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基过去那些事

唐逸如 | 2014-12-03 11:27 1301

彼得·马士基·穆勒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城市的东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名为“伊斯普兰登路”。沿着这条马路一直向东走,视

彼得·马士基·穆勒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城市的东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名为“伊斯普兰登路”。沿着这条马路一直向东走,视野逐渐变得开阔,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厄勒海峡。而世界著名的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的总部正坐落于此。从这里向远处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港口的入口处和霍尔曼岛。在厄勒海峡的另一边,是瑞典海港马尔默。

  几个世纪以来,全球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航运业的繁荣,而马士基集团正是丹麦航运业的代表。从1904年创建以来,马士基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航运集团,2013年马士基集团的总收入为474亿美元。如今,在全球142个国家,你都可以看见马士基标志性的蓝底白色七星,还有船身上印刷着的“Maersk”标志。

  尽管马士基集团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其背后的统领者——穆勒家族却鲜为人知。事实上,马士基集团的全称是A.P.穆勒-马士基集团,而A.P.穆勒正是马士基航运帝国的缔造者阿诺德·彼得·穆勒名字的缩写。

  1904年,他和父亲彼得·马士基·穆勒(P.M.穆勒)共同创立了斯温堡汽船公司,这是马士基集团的前身。1965年,穆勒家族的第三代传人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继承了家业,并将马士基集团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集团。

  不过,无论是A.P.穆勒还是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都生性低调,不愿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更是鲜少接受采访。他们如同沉默的水手一般,始终保持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在暴风雨来临时紧紧抓住手中的掌舵。

  水手家族

  穆勒家族从事航海事业的时间已经长达几个世纪。在自传中,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回忆,1836年自己的祖父P.M.穆勒在罗马出生,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了航海业,并逐渐成长为一名船长。

  在历史学家奥维·霍恩比所著的《保持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一书中,穆勒家族的航海故事可以追溯到1777年。那一年,P.M.穆勒的曾曾祖父在北极地区捕鲸时葬身格陵兰岛。1820年,他的曾祖父和祖父P.A.P.穆勒在出海时遭遇风暴,他们的船在西班牙北部海岸沉没,所有船员无人生还。

  尽管如此,穆勒家族的一代代传人依然向往着水手的生活。P.A.P.穆勒去世时,他的儿子H.P.P.穆勒才9岁。但是几年之后,他已经独自一人前往汉堡,并在那儿找到了一份水手的工作。H.P.P.穆勒也曾遇到不少危险的时刻,但与前辈们相比,他都幸运地活了下来。

  1843年11月,H.P.P.穆勒驾驶的托马斯号帆船在意大利撒丁岛南部倾覆,H.P.P.穆勒和5名船员在小艇上漂流了3天,忍受着饥饿和干涸,直到被一艘英国商船搭救。

  1836年,H.P.P.穆勒的儿子P.M.穆勒出生。14岁那年,他第一次伴随父亲的帆船出海,并认定大海是他终生的事业。当时在丹麦弗伦斯堡,P.M.穆勒参加了航海驾驶员的考试。1884年,P.M.穆勒移居到斯温堡,那时该地区是丹麦大多数航海海员的家乡。

  1886年,P.M.穆勒驾驶着劳拉号轮船出海,正是在这艘船上,P.M.穆勒画下了马士基的标志:一幅蓝色背景之下的白色七角星。当时,为了纪念自己向上帝祷告妻子从疾病中康复的那个晚上,他在劳拉号轮船的烟囱上刷上了自己所创作的标志。

  而到了A.P.穆勒这一代,穆勒家族开创了新的事业。他们不再是某一艘船的船长,而要带领着整个船队在惊涛骇浪中前进。但航海已经成为了穆勒家族的传统,所有家族成员在很小的时候,都要跟随父亲出海航行。

  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曾经向他的女儿讲述过,当年他和他的兄弟汉斯出航时是如何一边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又要一边学习用巴素擦铜水擦拭船上的铜质用品的。

