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增速放缓源于结构调整 把目标定在未来

孙磊 | 2013-05-20 23:07 909

  本报驻京记者 孙磊 文/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增长,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

  本报驻京记者 孙磊 文/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增长,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政府主动下调经济增长目标。

  市场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又是怎样的反应,经济结构调整应该如何展开,发展方式应该如何转变?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与民生证券研究院等机构召开专题研讨会,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未来中国经济走势。

  经济学家建议不要对短期经济增长数据过于敏感,而是将目标定到未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保证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防金融风险,实现经济更好地转型。

  把目标定在未来 关注就业和改革

  政府关心的不是经济增长数字的多少,而是就业,是社会稳定。所以国务院工作会议中要求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如果经济形势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不会出现像2008年11月份4万亿元,2009年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出来之后,市场反应普遍比较恐慌。尤其是到最近到5月初的时候,中采和汇丰的PMI数值出来之后市场更为担心,因为它反映的速度更快,不管是制造业PMI,还是服务业PMI,都看出来中国经济还在往下走,这是市场担忧的一个原因。

  4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没过几天,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一季度的经济形势,这在以前就很少看到的。从两个会议来看,政府是有点担心,因为经济在二季度可能继续往下走,但是还没有到恐慌的地步。因为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来今年的GDP增长目标是7.5%,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是7.7%,高于预期。

  现在的经济改革是结构性改革,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制造业基本上依赖出口,以后出口不会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么迅猛。比如说美国经济复苏后我们的出口肯定受到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肯定是要往下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

  美国现在要改写游戏规则,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忽视中国,放任中国出口。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不得不去调整,服务业的比例会提高。过去制造业是增长的引擎,现在制造业不行了,换成了服务业。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非常快,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很快。但是,服务业不可能速度那么快,家里雇一个保姆不可能发展成个保姆二代了。工资会翻一番,但劳动生产率不会提高那么快。

  随着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提高,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会比现在要低。我们担心的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后,有可能会从现在的民工荒、劳工荒转变成一个大规模的失业。现在制造业都在升级换代,制造业用机器来替代人力,如果制造业以后创造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唯一能够解决这些岗位的是服务业。

  可是现在服务业并没有完全开放,服务业的发展很慢,对政府来说,关键的问题不是一季度经济增长怎么样,也不是说2013年经济增长怎么样,关键要解决的是在经济放缓的过程中又要继续推动改革。

  现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不看现在的问题,而是把目标定到未来。比如说政府不关心短期的经济增长,而是促进改革,比如说医疗行业的改革,在未来五年之内,至少能够创造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就业岗位。瞄准了未来,其实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的问题。

  热钱流动频繁,经济运行风险增加

  从过去来看,在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重要:一是外需,而从一季度来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走势都不是特别强劲;二是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有效汇率处于历史性高位。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出口表现还这么好,大家比较疑惑。此外,有很多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出口数字有问题,比如中国向很多经济体的出口增速远远高于这些经济体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尤其是香港。若看国内省份的出口增速,过去很多省都是出口大省,比如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可这一轮表现最抢眼的是广东,广东表现最抢眼的是深圳。

  现在将各界意见汇集起来看,为什么一季度出口增速那么高,大概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国内出口企业为了骗取更多的出口退税。上午把货物从关内拉到关外,下午再拉回来。二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去年各个地方政府签署了今年要让自己的省份出口增长至少10%的军令状,省政府把任务布置下去,层层分解。三是借助贸易渠道的热钱涌入。中国很多企业在内地和香港有分支机构,他们想把钱从香港往内地转移,可以通过内地企业向香港关联企业做一笔出口,本来一条裤子20块报成一条1000块,通过这种高报出口,钱以贸易顺差的形式流了进来。

  中国一季度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表现不错,人民币有比较强的升值预期,中国利率又高于国外,因此存在短期资本通过上述渠道流入中国的强烈激励。对于为什么一季度出口增速偏高,上述三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加起来或许能够构成比较好的解释。

  刚才我说的只是通过贸易渠道的资金流入,其实今年一季度国际收支表上的金融账户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非常高。即使存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热钱流动的规模都如此之大。试想一下,若没有资本管制这道屏障,今年一季度的资本流入状况会怎样?是更大规模的流入,还是大规模的流出?这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发展经济应致力解决结构性问题

