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人寿闪电裁员 缺乏沟通质疑不断
3月20日上午,微博网友爆料,汇丰人寿拟关闭在华个人营销渠道,“闪电裁员”引发员工维权和外界关注。裁员通知发布当日,汇丰人寿CEO林丽霞原定与员工协商善后事宜,但却迟迟没有出现。
3月20日上午,微博网友爆料,汇丰人寿拟关闭在华个人营销渠道,“闪电裁员”引发员工维权和外界关注。20日下午,汇丰人寿表示,以后主做银保业务,公司会妥善处理此事,对个险营销人员赔偿金额、客户续佣如何处理等细节却只字未提。
3月21日,被裁营销员继续维权并要求与高层对话,企业服务团队缩水也引发部分客户要求退保。3月25日,汇丰人寿向媒体声明,将与营销员协商裁员补偿事宜。双方最终在一周内达成和解,签署补偿协议。至此,裁员风波基本平息。
媒体关注度分析
图1“汇丰人寿关闭个险渠道”媒体报道走势图(单位:篇)
3月20日,汇丰人寿闪电裁员被微博网友曝光后,仅21世纪网与和讯网介入报道,当日关注度较低。3月21日,该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汇丰人寿冷漠态度引发不满,报道量创下舆论的峰值。其后三天,由于事件没有实质进展及周末因素,相关报道迅速回落。
3月25日以后,媒体相关报道共出现三个舆情小高峰,分布为3月25日,汇丰人寿表态将与被裁员工代表协商善后事宜;3月27日,闪电裁员事件引起业界对营销员制度改革的热议;4月1日媒体报道双方达成和解,不过,汇丰人寿冷漠态度4月2日仍遭舆论集中诟病。
媒体观点
总体来看,除首发媒体是微博外,事件发展过程中媒体一直在发挥主导作用。媒体报道重点可划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事件的追踪报道,言辞间充满了对营销员无助的同情,以及对汇丰人寿傲慢的谴责。汇丰人寿被指过河拆桥和行事粗糙,不予员工解职缓冲期,无诚意与被裁员工协商,对员工利益诉求置之不理,与客户隔铁门沟通退保事宜,以“没有更多信息可以分享”为由谢绝媒体采访报道。
第二,媒体探讨闪电裁员的真实原因。《证券日报》认为,汇丰人寿只是想复制香港模式,专注银行保险业务。《时代周报》认为,汇丰人寿“断臂”个险,凸显战略失误,根本不了解中国个险市场。《上海证券报》认为,中德安联接手的背后引人遐想,其最终目的是想将汇丰人寿全部买下。凤凰财经更直接指出,不排除汇丰人寿不愿再投入太多资源发展本身寿险业务,反而会伺机出售所持股权。
第三,媒体探讨裁员事件的行业意义。《每日经济新闻》认为,汇丰人寿关闭个险渠道,拷问营销员权益保障。《中国经营报》认为,事件将成银行系险企前车之鉴。《第一财经日报》称,汇丰人寿此举使得外资寿险代理人销售模式在境内式微的势头更加明显。《证券日报》认为,转型升级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保险企业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观点分析
汇丰太强势 39.8%
网友“JimCoo”:汇丰老板当大陆员工是傻子啊,强势的不得了,拍桌子叫了声关闭,没任何说法就走人。
网友“2小姐v”:汇丰个险渠道,招聘时相当高调,一半以上留学生,自己亲戚朋友买的单子也不少,这样突然关闭,岂不是卸磨杀驴,极度不付责任!
支持营销员维权 28.9%
网友“石头剪子or石头布”:支持你们维权。
网友“吴月超律师”:保险代理人的辛酸、遭白眼以及毫无保障的职业生涯,应该有制度关怀,不容任何人侵犯。
个人营销式微 12.6%
网友“柳江的风”:个人营销看来要到头了。个险的冬天刚刚开始,可怜的员工。
网友“Division-Headquarter”:汇丰看来走到前面了,其他家的代理人要早找出路了。
外企不人道 10.6%
网友“章小娟子”: 所有的外企都是这样,说开除就开除,不会讲情面的。外企工作风光的背后就是这种无奈。
监管层应出手 6.7%
网友“郝演苏”:此事不应简单地被认定为与行业和社会大众无关的企业行为,寿险业的特殊性决定其代理人权益与客户利益紧密相连。民众对于行业的信任度可能会因此事件而再度走低,监管当局和行业组织应当出手了!
