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增速開始放緩 創新外匯儲備運用呼聲漸高
總量在激增,增速在放緩,結構在優化,運用在創新,這可能是我國外匯儲備特征的最新寫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判斷,未來外匯儲備總量下降的可能性要高於上升的可能性,我國外匯儲備已經結束了持續高速增長的歷史,將進入增速放緩、總量波動的階段。
總量在激增,增速在放緩,結構在優化,運用在創新,這可能是我國外匯儲備特征的最新寫照。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5萬億美元。從縱向比較來看,外匯儲備再度創出歷史新高﹔從橫向比較來看,我國外匯儲備仍然領跑全球,穩居世界第一。此外,今年二季度外匯儲備增加約600億美元,與一季度1300億美元的增幅相比,出現了明顯放緩的態勢。外匯儲備已經走上了一條“減速之路”。
我國超重量級的外儲不僅吸引著世界眼球,也挑戰著監管層運籌帷幄的智慧。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提出2013年國際收支工作重點時強調,要管好用好外匯儲備,進一步完善“大規模”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制。
回顧10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猶如坐上了高速列車,一路飆升:從2006年2月開始至今,外匯儲備穩居全球第一。特別是2007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增加4000多億美元,並曾於2007年達到年度增加4600多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伴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增長和不斷擴大,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許多經濟學家將外匯儲備比喻為“燙手的山芋”,因為巨額的外匯儲備給人民幣造成了升值壓力,也使得國內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日益窄小﹔同時,我國外匯儲備數量規模過於龐大,但幣種結構和儲備形式單一,導致我國外匯儲備在經濟效益和安全性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雖然外匯儲備總量龐大,但卻呈現速度加快遞減態勢。記者翻看歷史數據發現,從2001年起外匯儲備余額在一路飆升,但從2010年起外匯儲備增加額在遞減,特別是自2011年開始,外匯儲備增加額遞減速度加快。2012年更是僅增加1304億美元,創下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探析此種情況產生的原因,首先從外匯儲備來源入手。外匯儲備是一國對外經濟交往中貨幣支付結算的結果。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外匯儲備的增加主要來自於經常項目順差(即商品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盈余)、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即資本流入流出盈余)。
接受採訪的業內專家表示,造成外匯儲備增長放緩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匯率影響,人民幣匯率逐步趨近市場認可的合理均衡水平﹔二是外圍環境惡化對中國進出口貿易造成較大影響,導致外匯佔款減少,影響外匯儲備增長的幅度﹔三是今年5月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擊以套利為目的的虛假貿易和異常結售匯,對異常資金的流入也產生了明顯的震懾作用。
外匯儲備增長勢頭放緩對於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當前,國際收支順差減少、外匯儲備增長放緩,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方向,有利於促進對外經濟平衡。”外匯局此前在有關報告中如是表示。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預計,未來我國貿易順差仍會呈現趨勢性收窄,資本流動可能呈現不穩定的局面,流出流進交織。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趨勢已經結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進入緩慢增長、季度增減交替的階段。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判斷,未來外匯儲備總量下降的可能性要高於上升的可能性,我國外匯儲備已經結束了持續高速增長的歷史,將進入增速放緩、總量波動的階段。
另有外匯專家表示,單純討論中國外匯儲備絕對值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沒有意義,要更加關注外匯儲備管理方式的變化,要進一步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拓展多元化投資,確保外匯儲備資產總體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拓展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這是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有助於更好地實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
在運用創新的同時,把握安全底線尤為重要,正如國家外匯局在部署2013年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工作時所強調,繼續把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放在首位,堅持多元化投資策略,優化貨幣資產擺布,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進一步嚴格風險管理,健全危機應對方案,加強對整體投資的風險判斷和各類投資產品的風險預警,增強風險管理手段。積極配合國家總體戰略,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方式,更好地發揮外匯儲備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大力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萬荃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