  讨论经济形势,既要谈短期的也要谈长期的问题。短期虽重要,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来讲,中长期还是更重要。所有的中长期都是建立在短期的基础之上的。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后大家都有些意外。从国务院以及后来政治局常委会召开的会议的结果来看,好像并没有出现像学者所担心的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从GDP增长速度看,现在经济形势确实有些弱;但是还是在复苏的轨道上,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我预测,现在这种困难局面或者这种比较弱的形势,可能还很难很快结束,尽管我们预期二季度、三季度可能会比一季度好一些,在8%的附近。

  有人认为二季度GDP增长可能为7.5%。这是个悲观的判断。我认为7.5%也好,8%也好,不是太重要,关键要看未来几个季度现在经济下行的趋势能否走出来。目前经济复苏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弱的,一个季度两个季度的反弹也好,可能都改变不了经济在下降通道运行的这么一个情形。

  我的第一个观点,短期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困难,而且还会是一个进行时。第二个观点,关于目前经济放缓的原因。我认为这次的回落或者说经济增速的放缓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的现象,而是一个由深层次的,包括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叠加造成的。

  对长期怎么看,如果是周期性因素可能比较简单,有很多政策手段,货币、财政政策等加以应对,包括我们年前所采取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等,都是应对周期性回落非常有效的;如果目前这种经济增速回落不完全是或者说根本就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由于经济内在的结构性调整,或者体制性改革滞后因素所决定的,那就要求决策层未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更多致力于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致力于解决体制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归旧的手段和方法。

  从年初确定这个GDP增长7.5%的这个目标,以及从最近几个月面对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数据,没有出台大规模的投资和消费的刺激措施,都可以看得出。今年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比较务实和具体,新一届政府确实给公众传递出迫切希望推动改革的信号。

  中国货币政策要真正稳健起来

  我从全球经济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状况,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处于一种冷热不均的状态。金融以及虚拟经济是比较热的;但是实体经济包括经济增长,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来看,都是挺冷的,所以冷热有别。

  今年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一份非常权威的报告叫做《全球经济展望》。其中提出非常重要的概念,全球经济已经从双速增长进入到三速增长的时代。什么叫双速增长?以前是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引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的复苏;现在全球经济又进入了美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三个重要力量共同支撑增长的时期。

  2012年在最主要的经济体里面,美国是唯一一个实现了经济增长率较2011年提高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2012年增长也是不如2011年的。而且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也很好,GDP增长达到2.5%。美国经济从1947年到现在平均的增速只有3%左右,但是今年1季度已经恢复到了2.5%,内生增长的动力比较强。

  为什么美国经济最近增长这么好?从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变化,经过五年,美国股市已经收复了历史上所有的失地,再创新高。很重要的一点原因,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折腾。最近很多重要经济体在降息,为什么现在忙不迭地降息,之前干吗去了?他们之前在加息。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就进入了一个宽松货币政策的时代,大部分经济体都在降息。但是在2010年和2011年,全球出现了一股通货膨胀短期的潮流,除了美国之外几乎所有经济体都在加息。从2010年到2011年这个阶段开始加息,加息之后发现经济增长疲软,于是又开始降息,频繁地改变政策方向。2008年的最后一次加息,与加息后的降息之间隔了多长时间?我算了一下,欧元区只隔了5个月,中国隔了11个月,印度隔了6个月,澳大利亚隔了12个月,没有超过一年的。

  可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有时滞,一般有两个季度到一年的时间。这时会发现,升息的政策效果还没体现又开始降息,政策对整个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干扰性的波动。有时候政府出于好的目的,想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防风险,但实际上对经济增长和整个经济环境运行起的综合效果未必好。所以说,从2008年到2013年全球各大经济体增长情况和其货币政策的运行情况,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个特点——— 就是折腾。而货币政策比较折腾的经济体,经济增长也比较折腾,他们的经济增长波动很大,而且现在基本上都不怎么好。唯一一个不折腾的美联储给美国经济创造了非常好的复苏环境。

  中国经济如果要想实现一个经济和金融都一比较好的方式转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正地稳健起来,为经济复苏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

0
标签: 孙磊 资源环境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