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方面给出自己看法。
他认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在“一带一路”投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而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PPP模式正被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相关的法规指引相继出台。
贾康称,在国内各部门的密切协同和高效配合之下,中国应该和国外的相关部门积极地磋商,促成一批国外民间投资为主的“一带一路”的PPP项目。随着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进入运行操作,机会越来越多。
他建议,中国要结合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积极地筹建、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要部分的“一带一路”的股权投资资金、人民币国际投贷资金以及政府引导基金。
今年5月,福州市政府、国开行福州分行、中非发展基金合作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基金”,预计总规模为100亿元,希望能通过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国际投贷基金方面,继上海、云南之后,广西也有动作,酝酿推出200亿元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支持广西企业在在东盟地区境外直接投资和贷款。
与会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建议,“一带一路”基建融资可以考虑向投资地或者发达国家发行人民币债券。他认为此举有两大好处:一方面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可以化解投资境外地区政治动荡风险。
贾康认为,国家在财税政策上也可以给予“一带一路”战略支持。在日前部署2015年具体工作时,财政部提出要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税总局表示,将积极研究和认真落实服务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的税收措施。
贾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中央要求地方清理整顿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地方在财政支持方面还有一定空间,比如地方财政可以设立“一带一路”产业基金、引导基金、专项支持、补贴支持等,另外政府购买服务也可以向这方面倾斜。
贾康认为,在“一带一路”投融资创新上,政府可以借鉴企业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和促进国内专业机构、智库的发展,在PPP模式上也可以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新模式,如连片开发。(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