  在经营马士基的岁月中,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一直保持着谨慎小心的行事风格。而只有行驶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时,他才会真正得到放松。“那是他短暂的自由时间。一到船上,他的心情就会不自觉地愉悦起来,而且充满活力。他曾经说过,如果不让他出海航行,他可能无法度过余生。”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的小女儿安娜回忆说。

  黄金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丹麦的航运业发展繁荣。很多航运公司都是在那时成立。许多水手一辈子的梦想就是用积蓄购买一条属于自己的船。一些幸运的水手实现了梦想,他们的双脚能够牢牢地站在甲板上。但还有更多的水手没有足够的积蓄,他们只能争取当地富人们的资助。

  对于P.M.穆勒来说,实现梦想的方式就是如此。1904年,P.M.穆勒和他的儿子A.P.穆勒顶着巨大的困难,成功集资了15万克朗建立了斯温堡轮船公司。随即,他们购买了一艘二手船——艾达号轮船。在斯温堡公司的名义下,艾达号轮船开始了第一次驶向俄罗斯的航行。

  当时,P.M.穆勒作为斯温堡轮船公司的董事长,力推自己的儿子A.P.穆勒担任公司的总经理。A.P.穆勒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经营船运公司的惊人天赋。A.P.穆勒的第一份学徒工作是跟着索洛的商人I.N.邦尼森学做生意。事后证明这份工作让他受益匪浅,正是I.N.邦尼森让他理解了贸易的具体含义。

  在学徒期间,A.P.穆勒很快获得了公司的信任,并被派驻英国、德国和俄罗斯。在那里,他接受了国际性的教育和培训。1901年,年仅25岁的A.P.穆勒已经负责11艘轮船。1904年,A.P.穆勒从俄罗斯回到丹麦。在接下来的C.K.汉森公司,他成为了船舶租赁部门的经理,并且被授权决定其属下船舶的一切相关事务。

  同一年,当A.P.穆勒接手斯温堡轮船公司时,他展现出了惊人的盈利能力,并提出贷款购买更多轮船的想法。但是公司的董事会却担忧A.P.穆勒的扩张计划过于冒险。在经历了几年的拉扯之后,A.P.穆勒已经灰心丧气。1912年,A.P.穆勒创建了完全由自己掌握的船运公司——“1912轮船公司”。

  1913年,两家轮船公司的总部由斯温堡转移至哥本哈根。1914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两家公司拥有11艘轮船。

  战争开始前的几年,航运业迎来了黄金时代。战争意味着货物的交付周期更长,运输过程也更艰难。一战前夕,航运业的风险在增加,工资、供给品、保费等必要支出也在上涨。但对于大多数航运公司而言,这依然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根据资料显示,在战争期间世界各国的航运费上涨了十倍。丹麦商人用于航运的总费用从1亿克朗上升到5亿克朗。在同一时期,市场上航运公司的平均股价上涨了300%。

  许多船东因为战争而赚得盆满钵盈,甚至有人认为这场战争会永远打下去。许多船东选择了激进的扩张策略,比如把公司的所有利润用于分红,或是以很高的价格购入新的船只。但A.P.穆勒却非常谨慎,他认为战争的红利只是暂时的,和平很快就会到来。更明智的做法是用积蓄资金,为重新到来的困难时期做好准备。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A.P.穆勒的判断。19世纪初,英国和德国是丹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战争期间,丹麦航运公司与各国政府力量以及其他行业产生了很多经济上的冲突。危险的航运条件导致许多船队被炸毁。战争结束后,激进扩张的船东们无力支付高昂的赔偿金,纷纷陷入破产的困境之中。

  而在战争期间,A.P.穆勒所运营的两家航运公司只损失了两艘船,并且没有人员伤亡。大量的利润都用来进行船队的更新和扩张,穆勒家族的航运公司变得更强大了。1918年一战结束,第二年迎来了和平的曙光。A.P.穆勒在给父亲的信里写道:“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各种事情,我认为我们无权选择狭隘。”

