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结算进入“快车道”

2014-08-04 17:42 688

  人民币海外跨境结算步入“快车道”。  7月初,中韩两国央行签署协议,指定交通银行为韩国首尔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仅仅一个月

  人民币海外跨境结算步入“快车道”。

  7月初,中韩两国央行签署协议,指定交通银行为韩国首尔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仅仅一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就已授权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国建设银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在此一年前,2013年2月8日,央行还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为当地人民币清算银行,这是央行首次在国外选定人民币清算行。

  近期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不久前,法国央行行长诺亚曾公开表示,法国企业或将用欧元和人民币直接与中国做生意,停止使用美元。法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考虑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由于害怕美欧对俄罗斯制裁甚至将他们逐出美元市场,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企业转用人民币或其他亚洲货币对外签署商业协议。从人民币的结算量来看,目前巴黎在全球位居第四,排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伦敦之后。

  趋势

  2009年4月8日,经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年7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在上海成功完成首笔交易。

  数据显示,最初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时,当年实现结算金额仅36亿元。据央行今年6月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年中国的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6万亿元。

  5年间,虽然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所占的比重不高,但人民币国际化已迈出重要一步。“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对华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少汇率的风险。”中银国际控股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告诉《环球企业家》。

  中资企业在货物出口交易与结算方面均以人民币计价,既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又可以减少国际贸易成本。但在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贸易结算通常都是使用美元或其他国际通用货币进行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路径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马克与日元基本相似,1973年由于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马克和日元才有机会成为国际货币。

  1944年7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各方签定“布雷顿森林协议”。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变成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

  目前,对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最强烈的国家是法国与俄罗斯,俄罗斯表现尤为突出。乌克兰危机导致美国开始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此举对于俄罗斯影响较大。“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但实际贸易份额依然不大,目前俄罗斯70%至80%的对外贸易是与欧美国家之间产生的。”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庆明告诉《环球企业家》。

  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热情度并不高,原因在于人民币缺乏回流渠道、投资渠道,以及境内、境外不同利率和汇率的问题。据渣打银行2012年底推出的人民币环球指数显示,香港拥有的人民币存量截至今年3月底已接近9500亿,占本地银行存款总额的13%,香港是人民币最大的结算中心。

  2014年6月,央行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支持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在曹远征看来,人民币想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化货币必须做到三点。首先想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是可兑换货币,但人民币不是完全可兑换货币;其次,需要能持续形成国际收支预差,此货币才能被国际上广泛使用;第三,人民币如想成为国际货币,央行的货币政策就需要改革,使之国际化。

  国际化的货币政策,必须建立在健全的金融市场上,但目前中国的金融和资金市场都不完善。“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只能走特殊路线,那就是清算银行加离岸市场的模式。”曹远征说。而真正的国际化货币是不存在离岸市场的,也不需要清算行。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有赖于人民币的全面可兑换。赵庆明对此表示赞同,“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还需有投资功能。投资功能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亮点不够。”

  “从境外市场来看,投资机构对人民币的需求旺盛。跨国企业和国外居民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环球企业家》。

  目前,中国的跨境结算业务,主要在中资金融机构的国外子公司之间进行。在曹远征看来,中资银行在境外开展结算业务,是国内资本项目不开放带来的结果。如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自由流动,离岸市场和清算业务就会逐渐消失。

  挑战

  任何货币的国际化,背后是其国家自身实力强大的体现。“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取决于币种国家的综合国力,这要求该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赵庆明说。

  早在二战前,英镑是全世界头号国际货币,彼时的英国是世界强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头号国际货币。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流到了美国。而做为欧盟的主体货币,欧元的地位仅次于美元。

  赵庆明认为,强国并非因为国家规模大便强,规模只是一个支撑体,关键在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当年日本的电视机、汽车及电子产品几乎覆盖全球市场,日元便在国际经贸、国际投资中处于强势地位”。

  目前,人民币在全球的流通主要依靠出口贸易。由于我国对金融市场监管严格,部分外资通过境外人民币市场投资获取升值收益。但人民币需要双向浮动和较为稳定的汇率走势,人民币在境外的单方面储备对此而言毫无意义,因此人民币只有在世界贸易、全球投资和国际储备三大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主导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大于可能获得的好处。资本项目开放意味着什么?人民币逆差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曹远征说。

  虽然人民币已加快跨境结算的进程,但人民币还不是世界通用货币,并且不是国际投资型货币。“想成为国际化货币,取决于中国何时能成为超级大国,这需要很漫长的过程。”赵庆明说。

  二战后的1940年至1945年,英国的综合实力已被美国超越,但英国对此并不甘心,英镑依然霸占着强有力的市场主导地位。“作为后来者,想跻身国际货币行列,他国一定不会轻易的将自身的货币地位拱手相让。”赵庆明表示,人民币还远未到这个时期,现在谈威胁美元全球霸权地位还为时尚早。

  郭田勇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最大的挑战不在国外市场,而是国内自身的改革。人民币还存在管制,这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来解决。在保证自身经济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将金融市场完善。

  “未来强大后的人民币也不可能取代美元的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单一货币体系是有问题的。单一货币会带来系统性风险,所以才会出现全球货币多元化的趋势,这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会。”曹远征说。

  曹远征对于美元单一霸权的看法同样得到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验证。早在2008年,罗杰斯就曾说过,在过去的200年,美国的民选政治家让美国背负了10万亿美元的国债。美国大量印刷美元,滥发钞票导致美元不断贬值,全球通货膨胀,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独霸天下,这是不合理的。

  在曹远征看来,人民币未来的发展不可能一币独大,而应属于多元货币系统中一元。“未来人民币规模有多大,这取决于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国际贸易份额、央行政策等诸多环节的完善。”

0
标签: 跨境 快车道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