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以量补价” 信贷激增可否持续?
据有关资料,2008年11月、12月的信贷高增长在今年1月份得到了延续。截至1月16日,银行业整体信贷投放接近90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信贷新增约1700亿元,2008年信贷增长超14%;建设银行新增约1400亿元,中国银行新增700多亿元,农业银行新增400多亿元。四大国有银行信贷投放约占整体信贷投放的一半,股份制和地方性银行的信贷投放增长也较为迅猛。
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提振了金融市场的士气和人气,也显示了各银行对或许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的积极态度。
息差收窄 以量补价
国都证券研究员邓婷认为,银行股近期表现较为强劲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出现触底复苏的迹象,一方面是因为货币信贷的大幅增长。在主要发达经济体银行紧缩信贷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信贷却表现出超预期的增长势头,这显示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已初见成效。如果经济真的能够由此逐步复苏,那么银行的基本面将面临改善的机遇。
信贷的大幅增长有利于提高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有利于减轻息差下降的压力。同时信贷的增长也显示目前较低的资金利率获得了需求方的认可,这可能减缓央行进一步降息的步伐和空间,从而使银行息差下降的压力减低。
邓婷认为,信贷增长迅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银行在信贷投放上一直遵循“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则。2009年由于受四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刺激,银行加大对政府主导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于好的项目银行都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
其次,由于基础货币投放加大、银行存款的持续增长,银行的流动性非常充裕。为了提高资金运用收益,对冲降息对息差造成的不利因素,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意愿比较强烈;
第三,由于贷款规模限制解除,前期压抑的信贷需求得以释放。08年由于紧缩信贷,银行纷纷以理财产品的方式将信贷转为表外业务。信贷规模放松后,银行新发行信贷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同时原有的信贷理财产品也由于企业提前还贷而提前结清,银行转而向发企业发放新的贷款,以此增加信贷规模;
最后,持续降息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的吸引力上升,同时由于银行贷款已无额度控制,贷款申请更易获得批准,一些原本准备发行企业债及短期融资券融资的企业转向银行。在以上因素的推动下,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