  美国往事

  战争结束之后,A.P.穆勒看到了全球石油需求的上涨,决定购入5艘油轮以开拓新的航运版图。1928年,马士基集团开展了油轮业务。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油轮方面的服务一直都是马士基集团航运业务的核心。

  与此同时,A.P.穆勒也开拓了新的市场。1918年,A.P.穆勒同他的表兄弟汉斯·伊斯布兰德森在纽约共同创建了伊斯布兰德森·穆勒公司。1928年,该运输公司开始在远东及美国提供常规服务及油轮方面的服务。

  但好景不长,很快二战降临欧洲大陆。这一次,轮到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站上历史的舞台。

  事实上,A.P.穆勒最初没想过让他的儿子从事艰苦的航运行业。因为,当马士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经常生病。马士基曾回忆说:“在西班牙流感盛行期间,我不幸染上流感、白喉和猩红热,被迫在床上休养了将近十个星期。我父亲不愿意我继承他的事业,因为他担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负担。”

  后来,马士基通过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强壮。当马士基的父亲意识到儿子的身体已经足够健康,并且强烈地希望在航运公司工作时,他也就不再对儿子的未来规划指手画脚了。

  从1932年开始,父子二人一起为公司的发展而共同生活和工作,在这一过程中,A.P.穆勒既是父亲,也是老师,而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不仅是儿子,还是学徒。

  当战争来临的时候,A.P.穆勒开始第一次求助于儿子。为了给公司保留尽可能多的船只,他派儿子去美国整合公司的整个船队。那时年轻的马士基才26岁,战争更诱发多种不确定因素。但面对父亲的殷切期望,马士基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

  马士基清晰地记得,1940年6月10日,当他乘坐的船驶入纽约港、经过自由女神像时的复杂心情。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水深火热中,公司的未来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该怎么办?”马士基问自己。

  在1941年丹麦沦陷后,美国的海岸线警察登上了德国、意大利和丹麦在美国的商用船只,并且接管了所有轮船的控制权。这一事件令公司的情况急转直下,变得越来越糟。这意味着尽管马士基是公司轮船的所有权人,但从那一刻起,他必须投入一场血战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为防资产落入德军之手,马士基和父亲的银行账户全被冻结。马士基夫妇被迫白手起家,从头做起,他后来简洁地总结道:“我们被禁止做一切与航运有关的业务。尽管我们创建了‘穆勒贸易公司’,但并没有多少可以用于交易的商品,也缺少足够的客户。”

  到达纽约后的前4年里,他与在哥本哈根的父亲也很少能够联系上。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马士基偶然加入了一家俱乐部,以此为平台认识了更多的生意人,其中就包括丹麦驻美国大使亨瑞克·考夫曼。他帮助马士基拓宽了交际面,并让事业重上轨道,那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船只又重新回归他的名下,而且还获得了相应的使用费和折旧费用,这笔资金对于巩固公司和战后重建极其重要。

  直到1947年11月,34岁的马士基才回到哥本哈根。他完成了那个艰难的任务并且建立了信心。在国王新广场的公司总部,更加艰巨的任务正在等待着他。与此同时,他也得付出代价,那就是必须放弃在美国拥有的部分自由。从此以后,马士基将再一次在他父亲的指导和严格监督下工作。

  在《马士基传》一书中,作者托马斯·拉森和芬恩·莫滕森曾评价道:“如果要真正了解马士基本人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作为家族企业继承人的种种故事,就不得不深入地了解他在美国生活的那段日子。”

  事实上,马士基集团和美国之间的业务关系真正开始于马士基在纽约工作的7年期间。不仅马士基形容这一时期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章,而且这一时期也是他商业和政治网络的奠基石,成为他的公司取得国际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扩张家业

  马士基集团最大的一次赌博,是冒险将巨资投在丹麦地下的石油开采上。马士基最初反对涉入该领域,他害怕进展不顺利,也担心资金消失在无底的黑洞里,这将置航运业务于危险境地。这也是父子之间产生较大争议的惟一一次。

