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八年路:重塑外汇交易员

王媛 石贝贝 |2013-07-22 11:23936

  市场自身力量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2005年汇改至今,整整8年。此间,来自于一线外汇市场的交易员们,大都亲历了人民币发展史上最

  市场自身力量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2005年汇改至今,整整8年。此间,来自于一线外汇市场的交易员们,大都亲历了人民币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从2005年汇改“动起来”,到2008年因金融危机而暂时“歇脚”;从2010年汇改重启,到如今市场弹性增加,都成为外汇交易员职业生涯中难以忘怀的激动时刻。

  上证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外资机构的外汇交易员及主管,与他们回顾汇改8年来的心路。来自一线的交易员们坦言,汇改八年来,最显著变化在于,市场自身的力量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交易员建议,未来可让人民币汇率在较为自由的波动中自发寻找均衡汇率。

  ⊙记者 王媛 石贝贝 ○编辑 孙忠

  “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员”

  “第一次汇改距今已近8年了,我记得当天下班后收到汇改通知,随即,我们就忙着对风险敞口做市值评估和向管理层报告。”回顾2005年前宣布汇改的那一天,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资本市场外汇及黄金业务总监林燕至今仍历历在目。

  2005年7月21日19时,央行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提高2%,为8.1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彼时,虽然舆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较高,但已习惯价格不变的外汇市场并没有料到,汇改会这么突然宣布。而对于交易员来说,虽感意外,但更多的则是兴奋。

  林燕告诉上证报记者,虽然现在看来,那时市场可允许的日间最大波动颇为有限,只有不到500个基点,不足目前日间波幅的一半,同时,此后第一周的交易区间也还不到100个基点。但从原来的“固定”汇率到可以浮动,令交易员们倍感兴奋。

  “但从那天开始,我们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员,人民币外汇市场是真的"动"起来了。”林燕说。

  汇率“动”了起来,也蕴含着不少挑战。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兼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胡盛华告诉上证报记者,2005年汇改后虽呈现单向波动,但机构并不一定能赚到钱,外汇交易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那时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很强,1-2年期NDF达到10%、甚至15%的涨幅预期。”胡盛华告诉记者,那时国外投资者都看涨人民币,远期里基本把人民币涨幅都考虑进去,但是如果人民币到时没有涨那么多,交易也极有可能亏钱。

  2008年收窄波幅:仅是“插曲”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逐渐蔓延影响,人民币汇率暂停了升值步伐,回到盯住美元的特殊机制上。人民币没有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在稳定了外需的同时,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风暴席卷下,当时银行间市场成员间信用风险授信普遍大幅缩减,不少银行纷纷压缩持有的汇率风险期限。对交易机构而言,这场风暴“有危更有机”。林燕回忆,当时某一家国有企业客户的外汇长期风险敞口急需避险,以避免影响其海外大宗合同的签订。但其时由于市场上因交易授信不足而缺乏流动性,大多银行不愿承担长期汇率风险而暂停了长期外汇交易。

  “当时汇丰在做了充分评估、全方位考量后,认为风险可控,于是特别向总部提交报告,争取到了长期外汇交易的权限,向该客户提供了报价,最终解了客户的燃眉之急。”林燕告诉记者。

  也正因为此,该企业与汇丰签署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隆重的签约仪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随后其他银行也陆续跟进,最终使这家企业的风险规避成本大幅降低。

  直到两年后,即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迎来重新开启了升值之路。

  尽管汇改道路曲折,但对于交易员和金融机构来说,外汇交易团队却因此得以扩大,组织结构和职能更加完善。以汇丰为例,林燕表示,因为汇改的缘故,汇丰交易团队进行了结构调整,按交易产品划分交易团队、明确了各交易团队、交易员的职能,以适应汇改后更活跃的外汇市场和交易室的长远发展。林燕也因此受命负责带领外汇交易团队,从众交易员中挑选适合外汇交易的交易员、招募和培训外汇交易员。

  从人员配备来看,2005年7月,汇丰还没有专职的外汇交易员,但8年后的今天,汇丰的交易团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了。

  “我们的交易室能够高效率地集中管理汇丰中国分布在全国49个城市的149家分支行的汇率、利率风险,同时负责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主导专业销售。”林燕说。

  汇改重启后的“极端行情

  自2010年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更加大,连续多次上演“极端行情”。尤其是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上半年一边倒的贬值预期,到10月份之后的即期市场汇率频频触及“涨停”的“过山车”行情。

  “这就是所谓的极端行情。”林燕说,一旦触碰1%的日间波动交易区间上限,市场就停滞,并缺少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价格来调节。“比如买美元的人很多,买到整个银行间市场没有卖盘,这时需要交易员及时把价格更新给销售团队、销售找到愿意卖美金出来的客户,通过价格来释放流动性。”林燕表示。

  这种所谓的“极端行情”不止一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今年的6月20日,银行间市场资金极具紧张,也波及了外汇市场。

  平安银行外汇交易员威廉(化名)告诉记者,在他的从业生涯中,今年6月20日可载入史册。

  “由于5月底以来资金面持续异常紧张,美元人民币掉期点数也随之异常走高。在6月20日当天,隔夜掉期点数也随之冲高。长端方面,1年期掉期点数不光每天以100点以上的增幅在增加,更是6月20日当天,更是恐慌性成交在1680点的绝对高位。”他对记者回忆,更令人绝望的是,尽管价格已经高得令人发指,但是仍有机构不惜成本在拿进,几乎是有价无市。

  回顾做外汇交易员的这几年,威廉坦言,尽管政策因素仍对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角色的分量正越来越轻。汇改最显著变化在于,市场自身的力量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细数了近年来人民币市场上大的波动,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市场的力量正逐渐强烈。

  “去年7、8月份,当时欧债危机带来的避险情绪弥漫全球,投资人疯狂持有美元避险,国内客户也是大幅购汇,或是提前购汇人民币大幅贬值,在此背景下,即期汇率自6.3000径直贬值到接近6.3900。”他举例说。

  这种市场的力量也体现在市场交易主体更为多元化,双向波动更为强烈。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兼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胡盛华告诉上证报记者:当下,市场交易则更为多元化,因为市场参与者观点多元,对人民币贬值、升值预期都有,现汇、远期交易也都比较活跃。

  “市场两方面波动性都比较大,来自美欧中市场的瞬时信息中既有利空、又有利多,这也使得我们交易变得活跃,最近两三个月以来没有固定不变的头寸、一直跟着市场在变。”胡盛华表示。

  “若中间价能紧跟市场价,那就会形成双向波动。至少先放在双向浮动的框架内,如果连续几天单向大幅度波动,比如达到0.5%、1%,央行再出来干预。这样快涨也会快跌,慢慢形成双向波动。”胡盛华认为,交易区间未来若扩大到2%,对交易影响不是很大,反之,如果中间价能够跟着市场价走,波幅1%也就足够了。

  展望未来,招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不是争论人民币应不应该继续升值,而是应该放松对汇率市场的政策管制,允许市场更充分的表达对汇率的看法,让人民币汇率在较为自由的波动中自发寻找均衡汇率,避免人为管控汇率造成对外贸部门和国民经济的超调。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