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受限 银行估值依然承压
央行近日推出旨在规范支付领域风控举措,不仅维护了银联作为主要转接清算机构的地位,同时也会减轻“各类宝”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压力。我们认为,征求意见的相关细则维护银联作为主要转接清算机构的地位,同时也减轻了各类“宝”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压力。
⊙中信证券
央行近日推出旨在规范支付领域风控举措,不仅维护了银联作为主要转接清算机构的地位,同时也会减轻“各类宝”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压力。目前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央行仅在2010年6月发布过《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同年颁布实施细则,主要涉及支付机构的申请设立等一般性规章制度,相对于目前的业务现状已落后。
《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早在2012年1月就开始征求意见,本次据称已是第三次征求意见。据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均远高过央行之前公布的全国电子支付业务29.46%的增速。
移动支付新政仍未落地 影响可控
从去年底开始,监管机构一直在调研互联网金融企业,我们推测将出台系列性监管框架:1、央行规范监管旨在控制风险,因为电商企业的金融业务经营范围并不完全规范,当规模过大时容易产生风险;2、约束互联网金融类企业,尤其是爆发式增长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避免其对现有金融业务和金融秩序造成巨大冲击;3、保护用户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我们认为,征求意见的相关细则维护银联作为主要转接清算机构的地位,同时也减轻了各类“宝”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压力。2013年第四季度,互联网支付平台转接交易规模达到2.2万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长28.9%;支付宝、银联网上支付和财付通支付分别以39.8%、30.7%和15.3%占据市场前三位,前三家支付厂商占据整个市场85.8%的市场份额。
从目前情况看,监管重点如下:1、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而此前第一次征求意见中的转账支付并无额度限制;如果属实,一方面将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将对“余额宝”等理财产品规模增长带来影响。2、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这可能对于余额宝的支付、消费、金融业务带来影响。上述监管措施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较大冲击,预计支付机构将积极斡旋,极有可能最终政策会好于预期。
第三方支付一枝独秀 看好互联网金融
从全球第三方支付体系来看,中国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占全球交易规模的53.9%,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占全球交易规模的16.8%,因此中国第三方支付体系发展在全球一枝独秀。从美国经验来看,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业务定位为货币转移业务。统计显示,51%的消费者会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在网络支付中的比例超过20%。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第三方支付体系自下而上蓬勃发展势头并未消退,但可能存在阶段性规范,长期取决于监管与创新的博弈。本政策无限制O2O业务发展意图,亦尽量避免影响消费者利益,主旨为了保护银联地位,鼓励传统银行卡支付习惯。
预计征求意见稿仅约束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支付的业务,但对于传统的银行支付体系和银联支付并未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并不会限制蓬勃发展的O2O业务,进而避免影响消费者利益,而重在鼓励用户使用传统的银行支付系统。同时,由于前期民营银行试点的推进,如果阿里或者腾讯能够取得正规银行牌照,将不会影响其互联网主业业务发展,也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增长。总体而言,我们判断央行倾向于发展受监管的正规金融体系和金融业务。
监管强化 银行转型迫在眉睫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或将强化,给银联和银行体系预留了转型的空间和时间,缓解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仍将强化,这一方面能够降低创新型业务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能够缓解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银行的冲击,给银联和银行机构转型预留空间,但也可能降低投资者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预期。银行业下一阶段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估值提升仍受到较强约束,因此预计本次征求意见对于银行业务的实际影响有限,仅会降低其受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