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财资管理:揭秘企业亏损玄机

2014-09-13 20:21 964

 “如果你恨他,就咒他亏损吧,因为亏损是地狱;如果你爱他,就由他亏损吧,有时亏损是天堂。”使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亏损问题似乎有些许

 “如果你恨他,就咒他亏损吧,因为亏损是地狱;如果你爱他,就由他亏损吧,有时亏损是天堂。”使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亏损问题似乎有些许调侃,但企业亏损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沉重亏损和轻松亏损两种心态与行为。透过司空见惯但又繁纷复杂的亏损迷雾,我们可以发现有的亏损危机四伏,“压力山大”,有的亏损玄机横生,奥妙无穷。只有站在超脱的角度,从多视距看破亏损的真相,切实把握亏损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亏损、控制亏损、救治亏损。

  亏损危机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有一句名言,“利润是企业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经营无利可获是其职业生涯中最痛心的经历,如果任期内持续亏损,他有可能就被归结为经营的“失败者”。如果让我们撇开“价值”或“战略”等华丽的外衣,那么亏损就是期间内所得和所费的“负差”,就是赤裸裸的利益损失。

  这里的所费,就是经营期内的成本和费用,经确认确实超出营业收入的所费就是亏损。因此亏损问题首先是成本管理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分析的个别成本超过社会成本的部分,不被社会承认的情况完全吻合于今天大企业、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未来企业竞争一是技术进步的竞争,二是节约资源的竞争,但落脚点一定是在后者,人类的光明未来寄希望于能以最少资源耗费获取最多社会福利的企业家群体,任何忽视成本管理的企业都不会走得很远。

  亏损问题其次是收入问题。在同样的成本标准下,收入是成本的函数。量、本、利分析和盈亏平衡点计算是较初级的财务分析工具,但即使如此,仍有不少企业高管对其企业的平衡点销量浑然不知。更可悲的是那些为强攻市场占有率而蚀本销售恶性竞争的企业,增量不仅没有带来利润,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存量,呈现出销售增长伴随利润下降的反向剪刀差,前移了盈亏平衡点,使“去库存化”变为一种亏损常态。有效销售收入不足和无效销售收入增长都会成为亏损的重大变量。当前火力发电行业的状况就是如此,以前年度是有电量无利润,现在煤价、利息双双下降,但电量却丧失增长空间,有的电厂甚至连盈亏平衡点的电量都无法达到,产能被闲置浪费。若是一个行业的主要企业陷于持续亏损,说明这个行业必然存在着惊人的产能浪费。美国着名的财经专家大卫·莫里森指出,造成全行业无利可图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由于行业内同质化的商业设计严重富余,每个公司用同样的方式参与规模竞争,结果导致本行业供应能力过剩,经营环境持续恶化。

  亏损不仅意味着投资人的资产出现了负收益,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对所有者权益的侵蚀,对企业资本根基的削弱,给债权人带来巨大的风险。在资产负债表中,左侧为总资产,右侧为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每增加一块亏损,就会直接减少出资人一块权益,毁损企业价值,直至资不抵债。在企业经营中,企业的净资产是与债权人风险对价的极为重要的筹码,由于亏损持续而导致净资产连年减少的企业,债权人一定会加强对该亏损企业的风险关注度,减少直至停止对其的信贷支持。当企业赔光了资本金,全部资产小于全部负债时,债务重组就会发生,企业死亡的丧钟便敲响了。

  从资源效率的角度看,企业亏损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错配,资源的低效甚至是负效产生的巨额亏损,是社会财富的净损失,亏损企业的数量增加,亏损额不断加大,将会影响一国的国力,降低其经济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过去所经历的金融危机和现在面临的欧债危机,说到底都是亏损惹的祸。

  亏损玄机

  亏损的结果大致相同,亏损的动机和原因却各不一样,在中国,企业亏损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

