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三年提价154%苦果:渠道囤货消费者丢失

2013-09-02 14:47 1997

  2010年每斤400多元,如今每斤1098元;分析称,不涨价利润低,涨价则引来更多竞争者  8月16日,东阿阿胶公布了2013半年报。中报显示,上半年东

  2010年每斤400多元,如今每斤1098元;分析称,不涨价利润低,涨价则引来更多竞争者

  8月16日,东阿阿胶公布了2013半年报。中报显示,上半年东阿阿胶合并收入17.5亿元,同比上升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2亿元,同比仅上升16.35%。

  在巨大的产能和萎缩的原料供应市场的矛盾下,阿胶行业原料之困已经显现。7月中旬,东阿阿胶不得不再次以涨价支撑业绩。涨价后产品价格逾千元。

  不断提价在维持了东阿阿胶高毛利的同时,也给公司带来过“苦果”:数据显示,2011年,东阿阿胶因大幅度提价造成渠道大量囤货、部分中低端消费者市场丢失,后来者也被吸引进入阿胶领域,欲与东阿阿胶一决高下。

  对于东阿阿胶来说,价格问题似乎成为进退两难的问题:不涨价,高毛利难以为继,势必拉低业绩;持续涨价,则为自己招来更多对手。

  近三年内提价154%

  从2010年的零售价每斤400多元到如今每斤1098元,东阿阿胶价格已经上涨154%。

  8月30日,记者走访城区几家同仁堂药店发现,一斤装东阿阿胶的价格已由之前的875元一次性上调至1098元,半斤装则上调为550元。

  同样为一斤装的某品牌阿胶块价格只有690元。一位店员告诉记者,东阿阿胶这次调价已经快两个月。该店店员告诉记者,东阿阿胶“三天两头涨价”、“要买趁早买”。

  东阿阿胶目前的市场价格源于公司7月13日一次价格调整,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阿阿胶的涨价通知一向很突然。

  据媒体报道,7月11日,东阿阿胶集团董事会秘书办曾告诉媒体,“目前公司并无涨价计划”。而两天后的7月13日,东阿阿胶便再次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及阿胶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将阿胶出厂价上调25%,零售价做相应的调整。

  类似“突然”涨价的情况并非首次。2012年1月4日,公司公告称,鉴于人工、企业运营和原料成本大幅上升,决定上调阿胶出厂价10%,并表示“零售价不变”;之后仅过了半个月,公司再次宣布上调阿胶零售指导价10%。

  在过去几年,东阿阿胶屡屡提升产品价格来保障利润。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东阿阿胶2010年步入产品快速涨价的轨道以来,这已经是第九次提价。阿胶价格由2010年的每斤400多元上涨至如今的1098元,近三年时间内提价154%。

  其中,2011年1月的涨价幅度最大。阿胶出厂价每公斤从596元直接蹦到了954元,涨幅达60%。提价行动直接推高了东阿阿胶的业绩:2011年第一季度,东阿阿胶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增60.99%。

  2012年初,东阿阿胶浆提价30%、阿胶块提价10%,提价的效果同样体现在年报中:2012年销售额增至30.6亿元,其中,阿胶及其系列产品收入达28.3亿元,增长了23.4%。

  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曾经这样解释产品一次次提价的原因,“供不应求了,产量又上不来,你再不调价格,你不傻呀!?”

  驴皮“对手一抬价就抢走”

  在阿胶行业中,得“驴”者得天下,东阿阿胶有自己的养驴基地,但控制力并不好。

  秦玉峰所说的“产量上不来”,其根源仍在于“驴”。在东阿阿胶的每次提价公告中,“原材料(驴皮)涨价”是不变的理由之一。

  东阿阿胶对所处行业原材料的特殊性和稀缺性早有认识,为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驴荒”,从2002年开始,公司投资2亿多元,先后在山东、辽宁、新疆、内蒙古等地建立了多个“标准化养驴示范基地”。

  以“无棣驴”闻名的山东无棣县,是东阿阿胶毛驴养殖基地之一。8月23日,无棣县畜牧局局长王者勇告诉新京报记者,2002年,当地政府与东阿阿胶签订了协议,由政府划给3000亩地作为东阿阿胶养殖基地用地。

