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建议成立产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3月4日凌晨消息,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长兼CEO郭为将在今年两会上递交提案,他建议成立产业银行,以解决IT行业中小的融资难题。
图为神州数码董事会主席兼CEO郭为(新浪科技 牛立雄摄)
郭为在提案中写道,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事实,IT公司的主要资产是人、知识产权,固定资产很少,所以更难获得银行的贷款。
作为神州数码的掌门人,郭为建议解决IT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提案的原因是,神州数码的经销商网络有数万家,他们均属于中小企业;且经过几年的实践,神州数码已经找到了一条监控经销商经营风险,进而降低银行坏账风险的方法。
郭为建议,以产业与金融结合为出发点,建立基于行业的、由政府支持的商业化运营法人主体,创建产业银行,打通社会资金流通渠道;实现核心企业与金融体系的战略性合作,是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另一个思路。
郭为强调,无论搭建产业银行平台,还是采用银企战略合作方式,都必须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达成共识。只有确立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搭建一个新型的商业运行模式,找到一个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在金融监管体制取得突破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三方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才能真正破解IT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立雄)
以下为郭为提案全文:
提案:关于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提案
------郭为
提案的起因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成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占全国总额的53%,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的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实现了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发展地位,该产业每年创造着近一成的GDP,并连续保持着20%的高增长。现如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融入到国内各产业企业的生产、研发、运营和管理活动中,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点的IT产业已成为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对全面提升国家信息产业寄予厚望,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高屋建瓴地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完善产业体系、立足自主创新、以应用带发展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IT产业的发展依赖于IT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正是IT产业的特质,需要大量IT中小企业承担起IT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职责,因此要振兴国家信息产业,就必须充分依靠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借助广大中小企业的力量,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有效推力。
提案针对——IT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债权融资主要是依靠金融机构的贷款来完成。截至08年三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余额17980亿元,落实到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的中小企业,却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4.7%。今年年初,在宏观政策带动下,银行系统向社会投入了1.62万亿元的天量信贷增额,然而从社会融资实际情况看,投向中小企业的比例很低。
IT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形势更加严峻。IT产业内的绝大部分企业都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并不具备早期国有资本高投入的基础。中国IT企业还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很多企业虽然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资产规模小、融资能力弱,生存压力极大。自身发展的资本压力和外部环境,使IT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难。而其中最为急迫的莫过于他们的融资难题。“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IT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
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平台,应当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IT中小企业目前的股权融资渠道,主要寄希望于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蓬勃发展。这也是国际上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迫于目前资本市场退出渠道的不顺畅、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发展壮大,国内风投产业一直发展缓慢。
在国家整体部署下,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信贷资源正向中小企业倾斜。就“中小企业融资”课题,各银行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和探索:比如在商业银行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筹划试点运作科技支行、推出银行打包贷款产品,各地还纷纷建立了贷款担保机构。除此之外,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希望以市场化机制催生和盘活民间资本借贷力量。
种种实践虽然让我们看到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破解曙光,但从金融机构自身角度设计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产品以及改革措施,并没有为金融机构改善这一局面的找到自发驱动力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原因在于:
1、金融机构目前没有建立针对IT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机制
目前金融机构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是针对于大中型企业特点而设计的,这些企业无论从资产状况看,还是从信用记录看都是非常优质的。而用这套风险评估机制来考量IT中小企业,结论就是这些公司治理水平低、企业信用差、财务记录不完备,没有可比较分析的数据。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几乎为零。在资产评估方面,多数IT中小企业实物资产少且流动性差、抵押品有限,无形资产和高科技技术作为IT中小企业的重要资产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有效确认。
2、金融机构无力承担为IT中小企业融资所必需支付的高昂成本
IT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估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因此,银行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基础上,不得不对IT中小企业贷款作出慎重的考虑。
3、IT中小企业融资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无法符合金融机构盈利性要求。
商业银行追求盈利最大化。但其针对IT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管理模式不清晰,筛选和管理客户成本巨大,是目前银行盈利模式所不能支撑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在现有的商业银行运营机制下,所有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和融资产品,都存在风险识别不清,优质客户寻找成本居高,日常监管难以到位,后期风险承担不确定的尴尬局面。商业化银行,必然就存在商业利益的衡量和要求,必然会在收益与成本和风险的平衡问题作出理性的取舍。