  1959年,一家德国石油公司表示有意向开采丹麦海域的石油。然而古尔夫石油(Gulf)和埃索石油(Esso)两家公司先后进行了大量的尝试,都无功而返,最终放弃了在该海域开采地下石油的打算。

  此时,时任丹麦首相H.C.汉森找到A.P.穆勒,希望由马士基公司亲自出马,将丹麦海域的石油开采权掌握在丹麦人手中。于是A.P.穆勒设法拉拢海湾石油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一同参与北海石油的开采,因为丹麦人自己并不具备开采石油的专业技能。

  但马士基却对此感到担心。他后来回忆道:“我对此并不表示赞同。那个时候,父亲大概已经83岁了,公司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和主要负责人,我担心石油开采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会带来风险。”

  最初,马士基找到了壳牌公司,询问是否愿意一起开采北海的石油。后来,他又转向埃索石油和BP石油公司,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复。最后,马士基求助于古尔夫石油公司。古尔夫石油公司的CEO起初并不同意,但是后来答应马士基:“好吧,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合作。”

  进军石油行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为此,A.P.穆勒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该部门后来为马士基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一结果让许多政界人士感到万分懊悔,他们认为在授予该公司石油开采权时,给予了过多的优惠条件,于是他们提出修改最初的开采合同。这一事件对马士基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刺激。他认为政治家们违反了承诺,内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不过,最典型并且至今对公司影响深远的谨慎举措,发生在马士基完全接手公司后的最初几年里。这位公司新老板遭遇到了石油危机的巨大挑战,带领公司转向更为节俭的集装箱业务。

  集装箱货物航运理念是由美国人马尔康.P.麦克林提出来的。在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了简单但革命性的想法,即把顾客的混合货物放在一个大的、相同规模的箱子里打包。箱子用卡车运输到最近的航运港口,然后由轮船把货物运到离接货者最近的港口。再由卡车把货物运输到接货者的家门口。集装箱的使用意味着更短、更便宜的港口储存,以及更加容易的装卸。

  要不要开展这项业务,老船主A.P.穆勒曾经犹豫了好一段时间。集装箱的使用始于1960年左右。但直到1973年,马士基才作出了集装箱运输的决定。并且发出了第一只集装箱运输船“斯温堡·马士基号”。

  起初集装箱的尺寸是8英尺,后来是10英尺。直到1970年才研制出20和40英尺集装箱标准。但在当时,马士基提出要使用36英尺的集装箱标准。他需要更大的、让人们大吃一惊的轮船来大胆地开辟航路。马士基曾说:“我们现在造的船太小了。”

  这个举动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亮蓝色船只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在马士基订购了船只后,他要求再建造210米长的船只,并且船身要有特殊加固,这样船只就能拉长,在加固部分能容纳更多货物。

  此外他决定订购9艘船,这样公司可在每周固定的离港时间从事集装箱操作。这意味着马士基能建立航运界新的标准——准点航行。相比更早进入集装箱航运的许多其他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是第一家声明准点航行的公司。如今,马士基航运是业界准班率最高、最具可靠性的公司。

  当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1965年接管公司时,公司经营着88艘船舶,在7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当他2012年4月离开人世时,A.P.穆勒-马士基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型企业集团,拥有超过1460艘船舶,办事处遍布142个国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航运公司。

  此外,A.P.穆勒集团由单一经营航运业,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和品种,成为综合大企业,旗下经营业务广泛,大至跨国事务,小至民生消费品。A.P.穆勒集团和马士基航运的赚钱能力也突飞猛进,资产已经由1965年从他父亲接手时的年值4.26亿克朗,升至目前的2770亿克朗。

  如今,穆勒家族迎来了第四代的掌门人。在父亲马士基的葬礼上,身为最小的女儿和集团未来CEO候选人、A.P.穆勒马士基集团的副总裁安娜·马士基·迈克-凯尼·邬格拉曾透露,父亲的临终遗言是告诫子女们:“想念我,就将我珍藏在你们的记忆中,但你们要打理好生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谨慎引领公司向前。”

0
标签: 马士基 伊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