  一是价值扭曲的“政策性亏损”。我国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产品进行价格管制和价格干预。水价、热价、电价、景区门票、公交价格是管制型价格,对成品油、煤炭、食用油和房价是干预型价格。由于价格缺少市场弹性,当成本上涨时,上述受到价格管制和干预的行业与企业,无法实现顺价销售的商业模式,就往往会陷于“政策性亏损”或“调控性亏损”。有的行业,如自来水、公交、热力等,政府给予财政补贴,额定亏空由政府埋单;有的行业却要自行消化,如消化不良,就会累积形成制度性亏损。发电行业、炼油行业的亏损则主要是因价值扭曲的限价造成的。这个被限定的价格,既不能正确表达价值,也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需信号。补贴和限价持续的结果是政府负担越来越重,企业亏损越来越大,经营能力越来越差。

  二是外资企业的技术性亏损。许多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其经营和效益都很正常,但却使用技术手段瞒盈报亏,目的就是为了避税。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与母公司直接或变相进行关联交易,高价进口母公司的原材料、备品备件和技术服务,低价销售给母公司产成品,通过贵买贱卖的国际贸易实现了利润的海外转移,轻易地避开了向中国政府缴纳所得税。这些明亏暗赚的外资企业,还可以反过来批评中国的投资环境如何欠佳。

  三是合并报表掩盖下的真实亏损,记得财经微博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财务总监在提交的财务报告里谈到,集团系统营利能力极不平衡,亏损面接近47%,盈亏企业相抵,基本持平。总经理对此做了如下修改:经过集团上下的不懈努力,系统的盈利面已达到53%,集团总体实现了盈利。这就是合并报表对亏损或盈利的表达技巧。在企业集团中,旗下子公司的管理能力和重要生产要素的差异,会导致财务结果的不同。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会把这个正负差犁平,总表上会形成盈利指标。这个利润是加权出来的,具有很高的欺骗性——集团系统严重亏损企业的亏损现象被遮掩下来了,特别容易淡化对亏损子企业的治理力度。

  四是“内部人控制”和“控制内部人”所形成的虚假盈利和虚假亏损。经营环境恶化,上市公司业绩压力大,很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下的财务收入虚构问题,编制虚假盈利信息;非上市公司为规避税收,在出资人的压力和授意下,经营团队会虚构成本费用,挤兑税基,形成“控制内部人”所产生的虚假亏损。

  五是房地产企业也很容易把盈利和亏损的年度节奏进行人为安排。如果报告期内利润高,就会把结算项目后移,把后续项目的成本前移,根据实际需要释放利润或造成亏损。

  亏损袭来

  随着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持续减速,中国实体经济的困难加剧,亏损持续增加,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实体经济会陷入十分艰难的境地。一是上市公司盈利持续下滑的现象仍在持续。截至9月17日,目前A股上市公司共有954家发布了2012年三季报业绩预告,有462家公司报忧,占比接近五成。其中有140家预计将出现亏损。化工、钢铁和机械设备业成为亏损重灾区。化工行业25家上市公司预计亏损,机械行业17家预亏,钢铁行业有8家预计三季报亏损,而且亏损程度较为严重。值得指出的是海运公司出现了年度的“亏损王”,中远集团亏损额高达48亿元。可以预见,2012年底和2013年,“救治亏损”有可能成为年度主题。

  亏损,英文loss,百度百科对其解释为,损害或缺损、容貌或身体受损伤、收入不够支出或者亏折。在这春华秋实的金秋十月谈论这些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当强大的亏损浪潮袭来的时候,有责任的企业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只有拨云见日,厘清了亏损的玄机,开对了亏损的药方,才能有效应对亏损危机,救治企业亏损。也许,蛇年是许多企业的严冬,我们要为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做好心理和物资准备,强身健体,迎来真正的秋实。对于热衷于数字游戏而故弄亏损玄机的企业,也应当组合拳出击,使其主动地尽早离开那虚幻的天堂,努力还原财务真实,客观真实地表达企业当期价值。   (作者为京能集团CFO)

来源:首席财务官

0
标签: 亏损 玄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