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人民币跨境小流量放行
在市场静待央行30条细则、分账核算系统尚未启动的背景下,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业务已被“小流量”放行。多位已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设分行的银行内部人士证实上述消息。
在市场静待央行30条细则、分账核算系统尚未启动的背景下,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业务已被“小流量”放行。
多位已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设分行的银行内部人士证实上述消息。
“如果说之前境内外的资金水龙头完全拧紧的话,现在已经可以滴上几滴了,真正拧开还是要等分账核算系统验收、相关细则发布之后。”一大行权威人士说。
“单笔单报”
所谓“小流量”放行,主要指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央行于12月初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池业务和跨境人民币借款服务,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浦发银行、招行获准先行。
按相关规定,银行采取“单笔单报”的方式逐笔报备央行,报备过了就可以做。
“央行在这个业务上总体态度是比较鼓励的,口子比预期要松。”一参与推动这一业务的大行人士说,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不需要走分账核算系统,只需开立境外借款专户、集中收付账户等即可以做。
另一家银行的内部人士说,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其所在银行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已经做了四五笔。
在外币资金进出方面,现行的做法是额度管理。国家外汇局在去年初启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仅6家跨国企业获得首批试点。具体操作的办法是,国家外汇局对试点企业给一个额度,每当企业累计的跨境资金进出达到这个试点额度时,外汇局便会抽查一次,随后额度清零重新计算,以此类推。
“离岸纠结”
不过上述“小流量”跨境业务不能等同银行看中的离岸业务牌照。
理论上,在分账核算系统开通、所谓“FT”账户体系(编注:“FT”标识账户,是根据央行12月2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第4条,非居民可在试验区内银行开立本外币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享受相关金融服务。非居民指的是境外企业或个人。)启动之后,那些此前没有银监会下发的离岸业务牌照的、已进入自贸试验区的银行就相当于获得了离岸业务牌照。
银行业内人士也如此期盼。“最主要的是离岸融资,这个口子还没开。”另一进驻自贸试验区的银行人士说。
不过,这一点在最近稍有变数。
上海银监局在上周末发布的新闻披露了自贸试验区的最新进展。截至2013年末,累计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获批在试验区设立25家营业性网点。这篇新闻稿同时吹风,“银监会已正式批复同意4家具备离岸业务资格的中资商业银行可授权自贸试验区分行办理离岸业务。”
“这与上海银监局最近开会吹风的基调很像,虽然没有讲透,但理解下来,对离岸业务牌照,我们有点乐观了。”一位自贸试验区分行人士说。
在吹风会上,上海银监局给了几个基调——需要政策创新的有空间,需要突破现有政策的可能有难度。
而对于离岸业务牌照,上海银监局的相关人士提到了银监会在一份文件里明确了离岸业务牌照仅有四张——总部在深圳的招行、深发展(已更名平安银行)和总部在上海的交行、浦发银行。其中,交行、浦发银行、招行都已设立了自贸试验区分行,平安银行的自贸试验区分行正在筹建中。
银监会2013年9月29日发布的《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在区内开展离岸银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