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在天津挂牌
7月24日,中国服务贸易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与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委员会旗下创新发展基地正式落户天津。中国服务贸易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家平介绍,目前专委会正在着手建立中国商业保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面向全国,能够方便地起到信息交换作用。
7月24日,中国服务贸易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与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委员会旗下创新发展基地正式落户天津。
官方称,此次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在中心商务区挂牌,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将在我国商业保理创新发展上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津沪试点商业保理
商业保理是指供应商或出口商与保理机构建立的一种合同关系。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放开发有关问题的意见》——鼓励天津滨海新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发等方面先行先试后,天津市就将商业保理列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创新方案》,并于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商业保理企业在天津注册。
去年6月,商务部下发《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在10月份的复函中批示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不久之后,两地先后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今年3月,在商务部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共同支持下,又成立了国内首个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组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行业专业委员会”。
中国服务贸易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家平介绍,目前专委会正在着手建立中国商业保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面向全国,能够方便地起到信息交换作用。
韩家平同时表示,在这个创新服务平台上会做很多实验,目前也已经成立专门针对财税、法律、外汇和金融的四个专项工作组,由行业专家组成,把建议和问题都提出来,反馈给相关部门解决,“现在外汇工作小组已经把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下一步助推商务部和外汇管理局能不能发一个文件。”
天津瞄准“保理之都”
“目前国内保理问题不是很大,政策障碍相对较少,最大的问题在国际出口保理方面”,据韩家平介绍,因为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中,保理公司多半被视为金融机构,在外汇账户、结算等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
一些保理企业则表示,涉及国际保理业务时,地方政策与国家政策时有冲突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天津滨海新区的探索,在这些问题上有所突破。”韩家平说,“在财税和外汇等方面哪怕有一点点突破,对于保理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以滨海新区为例,今年天津地方税务局通过在保理行业进行“营改增”,就可使该行业税收成本下降一半左右。
而之所以选择滨海新区中心作为保理专委会的创新基地,或许与天津保理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中心商务区作为滨海新区金融业核心聚集区,目前,全国共有107家保理公司,滨海新区有70多家。
韩家平指出,借助滨海新区“营改增”等政策优势,商业保理创新基地落户滨海新区后,将着力在融资渠道和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业务创新上努力,在当地打造“商业保理之都”。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津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滨海新区商业保理集中地,中心商务区已经制定了一次性注册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力争创新基地突出实效。
“未来,借助中心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创新发展基地的建设,中心商务区将在商业保理政策创新,管理服务体制创新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商业保理企业在中心商务区聚集发展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孙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