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资银行开始收紧高风险企业贷款 为什么中国急需存款保险机制
面对中国经济降温,以及当局不会每次贷款违约都会干预的迹象,中国银行业者对于放款对象变得精明务实和挑剔。中国经济在几十年快速增长后降温,随着债务违约个案的陆续发生,市场市场开始担忧会带来一波违约潮。
中资银行开始收紧高风险企业贷款
随着中国经济降温和国内违约风险不断提升,中资银行开始对高风险和高负债的企业收紧信贷。就连以往备受银行讨好的国有企业,现在也必须接受提高利率、降低放款额度及银行严密检查的现实。
路透社在联系了80多家债务比率偏高或产能过剩的企业,并与其中15家企业讨论融资情况之后,得出结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直缺乏的银行业加强放款差别待遇,已经成为现实。
面对中国经济降温,以及当局不会每次贷款违约都会干预的迹象,中国银行业者对于放款对象变得精明务实和挑剔。据路透:
对于家电厂商德豪润达而言,信贷减少已成为新现实。公司证券部门主管Zhang表示,银行将今年借款上限降低5亿元人民币,降至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
“去年银行的利率有优惠。今年可就没有优惠了,”Zhang表示。“感觉银行收得很紧,银行没有放款。”
宁波银行发言人称:“我们在放贷方面趋于谨慎。”他还表示,该银行已经与问题行业或负债累累的借款方加强了沟通。
“我们正常情况下会每季度或每半年评估公司风险,可是现在对于比较敏感的公司,我们会加强关注和联系,看他们有什么需要。”
另一位中国地方银行经理表示,该银行正在对鄂尔多斯、温州等高风险城市的贷款进行整顿。
随着市场大环境转变,银行已经绷紧了风险意识。
开年经济疲软违约个案频发
今年中国经济开年不利, 1-2月经济数据均滑落至多年来低点,意外疲软的数据令市场的担忧情绪越来越浓厚。
2014年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6%,不仅大幅低于预期,还创4年多来的新低。被纳入克强指数的经济指标——发电量也创2013年5月以来新低。
在固定投资方面,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17.9%,低于预期的19.4%,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11.8%,也不如预期的13.5%。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让我们以诚携手共进,缔造中国金融未来。
2月中国出口同比下跌18.1%,录得史上第二高的贸易逆差。1-2月出口同比下降1.6%。
中国经济在几十年快速增长后降温,随着债务违约个案的陆续发生,市场市场开始担忧会带来一波违约潮。
三月初上海“超日债”无法按期全额支付第二期利息,标志着中国债市的刚性兑付就此终结。
上周一,浙江兴润置业无法偿还债务而致破产。兴润因经营不善和高利贷拖累导致资金链断裂,留下超过35亿元的巨额债务,其中银行欠贷达24亿元,涉及十多家银行。
债务迅速膨胀风险是否可控?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国内的债务增长极为迅猛。据摩根士丹利,中国私人部门贷款占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115%暴增至193%。五年内增长了80%,而美国从2000至2005年期间仅增长了26%。近年来,只有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增速超过了中国。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投资信贷和旁氏信贷主宰的阶段。当下的中国,大批债务即将到期,借款人资金吃紧,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收紧,市场利率开始攀升,借贷成本升高,信贷日趋枯竭。所有这些都暗示,中国的“明斯基时刻”已经越来越近。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本周表示,内地地方债务问题及风险不大,属局部、小型及可控危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暂时对内地经济未有太大影响,主要是由于内地居民的储蓄率高,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也较低,有足够空间解决地方债务。
英国《金融时报》也撰文指出,与其说中国迎来“雷曼时刻”,不如说中国面临一条困难重重的去杠杆化之路。目前,去杠杆化的进程正处于中国政府的掌握之中,有理由对前景保持谨慎乐观。
为什么中国急需存款保险机制
最近与中国银行业相关的两事件应该值得重视。
第一件是,以互联网企业为靠山迅速崛起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们引起的银行存款外流问题,已经招来了银行业巨头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特殊照顾。在任何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收益率相差十倍以上的产品之间的较量几乎是没有悬念的,而活期存款却又是中国银行业巨头“钱赚得太容易”的基础。
短时间里,银行业的确可以使用各种“阴招”限制存款流向货币市场基金,但这并非长远之策,也不符合“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长远来说,中国金融市场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打造货币市场基金和活期存款之间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市场的力量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让储户得到合理的回报。
第二件是由“倒闭谣言”引起的江苏射阳农商行的挤兑,射阳农商行是否真的存在破产危机已经不是这件事的关键,关键是储户涌向了银行,大概与其它国家不一样,储户涌向银行的集体心理并非为了“抢钱”,而只是希望政府,特别是更高级的政府出来对他们的存款作出担保的承诺。最终,人民银行的确出面调停事件了,虽然从权责上来说,央行大概没有担保银行存款的责任和权力,但这次央行又不得不为了“维稳”牺牲了市场纪律。
这两事件已经活生生地反映了中央希望推进金融市场市场化改革中的无奈,希望稳定地推进改革中却不得不因维持稳定而倒退。如何破局,德银认为,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是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是教育或改变中国储户过程的最重要一步。存款保险制度只会保护银行存款,也就是不会包括信托投资,理财产品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债,这将是首次告知储户,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涉及的相对风险并不一样。可以预期,部分没有保险保护的“存款”将回流到有保险保护的存款中(比如说,在“余额宝”们的资金可能重新流回银行存款)。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很可能会马上跟上,预期将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但通过厘清什么是有保险的,什么是没有保险的,存款保险制度将有助于限制存款利率相对于其他零售投资产品利率的上涨幅度(也就是通过增加安全性增加存款相对于“余额宝”们的吸引力)。存款保险制度是教育储户什么叫风险过程的下一步。
有趣的是,虽然存款保险制度被普遍认为已经增加了美国的道德风险(美国银行业用廉价的存款去搞高风险投资,而收益银行自占,风险归纳税人),特别是相对于以前没有保险的时候,但中国的情况很可能刚好相反。在中国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应该能通过移除被广泛认为隐含存在的政府担保,来增强市场秩序。比如说,经济学家Gropp和Vesala在2001年发现的结论表明,在欧洲建立明确的存款保险体系以后,大幅降低了银行的高风险行为,因为该体系实际上意味着政府对银行业提供的安全网范围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