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钱荒”慌了谁
中国拥有100万亿储蓄,还有3.5万亿外汇储备,但同时又是世界上钱最贵的国家:中小企业私募债价格是14%-15%,民间短期利率是20%-30%,信托是7%-10%。高价在银行间市场拆入、突击发行高收益招揽理财产品应对到期理财产品的赎回,其中赔赚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一本账。
中国拥有100万亿储蓄,还有3.5万亿外汇储备,但同时又是世界上钱最贵的国家:中小企业私募债价格是14%-15%,民间短期利率是20%-30%,信托是7%-10%。如今不仅制造了最贵的银行间市场利率,甚至出现了“钱荒”,经过动荡的两周危机似乎还未远去。对市场各方参与者而言,“钱荒”带来的教训值得反思。
在投资者心中,银行低风险理财品种是没有风险的,而今这个神话已经被打破。笔者一位在金融机构工作的朋友买了一款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200亿规模的理财产品,这两天在赎回期内却不能赎回。每次网银操作的反馈都是“委托赎回受托产品失败,已达赎回比例上限。”而银行对其的答复是让其第二天9:30再碰碰运气。这位同学如祥林嫂般慨叹:“没想到最应该有流动性的产品成了最危险的产品,放弃客户的银行已不再值得信任。”银行理财产品还能让人放心吗?此外,高价在银行间市场拆入、突击发行高收益招揽理财产品应对到期理财产品的赎回,其中赔赚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一本账。
深受伤害的还有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产品。最新统计显示,“钱荒”风暴直接导致了债基规模缩水超过三成,货基规模直降49%。据了解,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这两周几乎处于崩溃边缘,一边做客户工作避免大规模赎回,一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每天货基要上报净值,严防爆仓。一直很少伤害到客户和公司的货基已经不是诺亚方舟了,这次风波对机构客户扎堆的公司从规模到业绩造成双重打击。而最让众多基金公司担心的是第一波以机构客户为代表的套利引发的赎回潮之后,因普通投资者为追求银行新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而导致的第二波赎回潮恐怕就要开始了,基金严防死守的阶段还没结束。
“钱荒”对于实体经济影响几何似乎存在不小争论。各种停贷、各种违约不绝于耳,真假难辨。但个中道理并不复杂——银行不愿做赔本买卖,不会用在银行间市场高价拆入的资金放贷给企业。银行不是实体经济的活雷锋,如果钱荒持续下去,不相信高企的资金成本不向实体经济传导。
不少专家分析,“钱荒”之后银行间市场利率将上一个台阶,相当于变相加息。这对还本付息压力山大的地方政府显然不是个好消息,GDP增长率下行过程中,不良资产的数量和比例都将增加,这无疑将加剧城投债等品种的风险。另据社科院金融所的研究,6月底之前全国银行系统有8300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7月份将有1.09万亿元理财产品到期。加之银行分红与财政缴款等因素,7月份的资金面压力依然巨大,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可能导致银行间市场、股市、债市系统性的金融震荡;在资金成本上升、信贷管控的背景下,企业只能被迫取道信托等渠道融资,这在抬高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的同时,客观上将推升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资产利率和扩张影子银行的规模。显然,这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