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货币在金融机构间空转
“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深刻变化,这是过去30年来都无法理解的。面对一季度新增的2.76万亿元贷款,潘向东认为现行的信贷政策不可持续,在现有基础上货币政策稍微收紧更适宜当下经济环境。
“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深刻变化,这是过去30年来都无法理解的。”曹远征翻看着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缓缓说道。这位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桌上的数据开玩笑说“他没能看懂”:2013年一季度出口形势如此之好,市场表现却显得不够给力;信贷规模增速如此之大,经济却没见明显回暖,居民收入增长之时,全国消费增速却在减缓。曹远征说,经济数据中的这“三对矛盾”说明较快的货币扩张政策却并未给实体经济带来多少裨益,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仍面临缺贷、愁贷甚至求贷的境况。
货币信用正在“空转”
在国家统计局和社科院日前主办的第二次“宏观经济季度分析会”上,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货币信用自身内部循环、自我"空转"的数量正越来越大,速度正越来越快。”向松祚说,当下全国广义货币M2规模已经比2008年40万亿的两倍还多,实际上企业存款等账目数据正在下行,究其原因,则主要源于全国范围内企业流动性偏低,尤其原材料和资金出现困难,以及企业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货币增量很大部分涌向了房地产领域。一方面,虚拟经济高速膨胀,而制造业等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却明显利润微薄,以致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原有的传统制造业中,几乎找不出不涉及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投资的企业。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实体经济因发展模式和严重产能过剩而出现相对萎缩。
大型国企成了资金“二道贩子”
金融体系内部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空转”的数量和速度。“金融体系正在遭遇麻烦。”曹远征表示。宏观上信贷高速增长,但微观上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早已不足为奇。据向松祚估算,一季度全国新增人民币存款6.11万亿元中,至少有1/4来自于贷款派生。各银行在考核时点上变相揽储、以贷拉存的惯常做法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在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惜贷、抽贷的浪潮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资金“二道贩子”,国企凭借相对良好的信用而轻易获得贷款,转而投向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高收益领域。更有甚者,2012年以来,个别大型银行利用信贷规模激增的势头扮演着资金拆出行的角色,并随之有中小型银行扮演资金拆进行,使得新增信贷因“挤出效应”而并未落实到产业升级、企业更新换代等关键领域。
转型与政策调整
“必须坦然接受未来经济增速将比过去低的现实,摒弃过于宽松、过于频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操作。”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面对一季度新增的2.76万亿元贷款,潘向东认为现行的信贷政策不可持续,在现有基础上货币政策稍微收紧更适宜当下经济环境。同时,间接融资体系出现问题时,直接融资渠道的转变需要跟上。“中国的金融体系,就像一块正在承压的钢化玻璃,一旦压力超过临界值则整个体系都将碎掉。而金融"空转",正可谓一个承压最大的触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形象地比喻道,金融改革不但任重道远,更是刻不容缓。蔡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