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政策密集发布 一季度再度降息几无悬念
振兴政策密集发布点燃牛年中国信心
去年11月,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啸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国家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抓紧落实近期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加快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年1月份,为了尽快落实十项措施,政府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多的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之中。这些已经或者即将出台的宏调政策,将对2009年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政策
“随着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肯定会走出目前的困难,而且已经在去年12月份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前日,在2008年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向外界透露出积极信号,“我们应该有信心,尽早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
去年11月,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啸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国家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4万亿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进入2009年以来,一系列落实落实上述措施的宏调政策相继出台或在加紧制定之中。
一季度再度降息几无悬念
日前,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一系列2008年度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去年12月我国CPI微涨1.2%,市场普遍预测去年12月份PPI(生产价格指数)也将继续下行,甚至出现负值。物价的大幅回落,将进一步加大央行的降息空间。市场预期央行将在节后进一步降息。
多数受访的专家认为,CPI在未来两个月将继续下行,未来央行可能继续适时下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通缩压力,保证流动性充裕。不过,根据目前趋稳的国内经济形势,央行今年将不太可能重演去年“大刀阔斧式”的降息。
结构性减税将成主基调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2009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将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目前条件下,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就是扩大内需。其中,以减税来扩大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无疑具有基础性意义。
结构性减税不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权宜之计,而是遵循既有的税制改革方案、有长远的战略考虑的宏观调控举措。在税收收入高速增长已经持续15个年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迅速提升的条件下,减税对于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宏观调控决策,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也有别于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税负水平的消减,所实行的是小幅度、小剂量的税负水平的消减,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纳税人实质税负水平的下降和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
结构性减税既包括投资方面的减税,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欲望,也包括对支付能力不足的低收入群体减税。迄今为止,政府已经推出并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继续推出一系列的以减税为主要取向的税制调整举措,重点将锁定在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上。
政策累积效应初显
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积极效应已经初步显示出来。银根相对宽松很多,市场上流动性大大加强;企业库存产品大幅减少,企业负担减轻;A股出现了小规模的反弹行情,资本市场人气逐步增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指出,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我们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实践证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使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稳定了局势。
行业振兴计划“两会”前后全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和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22日表示,九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将于“两会”前陆续出台。
这九个行业是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和汽车行业振兴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称,船舶和纺织行业振兴计划已经完成征求意见。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也将于近期征求各方意见。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称,其他几个行业的支持措施正在讨论和修改之中。到“两会”之前,九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将陆续出台。
九大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2007年,九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百80%,其在确保国家产业、金融、社会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报记者田志明
数据
宏观数据
透露复苏暖意
国家统计局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08年全年及12月份经济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CPI和PPI分别上涨5.9%和6.9%,涨幅分别提高1.1和3.8个百分点。
再次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还会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局面,但下半年我们会走到一个新的增长或者叫做平稳增长的状况。“虽然中国经济现在增速在回落,但是中国在2008年12月份,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也出现一丝暖意。”
申银万国表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和预期基本一致。关于GDP增速回落原因,它表示主要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的放慢有关。“二、三产业增长9.3%、9.5%,增速分别回落5.4和4.3个百分点,分别拉低GDP增速2.6和1.7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后期经济走势,申银万国持乐观态度。“尽管这些变化能否成为趋势还有待观察,但基于对这些因素背后因素的考察,我们对这些变化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倾向于认为这些指标是中国经济和流动性阶段性探底企稳的标志,在国家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和信贷投放力度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再次回落到2008年11月份极端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货币供应量增速有力回升
央行13日发布的2008年1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速在连续数月下滑后,在12月份出现反弹,表明经济下滑出现企稳的迹象,而在政府巨额投资的带动下,12月份贷款增长强劲。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彭兴韵指出,M1增幅出现反弹,表明微观经济体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有所回暖,企业的经济活动开始增加。M0数据显示市场上流动性较为充足,拉动内需的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海通证券认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2月份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约达9.1%,出现了自2007年9月份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首次有力度回升,较2008年11月份我国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6.8%的水平提升了近2.3个百分点;此外,2008年12月份我国新增贷款额多达7718.2亿元,与2008年11月份我国新增贷款为负数的局面相比,获得了迅速的改善。因此,这预示着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所采取的“由紧转松”措施可能已开始见效,这将有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
