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需求不断下降 中国制造业“失速”引担忧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7月1日,同一天发布的6月中国官方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回落至低位。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速的容忍度一度超出市场预期,也传递出重要信号:中国政府愿意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以降低风险并提升民众福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7月1日,同一天发布的6月中国官方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回落至低位。外电认为,这凸显出中国内外需不振对制造业持续形成拖累,并进而担心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但外界也同时表示,从种种迹象看,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更倾向于调结构,愿意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以降低风险并提升民众福利。而同一天公布的亚洲多国PMI数据并不乐观。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官方6月制造业PMI指数大幅下滑,终值报于50.1,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这尽管符合市场预期,但跌至去年9月以来最低,并徘徊在50的荣枯线附近,表明整体经济活动持续低迷。而汇丰PMI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6月终值报于48.2,表明中小企业连续第二个月出现经济萎缩。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官方6月PMI由5月的50.8下滑至50.1,其中新订单指数由51.8下滑至50.4,显示内需放缓。汇丰6月制造业指数终值较初值的48.3下滑至48.2,显示6月最后一个星期制造业局面继续恶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6月官方PMI指数回落,且主要指标普遍回落,表明未来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但PMI绝对值仍然在50的临界点以上;1至5月份投资、消费增长大体平稳,剔除热钱扰动因素,出口实际增速也未大幅下滑;库存水平是历史低位,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他认为,稳增长的政策效果还在进一步显现之中。综合看,经济增长仍然在趋稳过程中。
《韩国经济》1日评论称,上半年已经过去,但中国制造业似乎并没有恢复景气。最近中国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出口、消费、投资、生产等各个经济指标都显示出增长乏力的态势,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低于去年。但中国政府认为经济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因此并没有出台大规模的财政投入等扶持经济政策。中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不能仅以GDP评价工作的好坏,更要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中国政府目前比起保增长,更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路透社1日也称,从近来种种迹象看,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更倾向于调结构,而非刺激增长。中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进一步升级,尽管6月流动性困局加深,但央行一反常态未立即施以援手,国务院和央行相继强调金融资源配置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传递出调结构的决心。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速的容忍度一度超出市场预期,也传递出重要信号:中国政府愿意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以降低风险并提升民众福利。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担心,6月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局面将影响市场信心。如刘利刚就表示,尽管市场流动性在6月底出现一定改善,市场利率也在6月底出现一定的下行,但整体水平仍高于历史均值,如果这样的高利率在未来一个月持续,将会对实际贷款利率产生明显影响,并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
而从亚洲范围来看,遭遇PMI回落的并不止中国一家。《华尔街日报》1日称,国际权威金融数据机构Markit当日披露的PMI数据显示,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出现萎缩或增长疲软,韩国PMI指数近5个月以来首次出现萎缩,而中国的台湾,其PMI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萎缩。印尼PMI创下近4个月以来的新低,而越南PMI6月更创下历史第三低的纪录。亚太地区制造业景气趋势相对较好的是印度和澳大利亚,如印度6月PMI较前月小幅增长。路透社1日说,亚洲制造业相关景气指数“极其疲软”,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对全球经济未来增长的负面担忧。《华尔街日报》援引汇丰银行经济学家的观点称,亚太地区尚未从西方经济回暖中受益,还要承受美联储可能缩减量化宽松带来的冲击。美联储政策可能导致亚洲国家财政健康程度恶化,经济增长动力衰弱。在出口方面,亚太工业国和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出现下滑,拖累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板块。有观点担忧,第三季度亚洲制造业的前景将充满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