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费率市场化对票据业务影响重大
2014-09-20 21:00894
2014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于8月1日的实施,随即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费率迈入“市场化定价”时代。而这一变化在票据业内人士看来,它对票据业务有着重大的影响。
承兑费率市场化对票据业务影响重大
2014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于8月1日的实施,随即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费率迈入“市场化定价”时代。而这一变化在票据业内人士看来,它对票据业务有着重大的影响。
市场化定价
目前,部分大型银行对承兑汇票手续费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业内人士称,银票承兑业务不良率在0.42%~0.15%之间,而现行0.05%的承兑手续费收益完全无法覆盖正常风险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只能加收承兑保证金。目前保证金比例一般为承兑金额的30%~50%。另外票据专家赵慈拉还表示,“但是保证金风险抵补方式无法体现针对出票人的个体违约率进行风险定价,巨额的存款保证金也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构成虚假因素,形成‘货币空转’现象”,银行承兑作为一项信用产品,虽无需占用资金,但却承担了票据业务链中的所有信用风险,故其风险收益应通过提供信用的价格———承兑费率来体现。
承兑费率实行市场定价机制后,承兑银行将依照其经济资本和出票人的资信度进行个性化费率定价。这也就将充分体现企业的信用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定价机制的改变,对票据业务影响深远。
票据专家赵慈拉认为,承兑费率市场化其实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如果完全市场化的话,理论上承兑费率加上贴现利率应该等于或者接近于存贷利差加上资金利率。
此外,此前票据规模里面有大量融资性票据,以过低承兑费率进行套利融资为目的。“两者费率一样的话,就能减少这种需求。”赵慈拉表示,监管部门对票据业务的监管重点也将从“融资性票据”转为对承兑不良率、拨备计提覆盖率及承兑溢价能否覆盖损失等方面。
不过,赵慈拉提醒,承兑费率市场化定价后,要防止一些银行利用低价市场倾销恶意竞争,“所以监管要关注总体的风险溢价是否覆盖风险损失”。
实行市场定价后,将会与其他信用工具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最终形成市场均衡利率,以取得货币资金为目的的票据融资将等同于贷款成本。除了长期以来存在以过低承兑费率进行套利融资为目的的“融资性票据”需求将会自然衰减之外。在贸易项下,持票人可借助银行承兑汇票的背书转让,完成货币资金支付而无需贴现,仍可节省贴现环节的融资成本。另外,商业银行通过承兑费率市场定价,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并通过风险溢价收益直接转化为经营利润,将不会也不应该再强求出票人缴存承兑保证金,困扰监管部门的“货币空转”现象将会趋向消亡。
实际上承兑费率市场化后,除了以上所述的影响之外还将同步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构建了信用环境,记载商业汇票债务人的所有出票与兑付的历史详情,签发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行为越多,并都按期兑付,将可有效提升自身信用度,获得向银行申请承兑时的低费率。《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初始时即实行承兑费率市场定价原则,但因客观存在纸质银行承兑汇票0.05%承兑手续费的影子价格,使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费率市场化最终难以推行,而承兑费率市场化将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
同时也将社会信用机构的制度创新——出现商业票据承兑专营机构承兑费率市场定价机制形成后,为商业保理、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了信用中介的盈利模式,通过制度创新,开展商业承兑专营业务,借助品牌优势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承兑汇票信用增级的承兑服务,并实现风险溢价收益,也可为国内票据市场增添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转自:同城票据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