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风险投资机构青睐移动互联网金融
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看来,这类应用主要的价值在于收集个人财务信息,未来的商业价值在于“卖数据”。像支付宝等其他众多大企业都在进军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这些企业的介入会进一步分流有限的用户以及用户潜在的需求。
知名风险投资机构青睐移动互联网金融
个人理财APP商业化起步
9月23日,杭州财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挖财”)对外宣布获得IDG资本千万美元风险投资。此前,挖财已经获得千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无独有偶,在挖财获得投资之前不久,北京随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随手记”)发布消息称,其旗下的卡牛信用卡管家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而此前的A轮融资完成于2012年12月。两轮融资的投资方都为红杉资本,累计注资千万美元。
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迅速兴起,“随手记”和“挖财”这样的个人财务管理类APP也获得了资本青睐。虽然目前两家公司都有少量现金收入,但离公司大规模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账应用是“刚需”
随着个人财务的日益复杂化,信用卡、房贷、车贷和理财产品等日益增多,个人财务管理确实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管理。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最先带火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游戏、社交等领域,而以记账为主的工具类的应用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关注。随着互联网金融热,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到这类移动互联网金融项目上。
记账软件其实在WEB时代相关的工具并不少。据了解,在PC端上记账相关的工具一度达到100多款。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账软件发力始于2009年之后,挖财的诞生就是因为创始人赵晓炜自身的需要。程序员出身的赵晓炜为了记账方便开发了一款手机记账软件,最初是JAVA版本。2009年末,定位大众记账平台的挖财网上线。
英雄所见略同。2010年,随手记CEO谷风决心做出一款好用的记账软件来整合这个细分市场。“随着个人财务的日益复杂化,信用卡、房贷、车贷和理财产品等日益增多,个人财务管理确实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管理。”谷风说。
谷风认为,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未来的金融产品只会越来越多,需要工具来帮助管理个人财务成为一种“刚需”。挖财网COO全云峰也表示:“记账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必要的,许多人也有这样的习惯,只不过有些人是通过手机的工具,有的是用电脑Excel等记,还可能用小本子记,甚至有的只是用头脑记,每个人每月收入多少要开支多少,这些账大家都会算一算。当记账变得复杂之后会有更多人借助这些工具。”
这种记账工具确实吸引了不少用户。来自两家公司的官方数据:随手记用户6000万;挖财4000万。“这些工具确实很好用,时不时都会打开记上一笔,它还会自动给出财务报表,这类APP的活跃度还是比较高的。”一位挖财用户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事实上,能取得这个数量级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属于好的了,有了这样的用户基数也就具备了进一步商业化的可能。
在谷风看来,这些个人财务管理相关的应用的用户数可能进一步增长,有望达到1亿级别。他表示,随手记这款应用是个人综合性的,而公司针对信用卡用户开发的卡牛APP的用户数规模会更大,用户对细分管理工具会更需要。
据了解,卡牛APP用户现已有2000万,但谷风认为,卡牛可能比随手记APP的用户更快突破1亿,未来也会开发其他更多服务个人的财务管理的应用。与此类似,挖财也推出了信用卡助手,目前也有300万用户。全云峰告诉记者,未来也会开发更多个人财管理应用。
盈利模式多方试水
作为移动应用无外乎三种模式,即向用户收费、广告模式和大数据经营。在这三个方面,随手记和挖财都有不同的尝试。
有了一定量级的用户,也有了一定的用户活跃度,而怎么盈利就是摆在这类应用公司面前的问题。
