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宗商品贸易商和生产商“界限”变模糊

2014-10-21 17:47 2123

  【导读】  大宗商品贸易市场上的参与者,如今更倾向“灵活多变”的交易方式,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原先的“联姻关系”立马

  【导读】

  大宗商品贸易市场上的参与者,如今更倾向“灵活多变”的交易方式,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原先的“联姻关系”立马被改变。

  既然获得长期合约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独立的贸易公司热衷于买入硬资产、以确保供应也就不足为奇了。类似嘉能可这样的贸易巨头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

  大宗商品生产商和贸易商之前一直是泾渭分明,但如今他们之间的界限却越来越模糊了。

  咨询公司Oliver Wyman预计,由于透明的指标价格在热能煤交易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这部分大宗商品的贸易利润在过去五年缩水了五分之二。如果液化天然气(LNG)或者金属和矿业市场也发生这样的变化,那么贸易商的利润率可能分别自30%和5%下滑,逼近当前油市的水准0.5-1%。

  利润料将缩水,因此在大宗商品贸易市场生存的关键就是大规模交易。这有利于那些多元化的巨头、以及在特定大宗商品领域具有主导地位的利基型公司。不过,这些公司到底是生产商还是贸易商,已经越来越说不清了。

  嘉能可(Glencore Xstrata )

  作为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来自瑞士的嘉能可拥有遍布全球的销售渠道,不过,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嘉能可早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家贸易公司。

  盯住力拓

  最近,嘉能可试图出价1,600亿美元与矿业巨头力拓合并,希望可以藉此确保其销售部门可以有更多的货源。

  今年6月,嘉能可就合并一事与力拓接触,期望2015年与力拓合并,形成总市值为16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如果合并成功,嘉能可有望获得稳定、长期的矿产资源,这对于其贸易生意非常重要。

  嘉能可的业务结构中并未拥有铁矿石资源,其涉足的铁矿石业务也仅局限于贸易渠道。如果嘉能可成功收购力拓,其依靠现成渠道就将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综合矿业“巨无霸”。

  亲自操刀油田运营

  今年4月,嘉能可与石油生产商Caracal Energy Inc.达成协议,决定以13.5亿美元现金收购后者。

  Caracal是一家专注于非洲市场的公司,此协议充分体现了嘉能可欲拓展其石油业务的野心。Caracal的主要资产为中非国家乍得的油田,该公司之前曾接近与TransGlobeEnergy达成合并协议。嘉能可将接管Caracal对乍得油田的运营权,该油田位于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运营的大型油田附近。

  虽然嘉能可如今可持有许多不同类别西非油田的权益,但这将是它亲自管理控制的第一个已进入生产阶段的油田,对于该公司而言具有一定历史性意义。

  尝试加拿大铁矿

  2013年,嘉能可瞄上了力拓准备出售的加拿大铁矿石业务,即铁矿石生产商Iron Ore Company of Canada 58.7%的股权。据蒙特利尔银行分析师估算,该核心业务的价值在40亿美元左右。

  不过,力拓随后表示,没有必要出售其加拿大铁矿石公司股份,上述事宜没有后续进展。

  变身矿业巨头

  2012年,嘉能可与矿业大亨斯特拉塔合并案最终经双方股东表决通过,合并后的嘉能可-斯特拉塔国际公司,一举成为全球第四大矿业企业、第一大锌制造商、第三大铜制造商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商,当时总价值约500亿英镑,销售额达2000亿瑞郎,人员规模约13万。

  这场合并案,使嘉能可成为与必和必拓、力拓、巴西河谷等矿业巨头比肩的矿业大亨,几家矿业巨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不过嘉能可追求矿山原料的欲望不会就此止步。

  加大投资锌业生产

  2012年9月,嘉能可发布公告称,其与Verny Capital达成一项新协议,同意以不超过13.95亿美元的价格,从后者手中购买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综合锌生产商Kazzinc的18.91%的股权,将持股比例从原先的50.7%上升到69.61%。

  这是嘉能可在上游资源市场的又一次行动。

  布局粮食油籽生产

  2012年3月,嘉能可宣布,已正式同意收购加拿大最大的粮食加工商Viterra Inc,此项交易是该公司加强其在全球粮食及油籽市场的领先地位的计划之一部分。

  托克(Trafigura)

  托克尽管坐拥的资产相对很少,但也非常注重投资基础设施,给贸易业务提供助力。

  进入中国铜生产业

  今年2月,托克宣布收购中国金川集团位于广西防城港市的铜熔炼厂30%的股份。

  金川集团是一家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和化工联合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和中国第三大铜生产企业。位于防城港市的这处40万吨铜冶炼项目于去年10月投入一期运营,整体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项目整体建成后可达到年产60万吨阴极铜,年产11万吨含镍量的镍产品,还具备铜、镍和化工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投资港口、物流设施

  2011年10月,托克集团与上海临港保税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在洋山保税港区新建现代有色金属仓储物流设施,并计划成立安伯莱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这是托克继2011年8月,在洋山保税港区成立永泓仓储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后成立的第二家下属公司。

  该有色金属保税仓储物流设施预计年收发货量60万吨以上,托克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上海的贸易业务。

  维多(Vitol)

  抢跑澳大利亚的炼油进口市场

  2014年2月21日,全球最大的独立石油贸易商维多(Vito)公司斥资29亿澳元(约合26亿美元)收购了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的炼油和加油站资产,这是该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有人预测,不久的将来,澳大利亚必将取代印度尼西亚,成为高速发展的亚太地区的最大炼油产品进口国,而澳大利亚的最大独立燃油零售商维多公司,必然不会只满足通过大批量出售和收购商品来获得一定利润,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才能使其通过投资生产、物流、交易和加工等领域谋取更多利润。维多必将斥巨资加速构建自己的商品帝国。

  收购炼油厂

  2012年,维多石油集团收购Petroplus旗下的炼油厂,开始向垂直一体化商业模型转变。其中一家是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加工量达10.75万桶/天的炼油厂,另一家是位于德国南部因戈尔施塔特的11万桶/天的炼油厂。

  贡渥(Gunvor)

  买入基础设施

  为了巩固能源贸易根基,贡渥收购了一些实物基础设施,包括俄罗斯波罗的海地区的UST-LUGA港口,以及黑海的新罗西斯克港口。

  收购炼油厂和煤矿

  2012年,贡渥先后收购了比利时独立炼油厂(IBR)和德国戈尔施塔特炼油厂(Ingolstadt),两座炼厂目前均具有高度的安全标准。

  此外,贡渥通过美国子公司Pinesdale间接拥有蒙大拿州Signal Peak煤矿33%的股份,目前这些股份价值4亿美元。

  生产商扩展贸易业务

  传统业务重点在开采和生产的那些生产型企业,如今也在逐渐寻求以更高效的方式销售他们的产品。道达尔、壳牌等石油公司拥有强大的交易部门,必和必拓和英美资源集团等业者,也在矿业探索着类似的机会。

  随着生产商成为更加积极的贸易商,大宗商品贸易市场可能会大幅增长,但贸易量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竞争加剧,贸易利润缩水。

  如果说以往买卖双方习惯于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长期合约,那么如今市场参与者则更倾向“灵活多变”的交易方式,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这种“联姻关系”就会被立马改变。

  既然贸易商获得长期合约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独立的贸易公司热衷于买入硬资产以确保供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类似嘉能可这样的贸易巨头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

1
标签: 商品 市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