其他 1.4%
网友“Xellos-Wen”:汇丰关闭中国大陆区的保险业务,这是否意味着在释放某种信号啊?
网友“林风吟”:汇丰这样做真的对客户太不负责!客户有时候认同保险,但是也是有些保险公司不给力!选择很重要!
舆情应对点评
汇丰人寿是银行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几乎都来自银保渠道,关闭个险渠道本身并不是坏事。不过,事件仍被炒得沸沸扬扬,其决定之突然、处理之仓促、方式之粗糙引起广泛的舆论反响,瞬间在沪上掀起国内最大规模的保险营销员向政府、监管、公会、企业发起集体维权的轩然大波。
这凸显了汇丰人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在监管部门协调下,事件最终平息,但舆情普遍认为,事件不仅伤害了其员工与客户,影响了其企业文化,更影响了其在中国内部的市场战略与未来发展,可谓“损失惨重”。总体来看,汇丰人寿应改进之处主要有:
1、 忽视员工利益,缺乏事前沟通。
通常情况下,变更劳动合同和提供缓冲期是裁员的必经程序,但在闪电裁员前期,汇丰人寿异常强势,对于营销人员被裁的赔偿金额、客户续佣如何处理等细节只字未提,其处理方式太难让人接受,员工抱怨成为汇丰人寿在摸索中国市场模式过程中的牺牲品。而从友邦人寿“抢人”举动来看,汇丰人寿明显忽略了营销人员的价值和能量,所谓“有人当草,有人当宝”。
2、 未来战略存疑,发展前景暗淡。
汇丰人寿取消个险专注银保渠道的解释并未得到业界认同,在销售误导频现及产品设计误区等问题屡遭诟病后,银保业务普遍不被看好。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汇丰人寿就对市场趋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保险界资深分析人士称,即使汇丰人寿此次顺利度过“裁员门”的危机,从此扬长避短专注做其银保业务,其发展前景依然十分有限。
3、 高管态度冷淡,企业形象不佳。
裁员通知发布当日,汇丰人寿CEO林丽霞原定与员工协商善后事宜,但却迟迟没有出现。维权升级后场面一度失控,而林丽霞露面2分钟即离开。维权者静坐要求与CEO谈判,但企业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公司高管如此态度,无疑激化了双方矛盾,给外界留下不良印象,不利于事件尽快解决,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4、 钻法律“空子”,企业声誉受损。
汇丰人寿闪电裁员留给外界太多想象空间,甚至难脱“阴谋论”质疑。有专家指出,汇丰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钻了中国法律的“空子”,因为他们双方签订的是保险代理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汇丰人寿企图不支付补偿,或支付少量佣金留住客户。结果事件闹大之后,汇丰人寿付出的不仅是经济补偿,还有保险业视如生命的信誉。
5、 服务标准难兑现,遗失资料毁形象。
汇丰人寿如此仓促粗糙地关闭个险业务,也让客户开始担忧和不安,退保现象开始出现并可能蔓延。不仅如此,汇丰人寿还被曝出遗失客户资料的事件。客户信息遗失后,汇丰人寿没有采取应急措施补救,及时通知客户,以便客户及早应对,而是以极其消极的态度试图掩盖事实,这让汇丰人寿的形象一落千丈。
6、 拒人千里之外,媒体质疑声强。
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记者针对此次裁员多次联络汇丰人寿总部相关负责人,就相关核心问题提出咨询,但除却两封公开声明,汇丰人寿只回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分享”予以谢绝。对于最终补偿方案,汇丰人寿也采取了严格保密措施,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让媒体倍感冷落,对其业务拓展和声誉提升无疑产生不良影响。
7、 缺乏沟通互动,被迫妥协让步。
裁员消息最初由员工微博爆出,维权活动发起后,除了员工自己的微博,他们还第一时间注册了“汇丰人寿维权微博”,时时发布相关信息,与网友积极互动,向监管部门求援。反观汇丰人寿的应对,就相对简单,难以获得舆论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处于下风,被迫向员工做出让步。汇丰人寿应顺应和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潮,积极与各界交流互动,传播保险理念和处事魅力,而若始终以“大佬“自居,必然会被消费者抛弃,难以分享中国市场的发展成果,获得应享有的合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