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银行先行者 招行十四年
从插队知青、体制内干部,到中国排名第六大银行的掌门人,马蔚华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银行家的标本。” 马蔚华带领招行自2002年开始走出的零售银行转型之路备受肯定,也为招行带来了多年业绩的高速增长。
不能把自己的翅膀关在笼子里,所谓“关羽不能张飞”。至于“八戒”,我们理解为“制度”。但光有“八戒”还不行,招行有个“一三五理念”,其中提到制度和文化的关系。
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但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应该最先把信用卡废掉,实际上不是真正地废掉,是让它和手机合二为一。
寥寥百余字的新闻稿,宣告了马蔚华执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的时代即将终结。
新闻稿中亦没有任何评论,或是因为成就太高无法评论,或者就是更为聪明的做法,留下想象空间和平台,待他人评说。
不过无论如何,马蔚华都称得上是改革开放后具标本意义的现代银行家,他的很多创新的业务经营模式和理念,以及对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言论,都留给市场无尽思考。
⊙记者 石贝贝 高翔 朱文彬 ○编辑 孙忠
标本意义的银行家
2004年他被英国著名的《银行家》杂志列为全球银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他也成为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银行家,名字与格林斯潘、巴菲特等人比肩
“知道你为什么不能做老大吗?因为你只会防守,缺乏想象力。”电影《偷天换日》里一句经典台词让人印象深刻。而在金融行业,马蔚华却是一位不缺乏想象力的领导者。
自1999年至今,马蔚华带领招行从早期的一卡通、信用卡,到互联网时代的“水泥+鼠标”战略,再到近期在同业中率先布局移动金融,他以卓越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和判断力,把握住银行业最前沿的发展脉搏,成功地带领招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蝶变”。
从插队知青、体制内干部,到中国排名第六大银行的掌门人,马蔚华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银行家的标本。马蔚华也被中外各类评级机构授予过各种荣誉,尤其是2004年他被英国著名的《银行家》杂志列为全球银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他也成为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银行家,名字与格林斯潘、巴菲特等人比肩。
“中国的银行家大多是低调的、不为业外人士所知的来自政府的官员。不过马蔚华是个例外。”《银行家》杂志如此评价。
“马蔚华是招行的活招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多位银行界人士告诉记者。在全球金融风暴最为猛烈之际,马蔚华在纽约和华盛顿待了6天,拜会了基辛格、林毅夫、蒂莫西·盖特纳、桑迪·威尔……随后,他将自己的感悟、反思整理成书刊印出版,名为《感悟华尔街》。
一本写有马蔚华亲笔签名的《感悟华尔街》,如今正悄悄立在记者的书架上。这是一本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家向西方银行家致礼的书,也是探索金融行业危机和发展的灵魂交流。
众多银行家中,花旗集团前董事会主席兼CEO桑迪·威尔是马蔚华最为尊敬的银行家之一。或许,这并不仅在于桑迪完成了旅行者集团与花旗的合并、改变了分业经营的法则,缔造了花旗帝国,成为金融危机前的业内标杆,更是由于桑迪“在金融业天翻地覆变化的50年中,成功做到了领先于行业趋势一步,不止一次担任了倡导变革的主要角色”的特质。
从创新的角度而言,马蔚华和桑迪可谓惺惺相惜,他在《感悟华尔街》中提到“战略就是比别人早看三五年,积极适应经营环境变化,比别人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
银行业创新的缩影
马蔚华带领招行自2002年开始走出的零售银行转型之路备受肯定。在招商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马蔚华总是时不时注入新鲜思路,如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等
马蔚华在金融行业的成就,与招行、乃至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招行也成为业内效仿的标杆企业。
1999年,深圳。马蔚华就任招行行长后第一个公开演讲就是《金融电子化——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一周之后,招行网上银行全面启动。同年11月,招行“一卡通”发卡量突破600万张。这不仅帮助招行摆脱了此前银行业“跑马圈地”的被动运动,也一举扭转了网点数量无法比拟国有大行的劣势。
在商业银行仍以批发业务为主的时代,招行率先主攻零售业务,在“一卡通”成名后,招行创新不断。“2000年左右在深圳,其他银行办业务都是每个柜台分开排,只有招行先排一个队伍、然后再分流至各个柜台。我们都觉得招行挺创新、有效率,那时都在谈论招行。”一位资深金融人士告诉记者。
