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改称"中华元" 委员呼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人们开始反思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这就为加快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加速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是九三学社近日通过调研提出的一项建议。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吴刚也提交提案,希望能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认为这将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
九三学社的建议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将逐步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为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中国周边很多国家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双边贸易、金融往来的贸易结算货币,甚至储备一定比重的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像中韩两国以人民币和韩元作为计价货币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推进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并逐步成为国际主要货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将不再需要持有大量美元储备,有助于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其次是有助于增加中国经济的辐射力,同时使我们享受到更多的铸币税收入。目前由于人民币币值坚挺,周边国家十分愿意接受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并且使用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最后也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减轻外部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提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独立性。
签订双边货币合作协定
九三学社认为,应当抓住时机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采取分步骤、分区域,逐步扩大,风险可控的策略,推进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金融关系日益紧密。从近年来人民币在海外的流通情况看,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早已实际上发挥了一部分“区域结算货币”的职能,人民币不仅在香港、澳门等地广为接受,而且在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已经成为最受当地居民、企业欢迎的外国货币。因此,政策上可以考虑先主动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货币合作协定,在这些国家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允许这些国家将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债务偿付、外汇储备等等,从而提升中国在周边国家和那些与中国有着密切经济往来国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形成人民币货币区,提升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待时机成熟,再全面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
全国政协委员吴刚的提案在谈到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的理由时说,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民币却不能在世界自由流通,没有成为世界货币;要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强国,就应当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
吴刚委员认为,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有利于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据了解,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广州分行行长马经近日表示,广东地区最有条件推行人民币计价贸易结算,目前相关方案已通过地方政府上报国家。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是允许进出口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以便进行国际结算。这将成为人民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和逐步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