  十几年过去了,该基地仍然存续,规模已远非当日的3000亩。王者勇告诉记者,因为“企业没有发挥带动作用”,当地政府已经将划拨给基地的土地基本收回。据报道,现在无棣县的基地只剩下200亩左右用于种驴的繁育。

  “农民也是图利的。”王者勇说,“养殖毛驴周期长,收益低,企业的收购价格也不能让农民满意,农民养驴的积极性很低。”另外,在公司对毛驴无实际控制权的状况下,即使农民养大了毛驴,“也可以卖给别人,不一定要卖给东阿阿胶。”

  据了解,东阿阿胶布局了十多年的养驴示范基地,多数是以“合作社”模式建立,这种模式下,东阿阿胶负责向农户提供良种改良、技术培训、收购等服务,而驴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民,公司对毛驴并无直接控制力。

  “只有原料不受制于人,才能想放量就放量,想提价就提价。”投资者分析称,东阿阿胶对驴皮资源没有控制力,“公司现在掌握的驴皮资源,只不过是早一步跟养殖户搭上线了而已。竞争对手一抬价就抢走了。”

  公开数据显示,东阿阿胶目前所使用的驴皮原料,来自养殖基地的约占20%,其他80%主要依靠其他渠道获得。

  那么,东阿阿胶现在究竟有多少属于自己的驴?

  对此,东阿阿胶未给出正面回答,公司对新京报记者称,目前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国家良驴毛驴繁育中心设在东阿阿胶,(该中心)创新并掌握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冻精繁育技术,为下一步农户的发展和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别说涨价说价值回归”

  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认为,东阿阿胶提价空间很大,目前还处在“价值回归”的过程中。

  东阿阿胶近年来的涨价可谓马不停蹄,但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不喜欢说“涨价”。在2010年的股东大会上,秦玉峰提议,“在我们交流时别说涨价,说‘价值回归’。”

  这位老总还曾按明代史料算了一笔老账,“(明代)阿胶价格大致为每斤三两二钱白银,折算到现在相当于每公斤8000元-12000元。”按此推算,他认为,东阿阿胶的提价空间还是相当大的,目前阿胶还处在“价值回归”的过程中。

  根据公司公开的战略目标,价值回归的最终体现是将东阿阿胶打造成“药中茅台”,走高端奢侈品路线。公开数据显示,东阿阿胶年产量约400万斤(盒)。

  东阿阿胶原副总经理程继忠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如果我们锁定200万目标消费者,一人一公斤,400万盒就没了。我们保守估计有500万人在使用东阿阿胶。”不断提价的东阿阿胶,已将自己的目标消费者锁定为200万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

  有传言称,东阿阿胶耗资千万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植入广告,树立品牌“高贵”。去年一季度,随着该剧的热播,曾带动东阿阿胶股价一路飙升。剧中,“东阿阿胶”四字被“太后”、“娘娘”“太医”们反复提及。

  不过,对于东阿阿胶“药中茅台”的自我定位,业界依然存在非议。

  一位中医告诉记者,在中药材中,“滋阴补血”的药材并非只有阿胶一种。作为具备这种功效的药材之一,从药用价值来看,阿胶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普通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的补养品。

  淘宝网“阿胶”产品中,价格多在百元上下,销售情况均十分火爆,销量最好的是各种品牌的阿胶糕即食产品,而非纯阿胶块。“这说明大多数消费者对阿胶的认识就是营养食品,而非高贵药材。”前述中医称。

  一位东阿阿胶的投资者认为,东阿阿胶“药中茅台”定位并不合理。“看看茅台今天的困境吧,送礼路线已经行不通了。而民间消费的价格弹性是非常大的,东阿阿胶继续为了眼前的利润增长这样大幅度提价,只会把份额继续让给对手。”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以来东阿阿胶已合计提价33%,2012年提价10%,公司数据显示,每提价30%,东阿阿胶现有客户便流失10%。