本报记者黄应来
股市
利好提振信心股市初现牛气
奥巴马上台,美股大跌。在经济乌云笼罩下,牛年开门红好景不长,全球各大主要市场渐现“熊样”。据记者测算,2009年以来至22日,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为6.16%,英国金融时报指数跌逾7%,香港恒生指数跌幅超过10%。而在“扎堆”的政策利好强力助推下,加上宏观数据并未如预期中的“悲观”,A股近期走出一波“独立行情”。同时量能持续放大,显示市场信心开始复苏。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近期外围市场出现了暴跌,A股却依然保持坚挺强势,说明经过2008年大跌的洗礼,市场已经不再是虚弱不堪,其内力、生命力正在恢复增强,让投资者对A股的下一步走势充满期待。
政策组合拳初见效
“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由2008年第三季度的88上升至103,上涨17%。”环球金融服务集团ING发布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季度调查报告称,大部分中国投资者认为,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将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并成为中国投资者情绪出现反弹的关键因素。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主动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从2008年11月开始,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发布了十项措施和确定了4万亿元总投资规模。随后开始相继落实有关政策,其中包括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等出口退税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燃油税费改革;对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9个行业进行政策扶持等。
新年伊始,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保八”战役正式打响,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将火线出炉。
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轮番出击,彰显了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信心与决心。在此刺激下,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提振并开始逐步复苏。
数据回暖助A股筑底
此外,宏观数据的“复苏”进一步加强利好效应。ING投资管理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贺浩伦指出,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其目前和未来的整体经济状况会比亚洲其他国家表现更好。2009年,中国投资者情绪应该会继续回升。
“经济数据总体来说好于预期。”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周四国家公布2008年经济数据后表示,在国家大力启动内需刺激经济之下,未来经济平稳增长可期,市场稳定的基础已经形成。
李大霄认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中保持了相对快速、平稳的发展,这与去年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国十条”以及国家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很大关系。政策效果在2009年会慢慢显现,在国家大力启动内需刺激经济之下,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可期。今年一二季度应该就会有所反映,经济状况会比去年四季度略好。
此外,去年12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M1、M2增速一改前期持续回落的态势双双大幅反弹,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明显反弹与信贷投放的激增有关,显示出前期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开始显现出一定成效。
业内人士指出,流动性冰期已过,随着政策刺激作用的更多显现、存货调整的逐渐结束、企业信心的日渐恢复以及微观经济活动将趋于活跃,在资金的自我循环并加强的作用下,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会有所加快,这将促使M1和M2的增速进一步回升。
有机构认为,在政策与数据的双重推动下,A股在1664点低点展开了强烈井喷,并随后进行了坚实的反复筑底,以政策积累和延伸为主题的阶段性交易机会逐步展现。
本报记者黄应来
财富时评
政策筑起“防风林”经济率先回升可期
□贾肖明
2008年,在全球经济困难和国内经济很多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保持了9%的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抢眼的一抹亮色。2009年,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走势持续恶化,金融海啸狂风依然劲吹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率先走出低谷?从近期资本市场的积极表现看,人们的信心在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为通过扩大内需寻求尽快复苏的中国经济筑起了强大的“防风林”。
走过了坎坷的2008年,2009年的经济形势怎么看?是当前各界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也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在悲观者看来,持续恶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很难独善其身。近期欧美大型银行股价暴跌,欧美金融体系似乎再度濒临破产,第二波金融海啸冲击力不容小看。由于当前的金融危机可能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市场对现有救助计划能否解决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也产生了更多的疑虑和担忧,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只有美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和其他经济体才能跟着走出低谷。
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妄自菲薄之嫌。从之前的金融危机实践来看,银行系统崩溃是导致危机持续恶化的关键因素,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而言,银行体系没有大量持有境外高危资产,加上强大的资本充足率和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使得中国的银行业“免疫力”强大。针对外需的下降,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进行对冲,中国GDP增速即使不可避免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而放缓,但也不会发生严重衰退。对比其他经济体,中国的市场更值得期待。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刚刚披露的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工业、出口等关键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但是股市当日却走势稳健,并出现了“7连阳”的喜人局面,显示了投资者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信心正在不断凝聚。这种信心来自中国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自去年11月份政府确定反周期的经济刺激基调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力度之大、频度之高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今年1月份以来,政策的中心转向产业政策上,上周国务院通过汽车业、钢铁业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纺织业等行业振兴计划也即将出台,并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新医改。从去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工业生产增速有所提高,流动性紧张状况开始缓和,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也有助于信心的恢复。
我们承认,相对于2008年,2009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温家宝总理日前明确表示,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对此,我们必须对提前可能出现的情况积极准备。但是我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就像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没有变;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变。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政府在2009年的调控能力最为强大:从货币政策看,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调余地;雄厚的财政实力也为更多的财政政策留下了腾挪的空间。从去年12月开始,经济出现的复苏迹象有望延续,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率先走出低谷,经过短暂的阵痛,经济结构将更加均衡,经济发展将更为健康,下一个 黄金30年可期。