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需求低迷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跌跌不休
11月25日,央行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80.15亿笔,金额902.21万亿,业务金额是第三季度全国GDP总量的59.80倍;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2.07亿笔,金额457.98万亿,同比分别增长26.33%和10.92%,尽管金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 14.95个百分点,但支付体系总体平稳运行,支付业务量持续增长。
11月25日,央行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80.15亿笔,金额902.21万亿,业务金额是第三季度全国GDP总量的59.80倍;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2.07亿笔,金额457.98万亿,同比分别增长26.33%和10.92%,尽管金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 14.95个百分点,但支付体系总体平稳运行,支付业务量持续增长。
然而,票据业务却出现下降现象。第三季度,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1.42亿笔,金额65.6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59%和7.66%。
票据业务整体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除了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同比增长2.77%外,其他类型票据业务均出现下降。
其中,银行汇票业务 76.02万笔,金额 3980.97亿,同比分别下降18.21%和23.55%;银行本票业务111.05万笔,金额9991.96亿,同比分别下降27.77%和 31.82%;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处理业务279.17万笔,金额1390.77亿,同比下降9.94%和8.73%。
“主要还是受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下半年整个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都不太顺利,表内信贷和表外的票据融资都不如预期;一方面是企业融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市场信贷风险加大。”一位股份制银行公司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188亿,同比少增加5173亿;从地域来看,前三季度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就有19个地区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出现负增长,其中广东、北京、浙江分别为-608亿、-438亿、-428亿,负增长均超过400亿。
仅第三季度,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分别为-4157亿、-1116亿、-1410亿;10月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继续减少2413亿,同比多减2068亿。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连续四个月负增长的情况,十分罕见。”上海一位长期从事票据中介业务的资深人士称,“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市场融资需求下降,企业投资扩产的动力下降;二是,在监管的限制下,同业业务收缩,而票据是同业、理财等表外融资渠道的重要工具,直接抑制了银行开票规模增长;三是票据贴现增加,明显导致银行承兑汇票从表外向表内转化,消化了未贴现票据的存量规模。”
根据央行披露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数据进一步统计,7月-10月,金融机构新增票据融资(已贴现)分别为1725.84亿、2366.77亿、857.53亿和1170.85亿;新增票据融资在新增各项贷款中占比分别为44.80%、33.69%、10%、21.35%,而截至10月末,票据融资余额在各项贷款余额占比仅为3.51%。
也就是说,201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总体信贷规模增长并不如市场预期,但票据贴现规模却增长迅速。
上述票据业务资深人士认为,与表内信贷中直接的企业贷款相比,票据贴现的风险要低得多,且占用开票行的同业授信额度,风险由开票银行承担。因此,在信贷风险上升的情况下,低风险的票据贴现成为银行表内信贷增长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