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钱荒格局难改
国泰君安认为,央行在资金明显紧张的过程中并未出手相助,是有意培养市场机构认知风险,为利率市场化进行铺垫。东方证券认为,1-4月阶段性宽松的代价就是未来几个月相对紧缩,毕竟央行本年度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未改。
打印
资金价格上涨最先体现在银行间市场。端午节前后,短期品种资金价格均大幅上涨,隔夜回购利率也一度飙升。“如果央行投放流动性,可能会暂缓利率上行,但下半年肯定是偏紧的趋势。”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
现在可能还不是最紧张的时候。瑞银认为,未来不可低估几个因素对资金面的冲击:具体是五大行年度分红吸收流动性约2400亿元;年中时点银行理财产品、超短期基金理财产品遭遇净赎回,或将给货币市场带来更大的融资压力;金融机构杠杆率偏高,未来一个月偿付压力很大等。
国泰君安认为,央行在资金明显紧张的过程中并未出手相助,是有意培养市场机构认知风险,为利率市场化进行铺垫。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最终可能还是会施以援手,但央行在目前未出手,似乎是想让某些前期扩张过快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行吞下这颗苦果,这或许也是一种真正具有实战意义的压力测试。
5月多项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引发机构下调未来两个季度及全年的增长预期。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多家机构预计货币政策不会施以援手。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表示,高层近期谈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投资者注意。第一,目前经济增长总体稳定,经济增速仍处于较高合理区间,特别是就业保持稳定。这意味着当前政府认为的合理增长区间事实上并非之前市场猜测的7.5%附近,而是在更低的7-7.5%附近。第二,高层提到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提法改变了之前关于维持“社会融资合理稳定增长”的提法,反映了监管部门对于融资总量过快扩张的反思。
瑞银认为,央行已经较明确地表达了不希望信贷过快扩张的立场。而相较于短期利率,央行仍然更加关注信贷和货币供应的量。换言之,如果银行信贷增长太快,那么央行会收紧流动性以遏制其增速,并且不介意因此带来的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上涨。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显著上升可能促使银行削减信贷投放规模并更加谨慎地管理流动性,尽管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造成信贷紧缩。瑞银认为,未来几天或几周内央行将逐渐改善流动性供应,不会降息、也不会降准。政府提高了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转而更加关注对金融风险的控制。
东方证券认为,1-4月阶段性宽松的代价就是未来几个月相对紧缩,毕竟央行本年度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未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认为,货币政策不太可能进一步放松有两个原因。首先,尽管央行的官方政策表达是坚持稳健(或中性)货币政策,但从整体上看,过去一或两个季度信贷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小,尤其是在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鉴于信贷增长对GDP的影响一般会滞后(通常为2-3个季度),央行可能会更加审慎地对待进一步放松政策。其次,信贷渠道的影响可能不及过去。换言之,货币宽松可能无法有效地解决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信贷渠道萎靡不振可能与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分离相关。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以较低价格从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出借给信托公司获得利差收益(导致社会融资总量的重复计算);部分公司使用新贷款偿还老贷款和支付利息,或将运营资本当作应收账款的现象近期也愈加频繁。这表明实体经济中的新增贷款并未对投资活动起到多大支持作用,而是用于其他目的或仍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