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2013年中国外贸效益竞争力30强城市:深圳、上海、三亚列前三

2014-07-25 17:07 1327

  随着国内综合成本的持续上升,加之环境承载压力凸显,传统“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贸发展模式在带来外贸规模增长的同时,并未带来

  随着国内综合成本的持续上升,加之环境承载压力凸显,传统“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贸发展模式在带来外贸规模增长的同时,并未带来同等幅度的效益增长,特别是在当前整体外贸规模达到前所未有高度后,继续向上寻求突破难度较大,向外贸要效益、促进外贸可持续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2013年效益竞争力榜单更新率仍高达53.3%,多达16座城市新晋入围前30强榜单。中西部依靠单项指标异军突起,但综合实力不济导致这些城市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在榜单上站稳脚跟,如2012年湖南株洲依靠“加工贸易增值率”指标的优势勇夺效益榜单榜眼,但2013年该指标成绩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其在效益榜单中跌出百名之外。而一些外贸传统大市依靠均衡的实力持续占据榜单有利位置,2013年连续2年上榜的14座城市中,东南沿海地区占8座,其中深圳、上海、苏州、广州、宁波来自全国外贸十强城市,十强之外的杭州、佛山、金华外贸规模排位也均较为靠前;中、西部地区仅各2座城市连续2年入围。

  “效益竞争力”指标怎么看

  一般贸易出口产品高度化指数:一般贸易出口利用外部市场消费拉动内部经济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产业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其高度化指数用于衡量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已经时不我待,先前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不断弱化,而彰显本地技术实力的一般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2008年至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年均增长7.7%,分别快于同期外贸出口年均增速、加工贸易出口年均增速,一般贸易出口占同期外贸出口的比重也随之水涨船高,2013年达49.2%。同时,一般贸易项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比重持续提升,这带动了我国一般贸易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全面优化,2013年一般贸易出口产品高度化指标分值为69.1,分别比2012年和2008年提升0.2和1。一般贸易出口的红火,带旺了外贸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其提升幅度远高于东南沿海地区。但也应该看到,中西部地区产业相对单一,依靠某一项目获取的竞争优势往往较为脆弱,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均会造成优势难以持续。

  加工贸易增值率: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增值空间狭窄、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使得加工贸易模式广为诟病,为改变这种局面,近几年来国家通过梯度转移和鼓励加贸企业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增加原辅材料的国内采购等多种方式,持续改善了加工贸易的增值状况。

  中西部城市百舸争流,东南沿海地区零城市入围。与以往相比,2013年加工贸易增值率前30位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共有15座城市连续2年入围,榜单更新率创下近年新低。从区域分布看,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中西部地区受益最深,2013年多达22座城市入围,占据73.3%的份额。而东南沿海地区虽然加工贸易绝对额占优,进出口比重超过7成,但增值率相对较低,2012年尚有2座城市入围,2013年悉数出局,陷入零城市入围的尴尬。

  净出口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率:净出口作为构成GDP的“三驾马车”之一,是衡量外贸发展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

  东南沿海地区入围数量再度居首。2013年我国外贸从低谷复苏,尤其外贸依存度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增长小幅提速,净出口对当地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举在该指标前30中拿下16个席位,再次改写了先锋阵营的格局,8成的更新率更是演绎了一出变脸大戏。东南沿海地区中,以珠三角9市入围最为吸引眼球。而中西部地区城市由于外贸规模较小,结构较为单一,易受某一产业景气度影响,在榜单的排名起伏较大,2013年中西部地区12座城市入围,较2012年减少4座。

  出口收益率:由内资企业创造并掌控的出口收益能力更能体现“国民概念”,是衡量我国技术改造、自主研发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东南沿海地区绝对优势无可动摇。2013年出口收益率30强多达28座城市连续2年入围,其中东南沿海地区一家独大,席卷21个席位,占据榜单7成份额。2013年本指标30强保留了与外贸出口规模高度相关的传统,多达27座城市同时入围2013年外贸规模30强,其余3座城市出口规模排位也较为靠前。而中西部出口收益累积成规模优势仍需时日。

  净贸易条件指数: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用于说明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关系,是从价格方面衡量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近半城市贸易条件改善,东南沿海地区实现零的突破。2013年净贸易条件指数排名前30的城市中,仅4座是连续2年入围的熟悉面孔,更新率高达86.7%。东南沿海地区打破过去2年零城市入围的惨淡局面,中西部地区榜单垄断地位仍无可撼动,22座城市入围记录尚无其他地区能望其项背。对比前后两年,在参与评比的291座城市中,136座贸易条件呈现改善状态,比例为46.7%,其中中部地区贸易条件改善的城市最多,81座参与考核的城市中共38座贸易条件改善。随着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各项措施的深入实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注重通过转型升级,产业链向产品研发、渠道营销和品牌经营等环节延伸,出口产品议价能力有所提升;而2013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跌至近3年来的谷底,进口价格水平随之走低,“出涨进跌”使贸易条件改善在情理之中。

0
标签: 外贸 大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