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央行当了回成熟的家长
有人说,坐到最后,央行还是没能坐得住。可以说,这一会,央行当了回成熟的、不溺爱的家长,尽管这个姿态让“子女”有点措手不及。市场瞬息万变,谁也不能定论央行选择的正确性。
有人说,坐到最后,央行还是没能坐得住。不过,即便央行在多重压力下表态“提供支持”既没有推翻此前对市场流动性的认定,也坚持了审慎与“有条件”的底线。这样的“支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享受成习惯的“支持”,显然不是一个意思。可以说,这一会,央行当了回成熟的、不溺爱的家长,尽管这个姿态让“子女”有点措手不及。
当一回成熟的家长,央行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一方面,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M2年均复合增长高达18.2%,截至5月底,M2余额高达104.21万亿元。大量投放的货币供应量,堪称一场“流动性盛宴”。在刺激经济“保8”的狂欢之后,产能过剩等诸多后遗症也引发了系统性反思,靠流动性过日子的高增长年代,既有寿终正寝的一天、又代价高昂,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金融信贷领域,无论是宏调还是微调,工具创新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一次,央行在改变市场预期的同时,用活了短期政策的便利性,正如其所言,今后还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这是一个信号,更是一个趋势。
当然,市场瞬息万变,谁也不能定论央行选择的正确性。但在成熟市场体制内,央行从“婆婆”角色中抽身而出,做一个专业而理性的抽象派家长,恐怕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管制要好得多。当然,这也意味着今后的金融市场更像一个“市场”,风险与收益回归常态,角力与博弈更契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