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需求与监管博弈将升温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将偏紧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280亿元,截至5月30日,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利率依然保持高位,7天品种和14天品种的利率均超过了4%。一方面不希望信贷投放过猛,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支持经济增长的投资需要,市场对于信贷的需求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博弈将升温。
地方大项目密集开工5月新增贷款料升至9000亿元
专家称,未来资金面状况仍存不确定性,降存准可能性不大
5月30日,广州105个重大项目集体开工,涉及总投资额约1004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记者还观察到,5月内还有吉林、山东、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内多个地级市有大规模项目开工。
棋到盘中,政策调控再次面临压力。一方面地方项目投资集中启动,并且有地方政府要求控制融资成本,种种因素都促使市场增加了对信贷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状况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尽管短期内资金面普遍偏紧,但央行始终倾向于利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进行调控。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即便是外汇流入放缓,但央行仍不会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而降息就更没有可能。在“稳增长”的要求下,如果信贷投放猛增,那么,今年M2增速控制在13%左右的目标恐难达成。市场需求与监管的博弈也将升温。
刺激地方项目集中开工推升信贷投放
记者了解到,30日广州105个重大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发展平台三大类,涵盖轨道交通、能源、物联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记者发现,吉林、山东、浙江、安徽、四川等省项目也普遍涵盖到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就在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公布了其中104项的清单。重点是经济领域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以及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投资城市轨道等重头项目的审批权力。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时期审批权的下放将很可能刺激地方投融资冲动,再加上部分地区的政府要求控制融资成本,那么,融资渠道就将逼向银行信贷。
而从银行信贷投放的情况来看,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获悉,目前,四大行人民币新增信贷投放量已接近3000亿元,银行业分析机构普遍判断,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很可能会达到9000亿元左右。
据中金公司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今年以来无论是房地产按揭贷款或是开发贷都占信贷投放比例相对较高,前4个月占比达27%,而5月也延续了这一趋势,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今年海外贷款需求、小企业贷款和房地产需求旺盛,但国内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需求依然低迷。”申银万国[微博]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
“我们可以看到,信托融资在降温,而随着监管部门对银行表外资产的控制,票据融资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么多的地方项目开工融资可能银行贷款仍是主渠道。”一位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不过从银行的角度看,随着存款外流态势依然明显,外汇流入也在减少,受严格的存贷比考核限制,银行放贷能力也将受影响。”
预计短期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将偏紧
实际上,5月20日至24日这一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骤然偏紧。当周,央行临时宣布延长货币市场交易时间20分钟,与此同时,资金价格飙升。20日,货币市场上各品种资金价格全线暴涨,其中7天和14天的质押式回购利率分别上涨了68个基点和70个基点,收于4.38%和4.34%,且这一周利率都维持在4%以上。对此,央行也大幅削减了央票和正回购发行规模,以缓解资金面紧张的局面。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280亿元,截至5月30日,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利率依然保持高位,7天品种和14天品种的利率均超过了4%。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偏紧。5月财政缴款截止日期是月底,预计净上缴量在300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外汇局的监管政策或已生效,根据测算,外汇局政策将静态上收2100亿元基础货币,动态管理上也将压制热钱流入速度。
“外汇流入与否在于汇率的走势,人民币升值导致大规模的外汇流入,但目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也造成了外部资金流入放缓,因此,5月外汇占款增长减缓,将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格局。”兴业银行(18.67,-0.06,-0.32%)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
还有分析认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金利率暴涨是一个信号,流动性在资产价格泡沫和产能过剩泡沫中的大量“消失”,浪费了很多信贷资源,造成了“宽货币”下“弱经济”格局形成,使得央行不得不一再向银行体系投放流动性。
动向市场需求与货币政策博弈升温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弱势复苏的格局还将持续。在信贷行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不少依靠产能过剩行业作为支撑的地区陷入了经济“弱增长”的泥潭,在这些地区,银行一方面要满足这些企业借新还旧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需要继续维持资金链和还款能力,或者通过银行信贷“借新还旧”,或通过影子银行融资。
受订单疲软的影响,日前,汇丰发布的中国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意外创7个月最低水平,为49.6,结束了此前连续6个月的扩张势头。这意味着,制造业依然不景气。“依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和信贷投放升温,都不是长期可持续的。未来,还需要在结构调整方面下功夫。而当前,汇率和通胀的变化,也让央行高度警惕,因此货币政策的决策仍然会比较纠结。”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一位宏观经济研究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今年一季度M2同比增长就达到了15.7%,那么接下来如果要保持经济稳增长的话,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必然会加大,全年M2控制在13%左右显然有难度了。”鲁政委[微博]说。一方面不希望信贷投放过猛,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支持经济增长的投资需要,市场对于信贷的需求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博弈将升温。
基于目前流动性紧张的状况,有知情人士透露,“5月内,某国有大行再次向央行呼吁调整差别准备金率。”对此,鲁政委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并无调整的必要,并且,在市场信贷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降息更无可能。
“6月,乃至后面的三、四季度中,资金面状况依然存在极大不确定性,那么央行不会采取降存准率来给市场'放水’。”鲁政委进一步分析表示。
另外,从监管部门调研情况看,今年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外汇占款、顺差有关,贸易顺差虚假反映海外宽松政策溢出效应。热钱流入原因主要是利差高、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转变各类存款、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关联不大。此外,融资平台、房地产吸收资金量很大,表现为信托贷款、企业债等快速增长。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当前央行政策中性,左右为难。实体经济较弱但通胀压力不容忽视,故政策无明显偏向。央行货币政策手段多样,正回购数量增加、央票、外汇头寸管理综合使用。”
中金公司首席分析师彭文生认为,结构的失衡制约了当前的经济增速回升。房地产泡沫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扩张,没有对实体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反而对私人部门的需求构成挤压。
“由于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结构的失衡,尤其是房地产泡沫化的风险,同时当前失业的状况也没有显著恶化,因此短期内宏观政策出台大力度刺激需求措施的可能性较小。在当前多重矛盾交织的情况下,总量政策的逆周期操作需要在试图抹平短周期波动和防范中长期风险方面取得平衡。近期中央政府的一些政策宣导也反映了这一政策走向。”彭文生进一步分析称。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