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再出发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决定》提出的一系列国有企业在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方面的新论述,意味着国有企业或将进入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在国资委作为国家出资人管理资产,经营由若干投资经营公司管理的情况下,国资监管的结构也将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近几年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环境日趋复杂,给国企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资国企改革重新勾画了蓝图。
12月26日,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根据三中全会的要求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细致安排。
尽管备受关注的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仍然没有具体的出台日期,但是根据此次会议的部署,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将在界定国企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在地方层面,国企改革的步伐已经快于央企。12月17日,上海召开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国资改革方案,涉及国企分类监管、国资流动平台搭建、股权激励扩容等20条细则。其基本思路是以同业合并、突出主业为主,推进资产同质、市场同向的国资重组,打造竞争能力突出的大型企业。
不仅是上海,山东、安徽、广东和重庆等地的国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新一轮国资改革浪潮已经开启。
关键词: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事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点评: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被认为是国资国企监管理念的重大转变。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决定》提出的一系列国有企业在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方面的新论述,意味着国有企业或将进入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
“‘国有资本’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国资委将少管企业,更加关注资本的效率与回报率,而非资产规模。这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国有股份减持提供了理论基础。央企的国有股份比重极有可能下降,今后重点在提高资本的杠杆效应。”李锦表示,在“管资本”思路的引领下,这意味着更多的国有企业将可以顺利地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甚至由非公资本控股。
与此同时,在国资委作为国家出资人管理资产,经营由若干投资经营公司管理的情况下,国资监管的结构也将发生改变。
李锦认为,今后国有资本将分为国资委、国有投资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在中央政府层面,组建大国资委负责全国国有资本的监管,履行国家所有权的政策执行职能;中层成立若干国有资本管理公司或投资基金承担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由它们作为所对应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持股者,在金融市场上实施专业化管理和交易。政府不管企业的经营,而是管政策,管发展环境。
在这种三层的监管体制下,国资委如何完善监管体制?李锦认为,关键要用好两把“刀”:一把“刀”用来切断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让政府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回归本位,不要再越俎代庖去干预企业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另一把“刀”用来切断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让所有权和经营权真正分离。
事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部分表述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放大国有资本影响力。
点评: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表述,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小组成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公有制经济也好,非公有制经济也好,我们更注重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来的企业要逐渐淡化所有制的色彩,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将来更多的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无所谓企业是哪个所有制。
作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的宋志平对此有更深的体会,在他看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提法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目前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市场中高度融合的现状,它肯定了融合的意义,扩大了国企影响力,对于国企保值增值都有好处。而且,这种混合经济对我们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利,同时还能把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活力引入国企,改变国企传统的行政管理色彩。
“可能绝大多数的国企,今后走的道路都会是混合所有制的模式。它将是国民共赢新的企业组织模式。”宋志平说,以前,在国企和民企问题上,要求国企退出竞争领域的呼声很高,但国有企业都退出,不符合现状和国情,也做不到。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依然起着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说退出,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部分国有经济按市场运作,让国企充分融入市场。
宋志平认为,混合所有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混合所有制里,国有经济以股东形式存在,和民企一样,只是企业出资人。
李锦也判断认为,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混合所有制改制的高潮,出现民营经济组团式与国有企业相融合的现象;国有企业将退出一部分竞争领域,转型升级到产业链更高的层次去。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做到产权明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这就需要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李锦表示。
关键词:地方国企改革先行
事件:12月17日,上海召开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国资改革方案,涉及国企分类监管、国资流动平台搭建、股权激励扩容等20条细则。会后成立了专门运作国有资本的上海国资运营公司,将对上海60%~70%属于竞争类企业的国资集团,进行各种形式的重组。而这次改革动员大会也被业界视为上海开始启动3.0版本的国资改革。除了上海,广东、深圳、山东、重庆、青海、贵州、无锡等地,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方向,也正加紧制定或完善当地国资改革方案。
点评:
上海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镇。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上海国资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国地方省市国资委委管企业的1/9、1/8,净利润的占比甚至接近1/4。因此,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对地方的改革都有示范作用。
据悉,上海国资新版改革方案将有诸多创新。其中之一,可能是将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市国资委希望借此进一步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平台资本配置功能。
而这一举措被外界认为是上海市国资委有意引入新加坡的淡马锡管理模式。
事实上,上海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上海国盛集团,立足围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挥国资重大产业投资平台、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和国资市场化融资平台的功能和作用。2010年,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当时就被外界认为是“上海版淡马锡”,但由于缺乏市场化和专业化机制,这两家公司的运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湘财证券行业研究部经理戚海鹏认为,未来上海国资将更多地以出资人的身份出现,而非管理人。在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上市的环境下,权力下放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之路。从淡马锡的经验中,或许能看出上海国资委未来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