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企业盯准期货市场憧憬新机遇
在中国独特的钢材市场结构中,钢材贸易企业尽管数量巨大,但在产业链中却最不具有定价能力,并且也最易遭受价格风险冲击。即将推出的钢材期货,无疑将为钢材贸易企业带来新的生机。而在现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中经历磨炼的诸多钢贸企业也憧憬着在期货市场中寻得成长机遇。
拓展钢贸企业生存空间
“作为钢材贸易企业,最为关注的就是自身资金流状况。企业为了让资金维持流动,需要保证每天维持一定的销售数量。这意味着,在市场状况不好的时候,贸易企业需在价格上作出很大的‘牺牲’”,在上海大柏树一间尚在装修的新办公室中,一位资深钢贸业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钢材期货推出后,贸易企业为现货交易作出的‘牺牲’就可以从期货市场中得到补偿了。”
对熟悉期货交易的人来说,这样的风险转移功能只是期货市场最简单的功能之一。然而,和这位钢贸业者一样,目前在上海的60余家钢材交易市场中的7000余家贸易企业里,十余万名从业人员在完成每年占全国钢材流通量近1/4的现货交易时,都曾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钢厂的定价优势,另一方面是对终端用户必须履约的发货协议。而钢价的波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钢贸企业来承担。
“只要钢价在上涨,钢厂的报价会涨得更快;如果钢价再跌,钢厂的报价却不愿意下浮。而我们对于终端客户的报价是确定的一个固定价格,如果在发货过程中价格大幅波动,我们还要和终端用户再行协商。这其中,钢贸公司所面对的价格波动风险和交易成本可想而知。”一家钢贸企业的负责人说,“有了钢材期货后,我们就能在期价合适的时候锁定买价和卖价,回避了价格波动风险,也方便了企业合同的签署。这无疑为钢贸企业打开了新的活动空间。”
新的成长机遇
除了为传统的业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外,不少钢贸业者也希望借着钢材期货的上市寻找新的机遇。
上述曾参与过苏商所线材期货交易的钢贸业者表示,目前已经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了即将上市的钢材期货上。除和期货交易所保持沟通外,他已经开发出了一套钢材成本计算模型,以便在将来的期货交易中获得先机。
在运行已有多年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中,也成长起了不少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业钢材交易者。他们同样希望在即将推出的钢材期货市场中一试身手。一家钢贸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自己募集的资金总额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交易未来的钢材期货,以此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而对于许多经验老到的钢贸业者来说,钢材比其他商品更为细致的品级划分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价差也意味着未来新的获利机会。对于许多最终要进行实物交割的终端钢材用户来说,最终拿到的仓单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或者价格的升贴水无法覆盖运输成本。“那么钢贸企业可以逐步扮演标准仓单置换者的角色,或者用标准的钢材交换交割者手中不符合要求的仓单。这种交易也将给传统的钢贸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有钢贸业者说,“当然,这首先依赖于钢材期货市场自身的成熟和钢贸企业自身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