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银行抢滩供应链金融
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财务主管刘洪表示,其每年为国内最大的铝型材集团赊销供货数亿元,造成应收账款沉淀较多,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经营。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李民斌则表示:“东亚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将带动东亚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利用创新的金融工具,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选择正变得越来越多。
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财务主管刘洪表示,其每年为国内最大的铝型材集团赊销供货数亿元,造成应收账款沉淀较多,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经营。但近期,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东亚中国”)力推的一款产品化解了这一难题。
“在用了他们新推出的应收账款票据化融资产品,使得应收账款得到融通,且回款日得以明确,大大缓解了我们的经营压力。”刘洪说。
据了解,应收账款票据融资是东亚中国日前所推出供应链金融方案中的一种,针对企业物流的不同阶段,还有预付类的厂商银、存货类的动产质押等业务,这一系列产品旨在一揽子解决核心企业及周边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东亚银行也是首家在内地启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外资银行,而随着这一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正在进入,争抢这一市场,凭借在国外的经验,在中国布下重兵。
而对于四处寻找融资途径的中小企业们而言,在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他们的机会也正逐渐增多。
融资新机会
刘洪表示,作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经常会被占用,资金周转有困难。尽管缺钱,但受限于企业规模,贷款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而供应链金融方案正好可以化解这一难题。据了解,供应链金融本质就是通过以借用核心大型企业的信用为中小企业增信的方式,给信贷风险较高、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进行授信,达到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
东亚中国年初已正式启动供应链金融业务。据悉,其业务开展将以准事业部的形式,全面整合前中后台资源,通过集中办公招聘专才,制定专门的信贷审批流程,开发出全流程系列产品,选定若干重点行业进行重点推广,专注于国内市场进行大力开拓。
业内人士指出,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兴起多年,在国外更是如此。许多外资在华银行通过全球网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其实,他们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就是各类基础产品当中的一种。而和其他外资行相比,东亚中国的此次举动不同于传统的信贷业务,而是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方式来推进这一业务。
多家外资行表示,已留意到该消息,但目前其供应链金融属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的一部分,尚未独立出来设置部门。以花旗银行为例,供应链金融业务属于其交易服务部,一直以来与负责客户关系的部门紧密合作。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指出,包括供应链金融在内的贸易融资和保理是外资行的传统业务。许多中资行已采用事业部形式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现在外资行采用准事业部形式,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调整,有利于其业务的进一步开发。
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在正式启动业务之前,东亚中国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前期筹备,包括外部招聘专才、研发产品、重构信贷流程、进行深入的行业研究等等。现在,各项准备都已就绪,在供应链的领域,该行已经整合了前中后台进行运作。
利于优化存贷比
随着国内直接融资市场的不断成熟、大型企业金融脱媒的趋势日趋明朗以及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传统息差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寻求传统信贷业务之外的业务蓝海,成为银行的当下要务,供应链金融也成为了银行交锋的其中一大战场。
据申银万国此前估算,未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预测整个行业2012年的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规模为6.9万亿元,增速约为20%。这部分的融资需求将带来存款的派生和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业务和中间业务转型的一个良好契机。
“中小企业融资遇到困难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政府除了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符合其业务特点的融资方案。通过链式金融,能够串起供应链上下游,充分利用创新型产品结构,借用核心企业授信风险,全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表示。
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李民斌则表示:“东亚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将带动东亚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利用创新的金融工具,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而吸收存款也是外资行此时大举进军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大原因。
东亚中国相关人士坦承,相比中资银行,该行网点相对较少,依赖网点扩张吸收存款形成规模增长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锁定上下游结算,可有效吸收企业结算存款,弥补网点劣势,保持该行贷存比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一个数据是,央行上海总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外资行存款在减少。2013年1月,上海市外资银行本外币存款减少113.8亿元。
差异化竞争
当下多家中资行已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风生水起。如何与他们竞争,成为了外资行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申银万国分析师倪军此前指出,目前中资行供应链金融比较有特色、规模比较大的是平安、中信和民生三家银行。三家银行的经营思路各有不同,其中,平安的主要思路是“N+1+N”,以中小企业为敲门砖作为产品先导期,逐步渗透至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轴开拓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的主要思路是“1+N”,充分利用其对公业务优势,直接切入核心企业,打通其供应链上下游;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思路是“一圈两链”,即一个商圈,产业链、供应链两链,与平安相似,先导期利用中小企业铺路来寻找相应的供应链,并成立了专门的贸易金融事业部,开展特色化的服务。
一位外资行人士表示,将和这些中资行差异化竞争,从其具有优势的领域入手。他们认为,随着内外贸一体化,境内企业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当企业贸易进一步向境外延伸的时候,许多中资银行因为境外网络的问题,并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外资行凭借跨界联动的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这块需求。“因此,通过链条服务的进一步延伸,为企业提供一体化、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方案,将是外资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该人士表示,内贸市场容量巨大,还有大批的蓝海等待银行的挖掘,外资行也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细分特点,创新信贷理念,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
以东亚中国为例,其目标是在汽车、能源、家电、大宗商品等供应链金融主流市场的业务占有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深入各地特色市场,在细分市场推广个性化金融服务。
“行业在不同的时间发展阶段不一样,在不同的区域,行业的经营特征也不一样,经济环境变化对行业中上下游的影响自然也不同。”上述外资银行人士说,他表示,举例而言,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对于生产企业形成压力,对于大量囤货的经销商形成压力。但对于以钢铁为原材料,生产经营周期较短的生产企业,却是利好,因此这些企业也在融资上有着一定的优势,银行也会对他们的贷款要求比较重视,也容易通过。
而在开拓市场的同时,银行也会严格控制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
“东亚中国在给我们进行贷款的过程中,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格外关注我们交易习惯和相关交易资料的审核,他们说这是为了确保银行资金能够真正运用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刘洪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融资解码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在传统的贸易融资中,金融机构只针对单一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据此做出是否授信的决策,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更加关注的是申贷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历史信誉状况,而不仅是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