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敲门砖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使得世界各国都强烈意识到有必要重新建立国际金融秩序,另一方面促进各国央行建立外汇储备多元化、多币种格局。从长远看,当我国的黄金储备达到了与美、欧相匹敌的量级,也许更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完成,最终黄金保卫国家将成为现实。
1973年的经济危机消亡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后,虽然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货币代替黄金成为各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对国际黄金储备变动情况的观察不难发现:发达国家普遍保留着较多的黄金储备,而发展中国家则保留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由以美元和欧元为主。事实上,黄金价格发生剧烈变化历来都伴随着全球金融出现重大危机、全球政治格局出现重大改变、主权债务危机及全球信用货币体系遭到严重质疑等事件的发生。危机来临,美国没有出售一克黄金。危机爆发严重的国家主权信用货币贬值,不得不出售黄金以求自保,待危机过后,又大量购买黄金以便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由此可见,黄金,国之重器也。
黄金储备与世界性货币的不解之缘
美国、欧元能成为世界性货币,巧合的是这些国家或经济体都拥有匹配其大国身份的黄金储备。其中,美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共计8133.5吨,占其外汇储备总额的70.2%;美国政府所持有的巨额黄金储备是美元长期维持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地位的重要基础。欧元区(包括欧洲央行)2013年黄金储备超过世界黄金储备量的1/3,共计10779.3吨。追述欧盟的历史,自1999年欧元诞生之日起,欧元区黄金储备与官方储备比例保持上升趋势,已由1999年的27%上升至2013年的55.8%。由此可见,黄金在欧元区地位不断上升,欧元区国家的黄金储备是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因素。欧元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挑战美元的地位,与欧元区持有的大量黄金储备密不可分。
种种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黄金产量逐年显著增加。2013年的428.163吨的产量使得中国连续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金国,同时中国的黄金基本在境内消化。此外,中国在2013年是全球黄金进口第一大国,中国内地从香港地区进口黄金达1158吨,较2012年增长107%。在2011年~2013年,香港累计向中国内地净出口黄金约高达1930吨。谁又能否认这些沉淀的黄金不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为人民币增加含金量呢?
加码黄金储备,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自信
回顾1973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对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做出了指示:“今后金价仍会看涨,美元还要继续‘烂’下去。美元虽软,但在较长时期内仍会是国际主要货币,没有别的货币能代替它,原因是美国生产力在世界上仍然是最大的。”时至今日,这个论断依旧充满说服力。同年,鉴于美元已同黄金脱钩,且比价不断下跌等多种因素,在陈云的指导下,中国黄金储备在1974年达到1280万盎司。与时隔40年之后的3389万盎司相比,它们都具有同样的外部环境因素,那就是都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保守估计,2014年我国外汇储备总额将超过4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外汇储备的国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不能忽视的新兴力量。但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急速缩水,拉响了外汇储备结构不合理的警报。
现阶段,由于美元和欧元存在不稳定性,无论是出于稳定国内金融秩序的需要,还是应对金融危机等外部风险的需要,外汇储备多元化、多币种储备的经营策略调整都已迫在眉睫。将黄金作为储备的一方面原因是黄金金融属性一直存在,另一方面是为了防范更多的金融风险。没有黄金作为支撑的主权信用货币是危险的,在尾部风险来临之时,黄金作为“尾部风险”对冲资产,能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时候保证稳定本国货币。增持黄金储备已成为策略调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黄金储备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关系密切。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由亚洲货币进而成为区域性货币逐步向世界性货币方向发展的步伐也在加速。黄金储备的多寡,则是人民币币值是否稳定、能否成为硬通货币的衡量标准之一。美元之所以被称作“美金”,正是因为其庞大的黄金储备,世界第一的黄金储备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密不可分。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使得世界各国都强烈意识到有必要重新建立国际金融秩序,另一方面促进各国央行建立外汇储备多元化、多币种格局。从历史看,黄金的货币属性并没有因为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消失,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依然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从现实看,对于黄金持有国而言,黄金担保国家主权信用货币的稳定性作用往往被提升。从长远看,当我国的黄金储备达到了与美、欧相匹敌的量级,也许更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完成,最终黄金保卫国家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