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下)
在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放缓,如果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将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打击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压缩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空间。
在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市场充裕的资金不是冲向商品市场,就是冲向资本市场,或者二者皆有。大宗商品价格将更加难以捉摸,短期资金跨境流动将更加活跃,汇率波动将更加频繁。“动荡不定”将是国际金融环境未来3—5年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和治理的改革将进一步推进。
危机彻底解除尚需时日
不管是发达国家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还是国际范围内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但由此引发的发达经济体财政债务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美国2012年下半年的“财政悬崖”问题充分显示出发达国家在解决危机方面的两难境地:要刺激经济复苏,必须承受债务负担加重的风险:否则,将遭受经济下滑的恶果。如何解决好债务问题将成为未来3—5年困扰发达经济体的共同难题。
欧债危机不但拖累了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还将是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利因素。而且,财政一体化等制度变革需要欧元区以及欧盟成员国在艰苦谈判中共同努力。预计欧债危机彻底解决的时间不会少于3—5年。期间,如果高失业率一直持续,债务危机极有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
日本的公共债务率是全球最高的,潜在风险巨大。由于日本公共债务90%以上由国内投资者所有,一旦日本国内私人部门无法支撑继续增加的债务负担,而国外又寻找不到新的支撑力量,债务危机将对日本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难以预料
理论上,宽松货币政策意味着市场上流动性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会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将推动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由于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欧的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全球价格水平的提升。在美国推出第一、第二次宽松货币政策的3—5个月后,初级产品价格指数迅速提高。
但是,大宗商品价格是否会如前一样大幅上涨,还要视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定。从目前对2013年全球经济走势的种种预测来看,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有望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处于高位。即便不再处于高位,由于全球流动性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处于过剩状态,未来3—5年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将更加频繁,幅度也只会大不会小。
资金短期跨境流动将异常活跃
随着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集中出台,近期大量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其中亚洲成为首选地。中国香港在本轮热钱冲击中尤其值得关注。由于大量短期资金涌入,香港金管局在时隔三年多后,于2012年10月20日首次干预汇市。截至2012年12月21日,金管局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已经连续28次干预市场,向市场累计注资1071.93亿港元,超过了QE1期间992亿港元的规模。至2012年12月27日,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规模达到2558.5亿港元。
大量热钱的涌入推高了当地资产价格。香港恒生指数于2012年9月6日止跌回升,并呈现持续上涨态势;泰国股市2012年上涨约28%;菲律宾股市上涨约24%;印度股市上涨约23%。“热钱”逐利而动,在一个市场获利后,总是不断寻找下一个目标。由于发达经济体向国际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举动尚未结束,资本短期跨国流动将异常活跃。
主要经济体货币易陷入竞相贬值的境地
货币贬值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出口的价格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国内经济复苏。为了恢复经济、走出危机,主要经济体倾向于维持货币弱势。宽松货币政策是推动货币贬值的有力武器。2012年9月,美元实际汇率指数开始下降,12月对主要货币的实际汇率指数已降至82.55;日元实际有效汇率也开始由100以上下降到12月的93,日本政府更希望未来几年日元继续贬值,以推动日本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泥沼。
与此相对照,2012年俄罗斯卢布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5.7%;巴西雷亚尔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13.4%。为了避免政策套利,也为了保持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新兴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后,也“被宽松”地增加了本国货币的供应。于是,发达经济体希望本国货币贬值、新兴经济体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努力,极易导致外汇市场汇率的剧烈波动。
国际货币体系颠覆性调整可能性不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改革并未改变美元主导地位。此次金融危机在美国首先爆发,诱发了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强烈要求。毫无疑问,未来我们需要的货币体系是:既能满足国际交易的支付需求,又能避免和有效化解金融危机;既能保持全球化势头,又能获得全球平衡。但是这种改革并不会颠覆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吸纳国际商品、资金、人才的能力,以及更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任何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将会止步于讨论阶段。短期内最为现实的选择是继续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加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既有机遇,如企业的海外融资环境向好,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拥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也有挑战,如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可能成为“热钱”冲击的重点目标。挑战如果应对得当,也会成为机遇。
我国企业的海外融资环境向好
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是深刻的,且不仅仅局限在金融领域。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难以短期内解决,国际商品市场便难以迅速好转,我国出口企业仍将面临不小的压力。但是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却极有可能得到改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外部资金充裕,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低;二是,虽然有些企业曾因不熟悉规则以及个别国家有意打压,在境外资本市场受挫,但未来中国元素仍将使我国企业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优质客户。
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主要由美、欧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但却要由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承受。美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穴CPI?雪变动幅度远远小于金砖5国,即便在实施了量化宽松之后,情况也是如此。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放缓,如果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将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打击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压缩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空间。以往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商品进出口中的占比为10.5%?穴2011年?雪,且短期资本项目仍存在较为严格的管制,我国与全球价格之间的链接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来实现。全球商品价格对我国出口价格有明显的影响。一旦外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降低我国出口的竞争力。
我国可能成为“热钱”冲击的重点目标
香港通常被认为是国际“热钱”进入大陆市场的跳板,从大量热钱流入香港来看,国际“热钱”对中国市场热度不低。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稳步推进,“热钱”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也将随之拓宽。目前,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穴QFII?雪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穴RQFII?雪是境外短期资金进入国内的两大合法渠道。2012年这两大渠道的规模均大幅提高。截至2012年底,QFII的投资额度达到374.43亿美元,RQFII的投资额度达到67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底分别增加了近160亿美元和570亿元人民币。
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加速提升
目前,我国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各项改革措施不仅能够使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而且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从而推动国际金融多极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对策建议
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金融改革开放不应因外部金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而停步。其重点既包括继续推动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改革,如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完善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推进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等;又包括大幅扩大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如降低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持续提升资本项目的开放水平等。
加强金融领域对内对外监管水平
加强金融监管改革是未来全球金融领域的一大趋势。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明显的趋同性:一是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二是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四是加强中央银行在监管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推动上述金融领域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此外,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与汇率变动情况。在出口乏力的形势下,要防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动大幅升值,需要视情况调整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管理力度。
利用好海外融资渠道
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即便是资金最充裕的国家,也需要将综合运用境内外资金作为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当前,不但那些“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利用好海外融资来进一步扩大境外直接投资规模,尚未“走出去”的企业也可通过海外上市、引入境外战略合作伙伴等手段提高对海外融资的使用。有关部门可通过提供海外融资信息、加强国际金融规则方面的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综合运用境内外资金的能力。
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首先,要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国内在扩大进口平衡国际收支的同时,可以利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机制、国内价格稳定机制等手段降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通货膨胀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针对欧美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尤其是考虑到全球性通货膨胀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大于发达经济体,在合作中应呼吁发达经济体在稳定全球物价水平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积极推动和加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的国际合作
虽然国际货币体系由中心国家主导,但广泛的国际协作必不可少。我国可利用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力的提升,积极推动以下三个方面的国际合作:一是支持国际货币向以美元为主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可按“相机抉择”原则,稳步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是这一趋势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积极参与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的主动选择。二是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支持汇率的有序变动。三是支持“集体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降低“自我保险”规模。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世界经济趋势与格局”课题组)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