在记者采访中,随手记和挖财的负责人都表示,公司和股东都有时间和资本去培育市场,寻找到未来适合公司的商业模式,现在谈公司的商业模式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每家公司都在尝试着各种可能带来利润的机会点。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移动应用无外乎三种模式,即向用户收费、广告模式和大数据经营。在这三个方面,随手记和挖财都有不同的尝试。
记者在苹果的APP Store里发现,随手记有两个版本,一个免费版,一个是付费版。谷风告诉记者,目前随手记有60万付费用户。“每人6块这个钱并不是我们要赚的,更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筛选出一些高质量的用户,付费用户肯定是经过一定的思考的理性用户。”他解释。
全云峰表示,挖财完全是互联网思维,针对用户是免费的,考虑第三方买单的模式。“事实上,我们年初就考虑推出相关的交易,但还是没有余额宝推出得早。我们在7月份推出了货币基金交易功能,通过应用内的财主服务,用户可在应用内直接进行线上货币基金购买和赎回。”
据全云峰介绍,挖财网的商业化策略是围绕个人财务管理提供相关的服务,现在正尝试与数米基金网、抠电影、中国平安等展开合作,推出“信用卡还款”“电影票”等在线支付和消费功能。而在未来,还会跟更多金融机构合作,包括彩票购买、话费充值、水电煤支付以及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
全云峰认为,通过这种销售产品收取手续费和通道费,挖财这类应用的商业化能走多远,关键要看能在传统金融机构缝隙间撕开多大的口子,提供比金融机构更有优势的服务。
在谷风看来,商业规模有多大,现在还不好预测,但是有三个方向是公司应该为之努力的:一是服务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向它们提供数据挖掘等技术解决方案;二是向用户销售现有的金融产品;三是给金融机构定制相关的产品。
谷风进一步解释,第三种定制类型是C2B的模式,与第二种直接销售产品还是有很大不同,企业根据用户的行为,分析研究用户数据,并告诉金融机构用户需要哪些相关服务和产品。
比如在8月21日,随手记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签约,双方宣布将以中信银行信用卡的“信金宝”产品为基础,整合第三方数据及技术资源,通过大数据理念、创新移动互联技术在风险控制、操作流程等环节的应用,实现“信金宝”的极速审批,为客户提供快速的信贷体验。
“三种模式未来到底哪一类型占据最大收入份额现在还说不准。目前有一些收入,但依然微不足道,股东有三四年时间投资的心态在做这件事。”谷风表示。
未来价值在于“大数据”
如果用户把大部分日常开支都记录在案的话,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些数据就会有着非常大的价值。
很多人认为,这些应用终极的模式应该是玩大数据,通过经营数据获取相应的价值。
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看来,这类应用主要的价值在于收集个人财务信息,未来的商业价值在于“卖数据”。
显而易见,如果用户把大部分日常开支都记录在案的话,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些数据就会有着非常大的价值。这些数据能够追踪并描述出一个用户群体的日常消费轨迹,对于金融机构开发相应产品是非常有帮助的。
无论是随手记还是挖财都不回避,未来它们商业化的重点正是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做文章。全云峰向记者透露,不久公司在数据方面会有一个较大的动作要宣布。而谷风也明确表示:与金融机构定制产品的基础正是基于用户数据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
玩大数据最让用户担心的就是个人的隐私能否得到保护?对于每一个使用记账类应用的个人来说,自己的财务信息肯定属于个人隐私的部分。这两家公司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并不会利用单个用户的信息,更多的是一类信息。
谷风表示,随手记有几个原则:一是数据属于用户;二是本人的数据用于本人;三是大规模数据分析要过滤掉个人信息。“我们绝不会向任何第三方机构出售用户个人的具体数据。”他强调。
“未来的数据经营,经营的一定是结构化的数据,而不是单个用户的数据。”全云峰同样这样表示,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是对挖财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技术和商业层面,挖财都做了很多努力。
尽管前景看上去很美好,但要真正吃到这个互联网金融“大蛋糕”,这两家公司都面临不小的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现代生活日趋丰富,个人财务状况的复杂化,人们确实需要财务类应用工具的帮助,但是否就意味着这些应用类公司能把用户转换成金融机构的客户,还要打一个问号。像支付宝等其他众多大企业都在进军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这些企业的介入会进一步分流有限的用户以及用户潜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