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9月是美联储QE3退出节点 市场反应消极
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例行政策会议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放缓购买资产的步伐,明年上半年继续减少购买量,直至明年年中结束。中国应继续与新兴经济体一起,共同维持各国货币汇率稳定,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人民视觉
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例行政策会议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放缓购买资产的步伐,明年上半年继续减少购买量,直至明年年中结束。但他强调,退出量化宽松的日期,仍需视经济形势而定。有分析人士指出,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勾勒出较为清晰的“路线图”,但退出量化宽松并不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开始。
经济下行风险减小,有分析称9月是退出节点
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增强,是美联储考虑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依据。尽管美联储当天维持了现有货币政策不变,但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更为乐观,其声明说:“从去年秋季以来,经济和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已经减小。”这是与以往历次货币政策会议声明最大的变化。
对于利率政策,美联储重申,只要失业率高于6.5%、一到两年内的通胀率预期不超过2.5%,维持超低基准利率就是合适的。伯南克在记者会上说,任何加息的决定依然是遥远的,结束资产购买和加息之间也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分析人士称,伯南克的这一表态旨在减缓市场对政策紧缩的担忧。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里在发给本报记者的分析简报中说,伯南克描述的时间表仍取决于美国经济走势,所谓的“今年晚些时候”是个模糊的时间概念。伯南克在记者会上多次强调,缩减量化宽松政策的时间表将取决于未来经济表现,如果经济恶化,可能逆转操作方向,加大量化宽松规模。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说,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上比预期强硬,根据伯南克的论调,美联储从9月将开始收缩量化宽松规模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美国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经济学家保罗·埃德尔斯坦则对伯南克规划的时间表表示怀疑。他认为,伯南克预测明年年中美国失业率会降到7%,那时可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但这种预测过于乐观。他预计今年内美联储不会削减其资产购买步伐,但如果美国失业率在今年夏季的下降幅度足够大的话,也不排除美联储最早可能从今年9月开始减少购债。
市场反应消极,担忧超低利率时代不再
美联储对经济走势的评估和伯南克的表态撼动了市场。在19日伯南克发表讲话后,美国股市和债券市场双双加速下滑,纽约股市当天创两周多来最差表现,道琼斯指数收盘下跌206点,跌幅约1.4%。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2.33%。事实上,外界对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政策已经猜测多时,金融市场数周来持续动荡。彭博社报道,自从伯南克5月22日在国会听证会上暗示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后,全球股市市值已经蒸发2万亿美元以上。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在把基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情况下,启动实施了资产购买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在目前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中,美联储每月购买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种非传统货币政策帮助市场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刺激了住房、消费和企业信贷。经济观察家普遍认为,美联储的货币刺激政策使美国经济避免了一场大萧条。在超低利率的帮助下,美国经济稳步缓慢复苏,房地产市场实现反转,股市屡创新高,居民财富积累增加。眼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相信,美国的超低利率时代可能快走到头了。
(本报华盛顿6月20日电)
>> 点 评 <<
钟红(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资深研究员):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手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伯南克讲话勾勒了量化宽松退出的大致时间,但美联储真正选定何时退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就业市场变化以及通胀走势,这个过程将是渐进的、长期的。
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将引起美国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元指数走强,进而引发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国际资本将由新兴经济体回流至美国,引发新兴市场股市下跌,流动性面临压力。
中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风险和挑战,最近金融市场的表现已证明这一点。美元汇率走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也会带来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金融市场风险加大。为应对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巴西已宣布出台资本管制措施,印度、泰国央行干预汇率,印度尼西亚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可以预见,伴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以及由此带来的溢出效应,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金融风险将是广泛而深刻的。
面对以上风险,中国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第一,保持自身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保持独立性和稳定性,以促进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进一步增强。第二,积极预防资本大规模流入和流出可能带来的风险。中国应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严密防范过度投机和大规模国际资本冲击。第三,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作为资源进口大国,中国应警惕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第四,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国应继续与新兴经济体一起,共同维持各国货币汇率稳定,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