提案的调研与分析
神州数码通过对IT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年探索,已经寻找到平衡收益、成本、风险的商业运营模式。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发挥核心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协作效应,才能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矛盾。
1、神州数码已经建立了很好的针对IT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
神州数码多年实践总结,创立了基于产业布局的风险管理体系,依托于神州数码绩效管理体系和数字神经网络,通过宏观目标控制、过程实施监控、事后业绩评估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管控。2000年神州数码即开始构建信用管理体系,至今已对近3万家客户进行了信用认证和评估,从中锁定了1万家优质客户。神州数码已经实现以IT业务流程为前提,信用评估为主、资产评估为辅的行业特有的风险评级体系,实时监控客户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防范了经营的风险。
2、神州数码成熟的产业链结构,有效的降低了筛选客户、管理客户的成本
多年IT领域的开拓,使神州数码和下游中小企业成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环绕于神州数码周边的忠诚度很高的客户群体。神州数码所拥有的强大的客户群,是以神州数码为中心的IT产业链条上最优质的中小企业资源,也是神州数码长时期实践的积累,并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换来的。
3、神州数码为IT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服务
神州数码充分利用自身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依托多年客户管理带来的成本优势,在向产业链条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构建了客户信用账期、“分销卡”、“信保通”等针对IT中小企业客户的金融产品,实践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经营行业内融资的收益模式。
4、神州数码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从风险角度看,神州数码在风险控制上完成了三个转变:完成了风险管理从简单资产评估到信用评估的转变;完成了从与众多客户交易到有效筛选优质客户的转变;完成了客户管控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能够实现每一天、每一单交易的实时监控。
从成本角度看,基于多年的成功实践,并在管理和筛选客户的过程中支付了高额成本,使神州数码创立了一套筛选和管理优质客户的体系。行业客户风险的可识别可量化使坏账水平保持稳定,后续的客户开发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从收益角度看,由于神州数码从银行获取的是企业贷款,通过自身信用管理体系,向下游企业二次分流融资,因此,处于高成本融资,低价格分流的状态。如果与金融机构能够紧密合作,恰恰可以重新构造这一收益模式。
但是,神州数码在企业融资实践中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统贷分流模式受制于规模限制。目前神州数码获得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银行,银行评估体系也只能依据企业的资信状况给予资金支持,只能解决神州数码自身的资金需求,其资金规模根本无法满足整个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神州数码的实践证明,行业核心企业能够很好的解决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风险、成本、收益的矛盾,而银行资本优势又能够突破企业融资模式的瓶颈。只有通过双方的专业协作,利用企业信用管理系统筛选优质客户,利用银行资本向企业提供充足资金,才能够打通银行资本投向中小企业的通道,这才能彻底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提案建议
一、以产融结合为出发点,建立基于行业的、由政府支持的商业化运营法人主体,创建产业银行,打通社会资金流通渠道
产业银行作为独立的运营主体,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的产物。它通过科学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机制,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与商业运营模式,因此它是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要赋予产业银行充分的金融职能,放宽产业银行对外融资渠道,让其充分发挥行业内特有的把控能力,产业银行就一定能焕发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产业银行作为独立的融资平台,具有清晰的主体形态
产业银行所要建立的是一种专注于产业链模式的新型银行,是一个“政府支持,商业运作”的独立借贷责任主体,其职责是最大程度地向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服务。这样一个金融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落实政府产业振兴大计,有效的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结构,有效的满足产业内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产业银行能够建立起针对IT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商业模式
产业银行把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紧密结合。实现行业核心企业与金融资本优势互补,能够彻底摆脱目前企业主导的融资模式中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瓶颈,同时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难题。
在产业银行平台之上,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链信息优势,根据多年积累的数据量化分析系统,结合中小企业信贷评级体系的建设,低成本的发掘客户,从而极大地降低银行现有的中小企业客户筛选和评价成本。同时,在贷后客户管理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动态能够在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合作中实时反映,使产业银行能够非常及时的掌握相关企业的经营变化,既提高了贷后管理的效率,又极大的降低了贷后管理成本。
3、产业银行需要政府支持,共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产业银行的建立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政府有责任与产业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成立 “中小企业基金”、 “IT行业基金”,与产业银行共同承担可能产生的呆坏账损失。按目前核心企业的坏账率水平估算,产业银行的坏账损失应该在万分之一左右,如产生一万倍的杠杆效应,政府投入的资金所能发挥的社会效应将无法估量。
二、实现核心企业与金融体系的战略性合作,是我们解决IT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另一个思路
基于核心企业与银行充分合作的成本、收益、风险优势,构建双方战略性合作关系也是解决当前IT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又一种有效选择。
在这一模式下,行业核心企业可与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具体实践中,金融机构可尝试向核心企业专项投入用于解决行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低息贷款,借助核心企业多年积累的行业资源优势,实现资金投放的最大社会效益。同时,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共享信用客户评价系统并及时更新行业中小企业经营变化情况,能使得银行主动构建出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新型信用评价体系。
无论搭建产业银行平台,还是采用银企战略合作方式,都必须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达成共识。只有确立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搭建一个新型的商业运行模式,找到一个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在金融监管体制取得突破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三方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才能真正破解IT中小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