“当时中国的银行大都以做批发业务为主,都做大企业客户,收入都以利差为主。当时我们就预见到,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未来不会是这样,必然要走差异化的道路。”马蔚华事后回忆道,他还说服分支行行长说“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但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马蔚华带领招行自2002年开始走出的零售银行转型之路备受肯定,也为招行带来了多年业绩的高速增长。而注重零售银行业务也日渐为其他商业银行所效仿和跟进。多年后,这也被马蔚华戏称为招行的“一次转型”。
2002年,招行还较早实现了A股上市,并于2006年香港上市,创立了商业银行“先A股后H股”的新模式。招行也成为当时H股上市准备时间最短的中资大型企业,也是第一家没有引进国际大型战略投资者的H股上市银行。
危即是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为严重之际,马蔚华却发现了推进招行国际化的机遇。面对国内外诸多质疑声音,马蔚华仍坚持于2008年收购了香港永隆银行,原因在于“想要做中国顶级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必然趋势”。2008年10月,招行还率先在美国纽约设立分行,成为近17年来首家在美国设立分行的中资银行。
直到2009年,“一次转型”为招行带来的强劲增势戛然而止,当年招行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利润负增长。2009年招行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降13.48%。
当年记者去深圳招行总行采访,马蔚华在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分行长、以及少数媒体的一次会议上首度提出“第二次转型”的概念。在清醒意识到过去依靠大规模资本消耗、赚取利差等方式实现的盈利增长难以为继之后,马蔚华迅速在各分行开始执行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等位目标的“二次转型”。
在招商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马蔚华总是时不时注入新鲜思路,如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等。在马蔚华努力下,招行率先开发了苹果手机的相关银行应用软件,而后其他商业银行陆续跟进,直至现在,在多数银行,客户都可轻易找到苹果、安卓等适应不同手机系统的银行应用软件。
伟大事业需要想象力
今天的银行家和过去的银行家不一样。今天的银行家必须了解变化中的世界。只有了解他们,你才能了解需求。了解了需求,才容易产生创新的动机
“鸟在笼中,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八戒还须悟空。”这是马蔚华颇为喜爱的一副对联。“不能把自己的翅膀关在笼子里,所谓"关羽不能张飞"。至于“八戒”,我们理解为"制度"。但光有"八戒"还不行,招行有个"一三五理念",其中提到制度和文化的关系。”马蔚华说。
马蔚华倡导的很多银行业服务理念,如今都可以轻易在各家银行找到。比如,以网上银行弥补网点不足的劣势、强化零售业务、发展降低资本消耗类业务、提高贷款定价能力、发展非利息收入等等。
他还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多次向高层建言。近年来,马蔚华每年参会平均都会递交7到8个提案。他提出要鼓励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信托业务,允许银行综合经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议再次修订《商业银行法》,建议允许银行从事财富管理信托业务,投资参股或控股信托、证券、以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等。对于市场关注的中小企业金融,他从坏账核销、征信系统、贷款政策、存贷比考核等不同角度,递交过多次提案。
即便在金融衍生品、杠杆率过高等因素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久,马蔚华依然勇敢地提出了“银行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理念。他于2011年和2013年两次提交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提案,建议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参与主体,促进发行机制市场化,最终的目标是使资产证券化转变为“常态业务”。他还认为,要尽快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期货业务,建议证监会和银监会开放审批银行期货业务资格,允许股份制银行从事期货结算和保证金存管业务。他还建议,商业银行在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允许银行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部分股权、认股期权,允许商业银行向VC/PE投资,或是向VC/PE发放贷款。
“今天的银行家和过去的银行家很不一样。过去的银行家好像都是老谋深算,不苟言笑,必须很古板的样子。我觉得今天的银行家,第一,你必须在市场上赢得客户的信任;第二,你必须了解变化中的世界。那你怎么能躲在屋里呢?你必须跟人交往。只有了解他们你才能了解需求。银行不是服务业嘛!你了解了未来的需求,才容易产生创新的动机。”马蔚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