  更多对手抢原料抢市场

  近年来,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杀入阿胶市场,打破了东阿阿胶几十年来一家独大的局面。

  8月29日,记者在几家药店中看到,东阿阿胶、同仁堂阿胶、福胶阿胶等几大品牌阿胶并列在售。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老牌的东阿阿胶外,其他品牌都是“最近几年才兴起来的”。

  药店销售人员称,东阿阿胶涨价后超过千元,跟其他品牌的价格差距拉大,因此这段时间,其他品牌的阿胶产品明显更受青睐。店员建议记者选择某品牌阿胶,理由是“卖得好”、“比东阿阿胶便宜几百块,品质也差不到哪儿去。”

  近年来,同仁堂、太极集团和佛慈制药、康恩贝等上市公司先后斥重金杀入阿胶市场,打破了东阿阿胶几十年来一家独大的局面,阿胶市场迅速扩大,行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来自福胶阿胶方面的数据称,2010年,福牌的阿胶块产销量、出口量已居行业首位,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90%以上;2012年,福胶阿胶块产销量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30%;阿胶系列产品增长120%以上。

  东阿阿胶的长期投资者顾斌一直对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福胶”保持关注,他认为,福胶的定价战略始终跟随东阿的战术,如今已经发展成东阿强有力的劲敌。

  2012年,太极集团“天胶”上市,年产能达100万盒。

  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的阿胶消费市场上,将逐渐形成东阿阿胶、福胶、同仁堂和太极阿胶几家竞逐的格局。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目前阿胶产业的竞争较前几年激烈,同仁堂阿胶扩产并提价、佛慈阿胶复产、太极天胶投产。东阿阿胶未来阿胶块继续大幅提价,将面临同仁堂等竞争对手的追赶压力。

  东阿阿胶的提价策略为企业招来了更多竞争者。“不提价,利润率就低。东阿阿胶历史平均利润率是18%,最近三年提价,平均净利率达到了29%,引来了很多对手,再提价的话,估计会把更多的潜在对手吸引进来。”投资者“股林猎人”说。

  基于阿胶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新进入的竞争对手们跟东阿阿胶争抢的不光是消费市场,还有紧俏的驴皮原材料。竞争对手的不断进入,加剧了本来就紧张的驴皮供应,驴皮争夺战由此愈演愈烈,驴皮原材料价格随之攀升。

  数据显示,东阿阿胶基地建设投资的步伐缓慢。公司年报中可以看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原料基地建设及改扩建项目累计投资8174万元,而该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2.3573亿元。

  股权收购被认为背离战略

  今年1月,东阿阿胶收购商业公司广东益建健康药业11%股权,持股比例达到51%。在此之前,东阿阿胶曾持有过“湖北金马医药有限公司”的股份。这家医药公司主营药品、保健品的批发销售。

  2011年10月,按照东阿阿胶“非主业股权退出战略”,东阿阿胶将该股份以2253万元转让给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并称将聚焦于主业。券商评价称,“收缩公司战线、回归阿胶主业已成为东阿阿胶的既定战略。”

  时隔一年之后,东阿阿胶便投资400万元,收购了看似与主业并不搭界的“广东益建健康”40%股权;今年1月,东阿阿胶再度出手控股该公司。这被认为是东阿阿胶对“非主业股权退出战略”的背离。

  对此,东阿阿胶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之前的湖北金马和现在的广东益建健康情况并不相同,湖北金马公司是以分销配送为主的公司,而广东益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中药材贸易。收购广东益建健康,是公司“希望借此往前端延伸”。

  中报显示,东阿阿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31亿元,该项目同比降幅为478.69%。东阿阿胶对此的解释为“采购原料付款及子公司广东益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采购付款增加所致。”

  如果我们锁定200万目标消费者,一人一公斤,400万盒(东阿阿胶年产量约400万盒)就没了。我们保守估计有500万人在使用东阿阿胶。如果有人吃不起就不要再吃了。

  ——东阿阿胶原副总经理程继忠在2010年5月公司股东大会上称

  (原标题:东阿阿胶提价背后的“两难”)

0
标签: 东阿 阿胶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